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十国集团(G20)是现今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1999年由七国集团(美国、英国、德国、法国、 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倡议成立。旨在通过国际对话,维护国防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增长。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G20在华盛顿召开首次领导人峰会,有力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复苏。2011G20峰会实现机制化,迄今,G20峰会已举行十次。2016G20峰会在中国杭州召开,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实现包容发展、创新增长方式等方面达成了一系列新的共识。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1-01-22更新 | 34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图反映的是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下列对殖民活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①段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
B.②段主要是荷兰、英国、美国
C.③段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D.④段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论述题 | 较难(0.4) |
3 . 1921-2021,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历史命运。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大小军阀明争暗斗,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这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社会历史环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选择马克思主义、走根本改造道路的原因。

五四以后的新思潮,除马克思主义外,还有无政府主义、社会改良主义等多种西方学说。中国的先进分子在传播、接受新思潮的过程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体现的正是科学、民主思潮倡导的不盲从、一切诉诸理性的科学精神。新文化运动对科学与民主的提倡、对社会主义的宣传,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中国从鸦片战争起就向西方学习救国之路,但是先生老是欺侮学生,资本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必须寻找一种即能铲除封建主义又能超越资本主义的思想武器,才能完成两大任务。马克思主义正是这样一种学说。

1921年“一大”到1922年“二大”,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国情,认识到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政治”,鸦片战争之后的80年间,中国事实上变成帝国主义国家“共同的殖民地”;“军阀们一方受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利用唆使,一方为自的己的利益把中国割据得破碎不全”。党的“二大”提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摘编自杨宏雨《1921年:历史的承接与推进》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从思想理论和革命纲领方面解读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程。(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1-03-07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秦国规定:凡斩敌国一个甲士首级的,就赐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同时拨给一名“庶子”作为劳动人手……除授田宅外,还可以享受封邑租税。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门第出身是授爵的唯一依据
C.奴隶斩得敌首不得赐爵D.军功可以改变社会政治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由下表可知,在唐代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二试三试
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
①科举制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
②进士科更能选拔有处理政务能力的人才
③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
④唐诗创作的繁荣与进士科考试密切关联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 . 如图是《新中国50年资料汇编》中的1952—1965年人均GDP增长率折线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是1954年较低的原因
B.中共八大推动1958年发展
C.1961年增长与国民经济调整有关
D.1959年下降是右倾错误导致
2021-01-06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7 . 1832年6月,英国国王签署改革法,改革法使英国的选民数从48.8万人增加到80.8万人,从占人口总数的2%增加到3.3%,中等阶级的多数获得了领导权,成为有权的阶级。对材料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A.英国国王仍具有行政权B.商业资产阶级利益受到保护
C.无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D.资产阶级代议制日益发展
8 . 有学者指出,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的每命令须给部长副署方能有效,总统的职权徒有虚名;但也有学者反对称,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对“纠错机制"解读合理的是
A.总统有权任命部长等要职B.国家元首具有至高无上地位
C.保皇派的实力占据上风D.宪法保留大量封建主义残余
2020-10-09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文综历史试题(全国卷II)
9 . 米开朗基罗早年进入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学习,来到罗马后,他创作了《哀悼基督》,又接受教皇的邀请,创作了《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其中《创世纪》表现了人的勇敢、坚毅、智慧以及创造力和互助精神。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美第奇家族积极资助文艺活动
②《哀悼基督》是为皮提宫雕刻的大理石雕像
③《最后的审判》是为教皇的私人礼拜堂雕刻的壁画
④《创世纪》以宗教形式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
A.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020-11-16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月月考(期末备考卷B)历史试题
10 . 在中国历史上,大一统思想贯穿整个社会发展进程始终。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有追求国家统一的心理特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大一统”一词始见于《春秋·公羊传》。《春秋》开篇首句就是:“(鲁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对此,《公羊传》解释到:“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摘自林益铭《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已。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葛剑雄认为,中国古代的统一,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影响统一的因素解读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相类似,交通相对便利有利于统一。地理环境差异大,交通不便影响国家统一。
人口迁徙大量人口的迁徙,文化认同和血肉关系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为统一的中国提供了人力、物力基础。
生产方式与经济水平中国基本农业区内,交通越便利,手工业和商业越发达,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越分离,统一的因素越大。
文化与制度文化和制度的一致有利于产生比较一致的国民心理,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时因地制宜的制度更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个人与阶级、阶层的作用个人与阶级、阶层在推动国家统一中发挥的作用。
(1)仔细阅读材料一,概括《春秋·公羊传》中“大一统”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墨、法三家关于“大一统”思想的主张。
(2)阅读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践行董仲舒的主张所采取的措施。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阐述:①以秦、汉史实为例,说明“大量人口的迁徙,文化认同和血肉关系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为统一的中国提供了人力、物力基础。”②结合唐朝贞观年间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说明“个人在推动国家统一中发挥的作用”。
2020-09-08更新 | 185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县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