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表为1949年到1952年,国民经济发展的部分数据。

对其最为合理的解读是(     
A.土地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彰显
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科学合理D.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023-02-03更新 | 14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葛全胜《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


上图是历史上中国东部冬半年平均温度变化曲线,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以“气候变迁影响政治格局”为主题,任选图中两个历史时期进行合理解读。(要求:明确写出两个历史时期,解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4-09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名校2023届高三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6世纪末,拜占庭史料首次以“桃花石”(Taugast)指称中国,此后,该称呼广泛出现于阿拉伯、突厥等语言文献。关于“桃花石”这一名称的源流,学界部分观点如下表。根据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观点学者理由
“拓跋”说[法]伯希和“桃花石”(Taugast)乃拓跋(thak-bat)的译音,用以指代北魏
“唐家”说[法]夏德根据现存突厥暾欲谷碑碑文,桃花石(tabghaq)为“唐家”(Togus)之转音,意即唐朝
“汉人”说[元代]李志常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其师丘处机在阿力麻里(今伊犁),见当地人“喜曰:.桃花石诸事皆巧。'桃花石谓汉人也'
A.伯希和为国外学者,立场相对客观B.暾欲谷碑为实物史料,故“唐家”说最为可靠
C.拜占庭史料年代早于唐朝,可证伪“唐家”说D.李志常所记为一手史料,可信度高
4 . 征程·足迹·变迁2022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曾经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相关史实,任选两个地点或与地点相对应的事件进行解读。(要求: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3-22更新 | 134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文献资料与学者研究表明,第19代商王盘庚迁都,此后两个多世纪中形成伟大的商文明:第22代商王武丁开疆拓土,商朝发展到顶峰。而无论是史书叙述的频度还是民众熟知的程度,商朝末亡国之君商纣王都更为突出。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A.史料决定了历史价值观B.历史研究与大众历史认识相互脱节
C.现实需要影响历史记忆D.历史事实的记录与解读具有偶然性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史记》体例篇目举例
本纪(帝王活动及重大事件)高祖(刘邦)本纪
表(大事年表、世系表等)建元以来王子侯者(汉武帝时封侯的诸侯王子弟)年表
书(重要制度变迁)平准(工商业)书
世家(诸侯等有重大影响人物的事迹)楚元王(汉高祖之弟,封地为楚国)世家
列传(各阶层重要人物、周边政权的历史)儒林(重要儒家学者)列传、匈奴列传、大宛(在今中亚地区)列传

材料二   岳麓书院藏秦简“秦始皇禁湘山诏”,记载秦始皇巡游湘山(即洞庭湖君山)时,“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口(缺字)见亦美,其皆禁勿伐”,并将湘山列入禁苑,归属苍梧郡管辖。《史记》则记载秦始皇在湘山遭遇大风,几乎不能渡过湘江,以为当地神灵作怪,“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其裸露)其山”。

——摘编自晏昌贵《禁山与赭山:秦始皇的多重面相》


(1)根据材料一,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
(2)从材料一“篇目举例”中任选两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其所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两则史料中对秦始皇的不同叙述及出现这种不同叙述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第一期改革是1977年到1992年,这一阶段是“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政策不放行,20世纪80年代包产到户不可能搞得那么快,而且一下子铺到全国。没有政策的跟进和各级领导人的认可、默许甚至支持,最终到高层形成政策,也不可能顺利实施。所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各种力量的结合,从中可以看出历史本身发展的丰富性、复杂性。乡镇企业、个体经济发展和扶持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五动的过程,有自发的,我们同意一个观点,就是随机行走和有限理性的结合。地区竞争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了,当时,羊毛大战,烟叶大战等等,竞争很激烈。地方政府成了有限贵任公司,等于说成了市场主体。张五常认为,地区竞争是最好的制度。国内经济学家不认同,认为市场越发育,改革越深化,政府越应该往后退,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对的。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农村政策,实际上还是一个调整的政策,一个是提高农产品价格,一个是尊重农民的自主权,生产队的自主选择权,后来这个效果很明显,所以获得了高层的一致认可,特别是在1983年以后,农村改革就成了明星,大家都拥抱农村改革。为什么效果出来了,几方面得利农民解决温饱问题,市场繁荣了,城市老百姓的餐桌上也丰富了,国家狂购解决了,这三方面都得利了,所以这提高了农村改革信誉,提高了整个改革的信誉,提高了改革的信心。

——摘编自萧冬连《从历史学角度解读中国的改革开放(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期改革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期农村改革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及对未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启示。
8 . 下面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三种模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代表国家基本特征
保险型德国、美国、日本社会保障费用由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分担,个人和
企业缴费是社会保险金的主要来源
福利型英国、瑞典对每个公民从出生到死亡的一切生活困难与生活安全
保障,资金来源于国家税收和企业缴费
强制储蓄型(自助型)新加坡、智利建立保障个人账户,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全部计入雇员
个人账户,个人账户投入资本市场运营,退休后养老保
险待遇取决于个人账户积累金
A.社会保障模式取决于各国国情B.高福利可以缓解欧美国家债务危机
C.欧美各国福利资金来源多元化D.政府在社会保障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拍摄了一批以古代巾帼女性为主人公的优秀影片,如讲述木兰替父从军、反抗侵略的《木兰从军》,讲述女性反抗强权的《貂蝉》《孟姜女》《费贞娥刺虎》。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运用革命理论武装群众B.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C.女性民族意识开始萌发D.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战英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列宁曾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毫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以下对这句话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资产阶级民主必然出现个人独裁
②拿破仑是列宁所说的典型代表
③资产阶级民主与个人独裁不矛盾
④革命阶级专政容易产生个人独裁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1-11-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