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90年代以来的改革其深刻程度是1980年代不能比的,一种市场经济的框架基本形成,并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的社会结构也由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也成为拉动中国这之后20年,特别是21世纪以来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引擎。这表明中国这一时期的“经济起飞”主要得益于(     
A.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大变动B.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C.市场化改革与经济全球化D.两极格局最终走向解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入侵非洲。19世纪中叶以前,他们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侵略扩张的方式改变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D.工业革命的持续深化
3 . 饕餮是商人信仰图腾,商代青铜器多有饕餮纹;“凤鸟”则是周人信仰的图腾,西周建立后,凤鸟纹样开始流行。商人重酒,周人禁酒,周公颁布禁酒令《酒浩》限制饮酒,周代青铜酒器大量减少。商周两代青铜器的变化说明(     
A.祭祀成为青铜器的主要功能B.政权更迭影响文化生活
C.商周时青铜文化达到了鼎盛D.经济发展推动制度更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为长江流域三省历年灾荒统计表,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江苏

安徽

江西

灾区州县数

灾别

灾区州县数

灾别

灾区州县数

灾别

1854

53

水、旱

17

水、旱

20

水、旱

1856

66

旱、兵

23

水、旱、虫

7

水、旱

1859

59

水、旱、虫

26

水、旱、风

13

1864

77

水、旱

68

20

水、旱

A.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锐减B.太平天国政权可能出现粮食危机
C.江南地区经济濒临崩溃D.长江沿岸封建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2024-06-1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苏联“一五”时期供应工人的计划储备食品按商业价格免卡零售。如表是食品凭卡和免卡每公斤售价对比情况。苏联这一举措(     
食品面粉植物油
凭卡价格27戈比1卢布26戈比92戈比
免卡价格2卢布8卢布2卢布
A.有利于增加工业建设资金积累B.推动了农业和轻工业的迅速发展
C.反映了产业发展重点开始转移D.体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
2024-06-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在梭伦之前,雅典便存在一项法律:“雅典人的律法与祖制,任何人谋逆,实行僭主统治,或任何人帮助建立僭主统治,他和他的家族都要被剥夺公民身份。”此项法律(     
A.捍卫了雅典的民主制度B.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C.彰显了公民的城邦主权D.得到了严格的贯彻落实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交往古已有之。在汉代,非洲已在中国与罗马贸易中发挥中转站的作用,埃及商人在印度和斯里兰卡购买中国货品,再经由亚历山大里亚、迈奥霍穆等港口将其运往罗马。唐代《贞元十道录》记载了自广州出发,经波斯湾到达非洲的航程,中国同北非、东非等地已实现直接通航。宋代,每年自非洲进口的“象犀珠宝香药之类”商品数额高达“五十三万有余”,大大超过前代的体量。元朝航海家汪大渊曾亲身到往非洲,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也于14世纪到访广州、泉州、杭州等地,中非人民对彼此的了解更加深入。明代郑和船队四次抵达东非海岸,将古代中非交往推向高峰,双方频繁互访,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永乐年间还恢复了三省市舶司,以便非洲诸国使节来华时“与中国贸易”。今天在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出土的大量中国陶瓷、钱币,年代由唐至明,成为中非友好往来的见证。

——摘编自张铁生《中非交通史初探》

材料二   21世纪以来,中国对非洲援助以追求发展效益为主,兼顾政治、安全等其他效益。中国与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关系。中非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的步伐大大加快,提高了非洲国家的生产能力。中非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在影视制作、出境旅游、人才交流、学术研讨等领域加深合作,助力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据谷靖《转型背景下的中非关系:新形势、新挑战、新合作》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指出古代中非交往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
2024-06-0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段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芍陂水利工程始建于春秋中期楚庄王时期,在修建芍陂之前,寿县应是旱涝频繁。当时的楚国令尹孙叔敖,为解决旱涝灾害,开凿稻田、发展农业、保证军民用粮,从而辅佐楚王创立霸业,兴修了芍陂水利工程。

——摘编自朱立琴、王黄莫楠、郑大俊《芍陂水利工程保护与发展的战略思考》

材料二   在国家重农态度影响下,地方官员对芍陂灌区非常重视。至元二十三年在芍陂灌区专设芍陂屯田万户府,置达鲁花赤、万户总管、同知、通判等官员,管理芍陂屯田事宜。元代芍陂屯田以军屯为主,长期的军事驻扎为平定地方叛乱提供了军事力量。据学者研究,元代芍陂灌区广泛种植有稻、麦、粟等,这与当地农业技术的提升显然是分不开的。

——摘编自熊帝兵《元代芍陂灌区农业发展状况述论》

材料三   2015年芍陂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芍陂水利工程具有重要的文化经济多重社会效益。怡人的自然景观以及古寿春城风貌是芍陂水利工程文化的重要载体;官方和民间结合的管理模式保障了芍陂灌溉农业持续发展运用的优秀制度文化的传承;芍陂文化的核心,浓缩于历代修缮与治水中,始终保留着的“顺势而为、人水和谐”的理念,以及孙叔敖的治水思想及个人治水品德衍生出的无私抗洪精神。经济方面,芍陂建成后,淮河以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粮食的丰收,使其成为楚国当时除江汉地区之外的又一个经济中心。

——摘编自朱立琴、王黄莫楠、郑大俊《芍陂水利工程保护与发展的战略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芍陂水利工程兴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芍陂治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芍陂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
2024-05-3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9 . 《汉书》首倡“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称赞河间王刘德对文献校勘和辨伪的严谨治学态度。毛泽东求学于湖南第一师范时,常与好友往来于岳麓书院,书院“实事求是”的学风深刻影响了青年毛泽东。1941年,毛泽东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并解释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由此可知(     

①“实事求是”的初始内涵蕴含着经世致用思想
②党的理论创新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③岳麓书院对党的思想路线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④中华优秀文化赋予毛泽东思想鲜明的中国特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5-12更新 | 350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晚期,英国养老模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体,辅之以教会、行会及零散救济养老。在近代早期,伴随人口倍增、贫困程度加深,社会环境巨变,英国养老模式发生了变化。教会养老模式收缩,政府改自由放任为积极参与,采取立法、增加财政支出、强征济贫税、建立慈善院等多种措施解决养老问题,在养老问题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凸显。同时,私人慈善、民间经济组织也参与到养老中来,英国养老模式由宗教性向社会性蜕变。转型后的养老模式卓有成效,老人生活得到一定的保障,平均寿命增加,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政府养老措施大多为托底型的最低标准,难以顾及老年人的感受。

——摘编自《英国近代早期的老人生活问题与养老模式》

材料二   1979年,英国政府推动市场化改革,鼓励福利混合经济发展,强调国家角色的缩小与个人自由及责任的扩大,将市场机制引入福利供给,政府致力于减少居住性照顾,引入私营部门作为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主体;社区照顾服务成为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养老服务提供者与老年人共同商榷,以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为中心,凸显老年人的权益。

——《从消费主义到民主主义:英国养老服务的理念转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养老模式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英国养老模式与近代早期英国养老模式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024-05-1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