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1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0年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1613—1696年东印度公司先后在印度沿海的苏拉特、马德拉斯、孟买和加尔各答等地建立了殖民据点。英国殖民者最初是利用沿海商站进行不等价贸易掠夺财富。攻陷迈索尔首府后,他们一连抢劫3天,其中仅王室珍宝即达1500万英镑。掠夺的另一种手段是强征赋税,从1765年起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孟加拉征收田赋,10年内竞使田赋额增加3倍以上。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的棉纱、棉布等大量机器工业品涌入印度,把印度传统的棉纺织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一齐消灭了,破坏了印度文明特有的村社组织的经济基础,从而消灭了上百万个这样的小小村社,给印度次大陆的农业文明社会造成结构性的破坏。英国人修建铁路和兴修水利,为印度现代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英国在印度开办了近代教育,推行英语教育,英语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18世纪英国侵略印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英国在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并指出殖民统治给印度带来的影响。
2024-05-03更新 | 108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促成了欧洲近代封建社会的转型
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大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用重要
2024-05-03更新 | 245次组卷 | 21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文明传承的载体。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泥土制造泥板并在上面书写文字,创造了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人使用莎草制成莎草纸在上面书写文字,创造了象形文字。这说明(     
A.文明具有多元特点B.环境决定文化发展
C.亚非文化交流加强D.西亚科技文化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的体系。最后,楔形文字则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     
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之后就不具备完善功能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2024-05-01更新 | 143次组卷 | 53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博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阿兹特克人是后来才进入墨西哥的,他们在特斯科科湖的一些岛屿上定居下来。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使其人口和财富剧增。由此推断建造“浮动园地”的主要原因是(     
A.岛的众多,不利于农业生产B.人口增长,耕地面积不足
C.肥沃的淤泥利于耕种D.岛屿拥挤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2024-04-30更新 | 143次组卷 | 79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2024-04-29更新 | 153次组卷 | 117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东三省专用)0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大学是西欧中世纪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标志。阅读下面“大学兴起”的示意图,其中“?”处应填(     

A.专制王权的加强B.民族国家的统一
C.市民文学的产生D.城市的兴起发展
2024-04-26更新 | 47次组卷 | 3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6世纪末7世纪初,在东亚大陆,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进一步加深了其“民族危机感”。这预示着(     
A.日本迫切希望学习隋唐的发展经验B.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造成严重威胁
C.国际形势发展需要进行社会变革D.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
2024-04-26更新 | 42次组卷 | 67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练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A.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C.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D.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2024-04-25更新 | 652次组卷 | 138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明末清初,上海县城隍庙地区形成了“以节引客”的传统习俗,如“城隍神出巡,远近商贩云集,摊点林立,官民参与,百戏杂呈”,许多原本赶庙会的“行商”“逐渐“沉积”下来,成为“坐商”,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商业区。这反映出(       
A.社会习俗与宗教信仰融合B.民俗文化推动商业发展
C.政府的抑商政策趋于松弛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质变
2024-04-2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