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3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的人口南迁

结合所学,评析图中人口南迁的历程。
2024-06-09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以下是有关宋代设置“通判”一职的史料记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通判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B.宋代中央官员数量众多
C.通判一职的设置始于五代D.宋初重视制约地方权力
2024-05-25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首要的、根本的任务。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边区(省)、县、乡抗日民主政府是行政机关;边区高等法院和县法院是司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各根据地在创立发展过程中,相继制定、颁布各种法规和条例,如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各级政府组织条例、选举条例等等。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抗日的基本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试行民族区域自治。抗日根据地还努力探索社会建设之路。如晋察冀边区党委和政府领导广大军民救灾治水,救济灾民;改善公共卫生,预防疾病流行;保护妇女的社会权益,提倡男女婚姻自主;制定社会保险政策;拥军优属,抚恤烈士遗属和因公致伤、致残人员;积极开展社会教育工作,提高民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广大群众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1)指出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的背景。
(2)依据材料,概述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的措施及意义。
2024-05-2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管子·治国》中写道:“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拥有民众的途径),治国之道也。”该思想(     
①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                  ②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③体现了对民众的关注                  ④维护了周天子权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 . 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版在汉堡出版。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状态为研究对象,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这一世界历史现象,强调它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马克思认为世界市场是形成世界历史的经济基础,它既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

结合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重大史实,阐释材料中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发展关系”的观点。
2024-05-12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明统治前期的正统元年(1436年),朝廷下令,将南方若干省份的部分税粮改为折银征收,共计折银百万余两,押运至京师充俸,称为“金花银”。明朝采取这一政策的背景是(     
A.民间自发地以白银为货币B.张居正改革推行一条鞭法
C.票号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D.官府加派饷银与后金作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从公元前2000年始,两河流域先后崛起巴比伦、赫梯、亚述诸帝国,霸权几易其主。与此同时(     
A.促进了人类开始向文明时代迈进B.造就了古代文明的多元格局
C.加速了东地中海周边的文化交融D.推动了班图人的大规模迁徙
2023-11-0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围绕着神权、王权和军权,良渚先民设计了一整套标志身份的玉礼器,如玉琮象征神权(     
①能够使用铁制的工具   ②有较复杂的权力结构
③已初步具备国家形态   ④形成了君主专制体制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3-11-0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世界文明交流、发展与进步

材料一   (古代中西亚地区,关于中国,流传着桃花石(taugast,有人认为是拓跋的音译),桃花石是一座著名的城市,距被称为突厥的人的地区约2400公里,桃花石的首领被称为“太上”,他们从事贸易方面具有极大地规模和便利,使他们掌握了大量的金银。桃花石以一条大江为界。从前,这条江将隔岸遥遥相望的两大政权分隔开了。其中一个政权尚黑衣,另一个尚红衣。到了相当于摩里士皇帝(拜占庭君主,582602年在位)的统治时期,那些穿黑衣者越过了大江,向那些穿红衣者发动了战争。他们成为胜利者并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在桃花石,随处可见产丝的蚕虫,色彩斑斓。桃花石人在驯养这类小动物上颇传技艺,并竞相为之。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等

(1)结合所学,推测材料中反映的古代中国的任意两则史实,你如何看待这则传说。

材料二   人类文明交流的部分史料

区域时间史料
非洲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5一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646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771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美洲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欧洲1750普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亚洲191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践行主权在浓、三权分立等原则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任选三个角度(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3-11-0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皇权不下县吗?

中国古代官僚制是皇权的体现,官僚制中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是县。因此,有学者提出“皇权不下县”的观点

论据一:《儒林外史》第八回:“南昌人情,鄙野有余,巧诈不足,其余户婚田土,都批到县里去,由县官亲自处理整个县辖范围内的纠纷与案件。

——王印红、朱玉洁《从明清小说管窥传统乡村治理中的“皇权”下县》

论据二:20世纪末形成于魏晋时期的长沙走马楼吴简陆续发现并公布于众……从众多吴简中可以看出乡吏的职责颇广:春夏为“劝农”,秋冬除了课征租税役调外,还对上负责本地吏民户籍的管理,如果有误,“为他官所觉”

——秦晖《传统十论》

论据三:康熙二十二年修的《宛平县志》明确记载了巡检司所统村落,共分为捕卫南乡、卢沟桥巡检司、石港口巡检司、王平口巡检司、齐家庄巡检司。至此,巡检司与村落之间的统辖关系得以证实。

——胡恒《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

(1)判断上述三个论据所依据的文献史料的类型,并辨析其价值。
(2)指出三个论据各自的论述角度。结合所学,补充一个新角度说明古代皇权对基层社会的影响。
2023-11-0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