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07 道试题
1 . 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除在先进技术基础上保证优先发展黑色冶金业、机器制造业、化学工业、石油开采和石油加工业外,还决定在苏联东部地区大规模扩建军事基地,在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建立强大的石油基地,即第二巴库”。此举旨在(     
A.加强国防建设应对战争危险B.加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D.全力支持反法西斯的战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全球南方”一词近来风靡全球,受到各方关注。A·G· 马勒认为“全球南方”具有三个定义。首先,它用来指代经济弱势的民族国家,以替代冷战后的“第三世界”;其次,全球南方通过包括富国内部被压迫的人民和南方国家的富人来淡化地理意涵;第三,反映南方国家基于相似处境的相互认同,代表一种抵抗想象中的跨国政治主体,以对抗代表当代权力的全球化资本主义。由此可知,这一观点(     
A.表明世界秩序的急剧变革B.说明经济区域化的发展趋势
C.忽视经济方面的南北差异D.是对经济全球化的有效抵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17年11月3日,彼得格勒市副市长在书信中写道:“它(俄国)已精疲力竭,饥荒蔓延,濒临崩溃……看不到丝毫光亮……一切都听天由命,未必会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止这一切。”这表明当时的俄国(     
A.战争失败导致社会弥漫着悲观情绪B.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时局认识不清D.沙皇专制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6世纪初,欧洲约250个城市拥有印刷机构。但印刷书一开始并没有受到欢迎,因为“人们十分注意书籍外观的美丽”。但不久,书籍内容慢慢战胜了华丽外观,普通阶级的市民也能购买到价格便宜的书籍,图书馆的藏书量飙升。该状况(     
A.助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B.根源于宗教改革的开展
C.有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D.标志着科学革命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776年,亚当·斯密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出版。《国富论》认为,分工是经济第一原理,人类可以通过劳动分工、自由贸易、企业家精神、创造力和想象力,来制造无穷无尽的财富。该著作(       
A.体现资产阶级的诉求B.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源于动力技术的革新D.符合当时西方各国的需求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茶叶种植在印度的萌芽源于英国博物学对海外经济作物的移植热潮。阿萨姆土生茶树的发现成为了英国摆脱对华茶依赖的关键点。阿萨姆茶叶试验种植与生产获得成功后很快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并带动了印度北部地区以及南部地区的茶业发展。英属印度茶业采用了英国殖民统治背景下资本主义工资制结合半奴隶制种植园的生产和组织形式,大量引进外来劳工成为廉价的非自由劳动力,压低生产成本;加之以英国先进的科学知识与机械技术,实现茶叶种植与加工技术的科学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由此,印茶获取了在国际茶叶贸易上的成本比较优势,但大规模的茶业移民劳工给英属印度的近代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各种因素的交织使其成为了阿萨姆民族分裂问题的重要源头和发展阶段。

——摘自宫珏《英属印度茶业的发展及影响研究(1830-1945)》

(1)根据材料,概括印度茶业种植业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印度茶业种植业的影响。
2024-05-1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整个18世纪,欧洲社会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科学方面,人类理论知识实现巨大飞跃,“知识就是力量”渐成世人的普遍心态;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各个阶层都以物质利益为对象而进行生活和生产。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卢梭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在卢梭看来,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本身,要培养人本身而不是一个社会角色,就必须根据儿童各自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儿童进行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自然教育,决不能不顾个性,只求共性。此外,他还认为人拥有一个先天的善良本性,但因后天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一善良本性逐渐被“污染”,因此要尽可能杜绝外力对儿童的影响,不让任何外在的情感和观念得以传播,以影响儿童的自然成长。

材料二   马克思认为教育应当首先是人的教育,而非“角色”教育;需要培养的不是“自然人”,而是“社会人”。他还指出人不拥有任何超越历史和时代的先验本性,其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理想教育场所的选择应自觉地融入现实社会,作为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此外,他还强调合乎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仅仅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一个前提,而不是根本,更不是全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义良《论马克思对卢梭教育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卢梭教育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对卢梭教育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代以前,中外商货集中于丝绸、瓷器、贵金属等类,利润丰厚。棉花崛起后,丝绸贸易渐趋衰落,但中国外贸并未停滞,茶叶成为中国向世界输出的重要货品;18世纪中叶,英国“最卑贱的家庭都已经改饮茶了”。这一变化(     
A.根源于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B.将中外贸易逆差转变为顺差
C.反映国际贸易服务对象下移D.冲破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拉美独立战争胜利后,战争中的有功之臣和土生白人地主在战后瓜分了原殖民者占有的大片土地,并用廉价收购、强迫迁移等手段,进一步兼并印第安人的土地。这些大地主在庄园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君主式和家长式的统治。在政治上,大地主与天主教高级僧侣和高级军官关系密切,操纵国家政治,是拉美各国的军事独裁者的主要支柱。这些军事独裁者往往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彼此发动战争。为了夺取和巩固自己的独裁政权,他们还常常勾结并投靠某一外部势力,从而为欧美国家重新插足拉美创造了条件。从19世纪50年代起,巴西、阿根廷等几个拉美较大的国家经济首先逐渐恢复了过去被破坏的矿场和农庄,如巴西的咖啡生产从60年代起扶摇直上,但与此同时,英美等国的工业品也充斥了拉美各国的市场。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据材料,归纳独立后的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形势。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出现上述政治经济形势的原因。
2024-04-1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据史料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可以在诸侯国设置“监”,委派史官,还任命诸侯国的上卿负责统军治民,以上措施表明当时(     
A.中央集权体制建立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国家政权趋向严密D.分封诸侯相互牵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