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8 道试题
1 . 下列对表格中的史料解读合理的是(     
竹枝词

出处

作者

南瓜莱菔杂芸薹,种遍山隈与水隈。
一带平畴将绿绕,好风吹送稻香来。

《利川竹枝词》

吴子丹

包谷根从石罅寻,石田戴土土如金。
秋风莫扫野鸡啄,传说天荒救老林。

《业州竹枝词》

周鲲化

漳濁漳清年复年,鸬鹚陂外水如烟。
桑麻匝地禾苗绿,犹是西门旧溉田。

《业城杂咏》

洪良品

表:湖北恩施竹枝词
A.史料可用于研究当地饮食结构B.此地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
C.表中竹枝词创作于宋初至元末D.此处的百姓生活富足安逸
2 . 有史书对武昌起义进行了一些细节描述:“1911年9月,决定中秋节起义(10月6日)。不料,因当局防范,不得不向后推延。10月9日,配置炸弹,不慎起火,起义秘密暴露。10月10日,工程营排长查房时,恶声责问士兵晚上为何擦枪,是否想造反?一名战士举枪便射,瞬时武昌城内外枪炮齐鸣……”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细节描述丰富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②写史者的立场对历史真相有巨大影响
③历史事件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结合的产物
④以时间顺序叙述史实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历史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1-09更新 | 497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6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选择题汇编(二)-【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4是1941—1943年期间,中外记者在延安进行考察时拍摄的照片。从材料中选取两张相关联的照片,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延安精神的内涵。
4 . 下图是画家昆丁·马西斯创作于 1514年的作品《银钱兑换商夫妇》。对该图解读最合理的是(     

图中男子在称金银,女子在翻阅画着圣母子的经书,但专注地观察丈夫的活动
A.当时人们面临信仰危机B.价格革命促进社会转型
C.理性主义影响绘画创作D.经济发展冲击传统伦理
2024-04-16更新 | 702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恒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下表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 (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0-15更新 | 203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4也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如表是《海宁州志稿》中记载的关于1840年前至1858年广州和上海生丝年出口量(单位:包)的变化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广州上海
1840年前约89600
1845年67876433
1846年355415192
1851年240920631
1853年457758319
1858年*85970
A.传统观念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鸦片战争推动了中国外贸中心的转移
C.中国成为西方国家主要原料产地D.传统经济结构在西方冲击下发生变动
2023-10-11更新 | 396次组卷 | 9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如图所示为1960—2018年德国(联邦德国)国有企业占国内投资比重。对此的合理解读是(     
A.政府根据社会形势变化调整经济政策B.国有企业的缩减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C.私有化浪潮避免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D.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有助于改善民生
2023-11-01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重难点16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表是1922-1933年苏联对德国进出口的主要商品种类及价值情况统计表(单位:亿卢布)。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出口商品种类食品毛皮粮食石油产品
价值10.59.95.34.6
进口商品种类机器设备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产品
价值41.714.92.96.6
A.苏联工业化依赖德国的支持B.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C.德国对苏联的贸易逆差巨大D.贸易是推进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论述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请仔细观察上面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对图片信息进行解读。(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4-03-15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题型09 “解读漫画”类设问-2024年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10 . 黍和粟都是小而圆的谷物,构成了古代中国黄河流域最早遇到的烹饪风格的基础。那里的农民生活在小村落里,房子是半地下的,屋顶上盖着厚厚的茅草以抵御冬天的严寒。被洪水和风从上游草原上带过来的粟,像补丁一样散布在黄河谷地,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生了根。据此,解读正确的是(     
A.村落推动中国古代农业产生
B.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水平制约居住形式
C.黄河流域黍粟复种已经相当普及
D.北方旱田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形成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