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旃陀罗·笈多二世的文治和武功都很有成绩,但除了铭刻和钱币外,没有留下其他文字记载。法显的《佛国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为研究笈多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法显的著作(     
A.推动佛教产生不同的派别B.反映出笈多帝国控制印度全境
C.佐证了南亚地区文明发展D.成为研究德里苏丹的一手资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逸周书》记载:“汤放(放逐)桀而归于毫,三千诸侯大会。”《帝王世纪》记载:“诸侯有不义者,汤从而征之,诛其君,吊(慰问)其民,天下成悦。”上述文献记载可以说明,商代(     
A.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B.构建了贵族宗法制度
C.推动了早期国家发展D.遵循了儒家仁政理念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汉代,中国政治法律文化就开始对朝鲜半岛产生影响。到了唐帝国时期,已经在东亚和中亚建立了中国的宗主权势力范围,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中华法系。到过中国的西方人,也都盛赞中国文明的优美与进步。13世纪的《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国王治国至公平,境内不见有人为恶,城中安宁,夜不闭户,房屋及层楼满陈宝贵商货于其中,而不虞其有失。”16世纪后半叶,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来访开启了“中学西传”的进程,把作为中国文明本体的儒家学说传播到西方世界,在大革命前夜的欧洲大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公丕祥《19世纪之前的中外法律交往》

材料二   按照威斯特伐利亚模式,在各个主权国家的法律制度之间并不存在隶属关系。但是,在英、法等宗主国和殖民地的法律制度之间却不存在平等关系,而是隶属关系,宗主国的最高法院往往是殖民地法院的最高上诉法院。在公法领域,作为西方法治主要原则的人权和宪政从来没有真正移植到殖民地的法律制度中,在殖民地根本谈不上平等权、普选权。在私法领域,打开贸易壁垒是西方国家关注的焦点。殖民地的法律制度几乎都采取属人主义原则,即对殖民地占领当局实行宗主国的法律,而对殖民地的人民则实行殖民地法或者当地的习惯法、宗教法。

——摘编自朱景文《西方法治模式和中国法治道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治法律文化对世界产生影响的原因。
(2)据材料二、依据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原则简评西方国家在殖民地的法治行为。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近代西方的法律文化外传过程有何显著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公元6世纪时,亚历山大里亚的商人科斯马斯在书中记载:当游历到东非的阿克苏姆王国时,他遇到了一些当地讲希腊语的居民;他们学习希腊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与拜占庭商人进行商品交易;毕竟拜占庭帝国作为东方商贸的最大消费者,同样也是阿克苏姆人利润的主要来源。据此可知,阿克苏姆王国(     
A.在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融B.直接和东亚进行商品贸易
C.促进津巴布韦国家的兴起D.商业活动促进了文化交流
5 . 如表是根据考古学研究整理的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粮食颗粒及折合重量等数据。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稻米粟米黍米
颗粒数14768138832248
千粒重(克)1627
折合克数236.28827.76615.736
粒数占比47.8%44.9%7.3%
重量占比84.5%9.9%5.6%
A.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B.已具备相对成熟的灌溉技术
C.古代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初步形成D.地区之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初政府明文规定“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 《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长安富民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国中巨豪也。各以延约四方多士竞于供送。在朝名寮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这一变化反映出唐中期(     
A.富商多与贵族官僚勾结B.政府鼓励商品经济发展
C.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改变D.国家出现财政收入困难
2024-03-22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8年,钱玄同的《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发表在《新青年》上。文中指出汉字在学与用上诸多缺陷,并说汉字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他主张先废除汉字。陈独秀赞同其废除汉字改用罗马字母的方案。鲁迅认为人类未来最终会使用同一种共同语言,当前文字简化与拼音化是为之后世界语的使用提供基础与准备。他的《阿Q正传》中主人公的命名上出现字母的使用,是对汉字拼音化的一种回应。然而,作家巴金在他的《病中集·汉字改革》一文中指出:“我年轻的时候思想偏激,曾经主张烧毁所有的线装书,今天回想起来实在可笑。”如果汉字走向拼音化,“这样我们连李白、杜甫也要丢掉了。”这种充满历史感的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值得我们深思。

——摘编自刘婷《时代的神智—汉字形与意的思辨》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汉字拼音化所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二年(1737年),中央政府拟定十条标准评选“优秀农民”;同时,每年秋季丰收后,各个州县必须查找属地中的农民作为“典型”汇报上级,而后全国范围内统一奖励“农业先进”……针对许多地方官员春天出借粮食后,“年底尚无仓收申送”这一现象,制定了严格规定,要求应该填补粮库的粮食必须在“本年十一月内买足”,否则,追究粮库官员及其上司的责任,“春间出粜,秋成买补,定限昭然”。另外,据相关记载,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勒尔谨、王亶望一伙捐监冒赈、贪污粮款共侵吞上千万两银子的营私舞弊案全部暴露。案发后,勒尔谨被勒令自尽,王亶望被立即处斩。

——摘编自李晓巧《清朝政府如何维护粮食安全》

材料二   农业落后,是苏联当局非常头痛的一个问题。苏共二十六大(1981年)以来,苏联拟定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新措施,主要是制定并实施食品纲要,统筹安排农工综合体内各个环节的发展;进一步改革农业管理体制,扩大农庄、农场自主权;放宽、扶植私人副业等。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苏联当局把主要力量放在扩军备战上,对阿富汗的侵略、对越南等国的“援助”每年要花费巨额开支。加上苏联一贯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等弊病,苏联要想实现粮食过关,“基本解决”粮食问题,绝非易事,更不是几年内可以办到的。

——摘编自《从粮食一路减产看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民生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乾隆时期维护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粮食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谈谈苏联粮食问题对我国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498年2月,达·伽马到达非洲东海岸莫桑比克港。据船队记载,该港有许多阿拉伯人在此经商,并对船队很友好,但获知其来历后,表现出明显的敌视,并拒绝再供应淡水和食物。达·伽马用炮轰击阿拉伯人,并抢夺其船只离去。这场冲突的实质是(     
A.新航路对旧航路构成的挑战B.殖民地人民对殖民者的反抗
C.对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争夺D.海上商路与陆上商路的较量
2024-03-04更新 | 2005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私立新知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明史·刘大夏传》记载,成化年间,车驾郎中刘大夏因反对征讨安南而藏匿安南故牒。而成书于万历二年(1574年)的《殊域周咨录》却记载为刘大夏销毁了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刘大夏认为:“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旧案虽有,亦当毁之,以拔其根。”这说明(     
A.明朝拓展疆土和海洋意识的欠缺B.政府档案管理缺乏科学监督机制
C.海禁政策影响对郑和航海的评价D.正史相对于杂书更加具有可信力
2024-03-30更新 | 393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