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朝推行两税法后,南方广泛进行茶叶生产。九陇人张守硅的茶园里,专为采茶就雇佣了百余人,顾渚的制茶业中雇工更多,时间更长,“贞元以后,每岁以进奉顾山紫笋茶,役工三万人,累月方毕”。据此可知当时(     
A.两税法促进了唐代家庭结构变化B.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利于经济发展
C.制茶业已经成为南方地区的主业D.南方显著开发推动手工业布局变化
2 . 汉武帝以前,西南夷部落多“散在溪谷。绝域荒外,山川阻深,生人以来,未尝交通中国”,经济文化都很落后。而汉明帝时的益州西部都尉郑纯“为政清洁,化行夷貊,君长感慕,皆献土珍,颂美德。天子嘉之,即以为永昌太守”。这一变化主要说明汉代(     
A.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得到增强B.民族政策具有因俗而治特点
C.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民族政策D.边疆治理与内地趋于一体化
3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这些阐述意在(     
A.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理念B.推动世界改善治理体系
C.推动国人铸就民族精神D.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 . 《赫梯法典》规定:“若一位男奴逃到鲁维地区,他的主人将支付给带他回来的人6舍客勒银(大体等同于购买一头耕牛或一名手工艺人的价格)若一位男奴逃到敌国,谁带他回来,谁将拥有该奴隶。”这反映出,当时的赫梯帝国(     
A.法典渗透民主思想B.存在劳动力流失现象
C.农耕经济占据主导D.跨区域贸易基本成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中叶,英国之所以实行自由贸易帝国主义政策,在殖民扩张中注重无形的控制和支配,其根源就是综合国力的强大,在全球首强一指。英国由此成为“调动和开发别国资源的先驱……它的政策不仅针对殖民地,而且针对越来越多的其他国家。因此,它对帝国内部相对的不在意,虽然这种态度绝不是绝对的”。“英国不仅要求殖民地市场而且要求世界市场”,然而,随着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德工业的飞速发展,在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一个国家的经济生存取决于它在世界各地推销剩余产品的能力。英国对各殖民地的出口大大有助于缓和从1873年到1886年间英国的不景气,从而唤醒了英国商人在扩大对殖民地贸易上有了越来越大的兴趣。

——摘编自袁航《十九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扩张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欧洲的德意和亚洲的日本战争策源地已经形成,他们要重新分割世界,新的世界战争的危险日益迫近,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中立法。助长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1940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号召美国人民竭尽全力支持反法西斯国家,给予人力和物力支持,生产武器和舰只。1941年3月,美国租借法案经总统签署生效,这一法案的实施是罗斯福政府把美国引向国际合作和直接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的一步。

——摘编自张和平《论美国外交政策从孤立主义到全球主义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对外殖民扩张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40年代影响美国实行全球主义外交政策的因素及影响。
2023-09-24更新 | 16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4届高三八模测试(一)历史试题
6 . 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10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代表就气候危机、可持续复苏、人道主义形势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探讨应对之策,联合国秘书长指出,世界正处在深渊的边缘。这反映了( )
A.各国在合作共赢中促进了发展B.经济全球化是强劲的时代潮流
C.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势在必行D.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开始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1835年,美国废奴协会向南方社会精英寄出《奴隶之友》等刊物,南方蓄奴州要求立法禁止这些刊物进入南方,但该提案未能在国会通过,同时引发了全国性的政治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废奴团体从200个增加到527个。这表明美国(     
A.南北矛盾更加尖锐B.政党政治得到发展
C.废奴时机已经成熟D.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2023-08-28更新 | 3682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1522年,葡萄牙向西班牙提出抗议,认为其船队进入香料群岛摩鹿加侵犯了葡萄牙领土,西班牙予以回绝,双方各执己见。1529年,两国依靠地图学和航海经验最终签订条约,划出了一条纵贯太平洋的分界线,纷争暂时得以平息。该条约的签订(     
A.是欧洲均势外交的体现B.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开始
C.确立了国家主权的原则D.加深了对全球整体性的认识
2023-08-28更新 | 3829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孟德斯鸠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者。在他看来,世界各地的气候不同,因此造成了各民族性格和心态的不同,而人们的这些不同又造成了不同的政治法律制度。孟德斯鸠认为,土壤的肥沃或贫瘠会影响法律和政治制度,土地肥沃的国家常常是“单人统治的政体”,土地不太肥沃的国家常常是“数人统治的政体”。孟德斯鸠还认为,一个民族居住地域的大小也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有极密切的关系。他断言,小国适宜于共和政体,中等国适宜于君主政体,大国适宜于君主专制政体。

——摘编自李学智《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

材料三   地理学家早已摒弃了站不住脚的、理性上有局限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认为自然环境本身塑造了人类以及他们的思想与行为的理念。世界各地文化的差异并不取决于社会的自然环境。技术水平、社会组织制度和对真实与正义的概念同环境状况并没有明显关系。

——摘编自阿瑟·格蒂斯等《地理学与生活》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说明地理环境与古代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
10 . 学者达德威曾经说,印度“像海洋一样有无限的吸收能力”,接受了竞争和妥协、斗争和理解。尼赫鲁也无比自豪地指出:“让印度这个国度维持着长久生命力,是一种仁爱的人道主义和宽宏大度的文化。”当代学者也指出印度"像一块充满魔力的土地,流浪者、殖民者、抢劫者、生意人不断涌入,并带来了新的种族、宗教和语言”。这反映出印度文化的特征是(     
A.多样性与包容性相结合B.宗教性与世俗性相结合
C.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D.本土性与世界性相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