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23-24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3世纪以来,神迹剧开始在欧洲部分地区上演,剧情多是圣徒的生活、道德故事,以及最重要的《圣经》故事,而《圣经》故事大都由手工业行会负责演出,它们往往将基督徒的虔诚和粗鄙的幽默感结合起来,从而吸引了众多的观众。神迹剧这一类戏剧(     
A.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文化追求B.展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维护了基督教会的封建统治D.彰显了骑士阶层的道德理想
2 . 咖啡与咖啡馆

材料一   咖啡传播简表

时间咖啡的传播
咖啡起源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
68世纪咖啡传入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禁止喝酒,于是咖啡迅速成为阿拉伯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
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强势崛起并不断向巴尔干半岛以及中欧地区进军,咖啡也随之传播到欧洲。被一些宗教人士视为“魔鬼饮料”的咖啡得到教皇克雷芒八世的喜爱和推崇,咖啡从此顺利在欧洲得到推广。
1607咖啡被引入北美。
1652第一家英国咖啡馆诞生,开启了咖啡饮用的风潮。
1690荷兰成为第一个咖啡栽种和出口的国家,主要栽种地位于锡兰和爪哇。
1730英国人把咖啡树移植到牙买加、古巴和中美洲,西班牙人把咖啡树移植到哥伦比亚。
18世纪印度咖啡源源不断地销往欧洲,后来荷兰和法国在拉丁美洲殖民地先后种植咖啡,并逐渐向拉美赤道附近地区发展。
1773波士顿爆发“茶叶事件”,当地人由喝茶转向喝咖啡,咖啡成为北美普遍的饮料。

材料二   17世纪的英国咖啡馆成为了人们聚会的首选场所,咖啡的支持者宣称咖啡是“文明的象征”,可以使英国“成为一个自由而清醒的国家”。咖啡馆中对王室批评指责的言论引发了保皇派的强烈不满,他们将咖啡馆看作是阴谋的策源地与异端分子的避难所。除了贵族等上层人士之外,包括商人、律师在内的大量中等阶层也是咖啡馆的常客,甚至小手工业者和贫民都流连其中。人们经常在咖啡馆中开展各项业务,商业买卖和金融活动便是其中最常见的一项,伦敦第一家咖啡馆就设在离皇家交易所不远的小巷中。咖啡馆同时为顾客提供报纸、手稿、书籍、小册子等各式各样的读物,不仅组织书籍和艺术品展览会和拍卖会,还创造“好奇心橱窗”,吸引有识之士参与咖啡馆里的各种讨论。在这里,文学领域的话语自由得到了充分体现,咖啡馆被英国民众形象地称作是“一便士大学”。

(1)阅读材料一、概括表中所列咖啡传播所涉及的时代与社会的相关主题。
(2)结合上述材料和时代背景,阐释咖啡馆对近代英国社会的历史影响。
2024-01-20更新 | 122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公元425年,拜占庭帝国皇帝塞奥多西二世的妻子尤多西亚创作了《荷马史诗摘录》,构造了从上帝创世到基督升天的基督教历史,荷马也逐渐被塑造为基督教修道院里陈列的“先知”之一。这反映出(     
A.世俗王权借助传统对抗教会B.正统思想借助古典文化扩大影响
C.基督教会分裂趋势已经出现D.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呈现复兴迹象
2024-01-15更新 | 920次组卷 | 19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战争结束时,德国还控制着将近800万名强迫劳工,他们来自欧洲各地,被掳掠到德国的农场和工厂里工作。仅仅在德国西部,联合国善后救济署就照料和遣返了超过650万名难民。他们绝大多数来自苏联、波兰、法国,此外还有许多人来自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南斯拉夫、捷克。相当比例的难民是妇女和孩子。德国境内的数百万名德裔难民,让德国的情况变得更为复杂。据估计,到1945年初,德国境内大约有480万名国内难民,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德国南部和东部,他们都是为了躲避轰炸而逃出城市的;此外还有400万名德裔难民,他们来自第三帝国的东部征服地区,因为惧怕苏联红军追击而逃回国内。再加上将近27.5万名英美战俘,德国境内至少就有高达1700万名难民。这还是相当保守的估计数字,其他历史学家给出的估计数字比这还要高得多。有研究表明,战争期间的欧洲大陆,总共有超过4000万人被强迫迁徙。

——摘编自[英]基思·罗威《野蛮的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结束之际德国境内的难民种类与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战争对移民的影响。
2023-12-25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农垦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53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发现了斯瓦巴德群岛(以下简称“斯岛”)。18世纪上半叶,俄国制定了北极探险计划,发现了阿拉斯加。19世纪,欧洲再次掀起北极探险热潮。1858年后,斯岛发现了煤矿及其他矿产资源,引来众多开采者。1875年,奥地利探险家建议在北极建立考察站,这催生了第一个国际极地年(1882—1883)。在第一个国际极地年期间,12个国家的700多名研究人员进行了12次北极考察。

20世纪初,斯岛主权归属和资源开采问题引起国际争议。1920年,18个国家了《斯瓦尔巴德条约》。该条约规定挪威享有斯岛主权,但各缔约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目的所利用。1982年,中国签署了适用于北极地区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2010年底,该公约缔约方为161个。2012年,中国与冰岛决定联合开采北极油气。

     ——摘编自北极问题研究编写组编《北极问题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进行北极探险开发的动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北极探险开发变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治理的角度,说明开发北极应遵循的原则。
2023-12-20更新 | 1268次组卷 | 1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吐鲁番出土的一批质库帐历,记录了唐代长安普通居民的质典活动:他们为了借钱,抵押旧衣衫、铜镜等日常物品,并在赎回时支付本息。这批帐历可用来说明当时长安(       
A.对外联系频繁B.商品经济活跃
C.汇兑业务发达D.阶层分化严重
2023-11-28更新 | 2435次组卷 | 2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982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此后几经修订。2011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加大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处罚力度,并明确规定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今我国(     
A.依法治国原则得到贯彻B.食品安全备受关注
C.人民诉求推动法制建设D.卫生立法程序严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伴随数字制造、智能制造等新型产业的出现,劳动者从生产流程的束缚中获得了解放,劳动者只是给生产工具下定义和下达新的任务的时候,或者生产工具无法解决问题需要求助的时候才会干预生产流程。之前盛行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被分散化,社会生产过程实现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这表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     
A.使工厂制生产退出历史舞台B.可以实现劳动者的全面解放
C.助推劳动者劳作方式的转变D.推动社会结构出现新的变化
2023-11-16更新 | 991次组卷 | 18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海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检(三)历史试题
9 . 钟表诞生于13-14世纪的欧洲,后来不断取得发展并逐渐传播开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伦敦伊丽莎白塔(“大本钟”)

大本钟位于英国议会大厦主体的东北角,1858建成,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起到了准确报时的作用,是世界上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后来成为伦敦的重要标志。

▲乾隆紫檀嵌珐琅重檐楼阁更钟

该更钟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有机结合起来。囿于财力、技术、观念、社会需求等因素限制,更钟制作大多是在宫廷中进行。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11-11更新 | 182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一条鞭法推行之初,张居正心怀担忧地说:“果宜于此,任从其便;如有不便,不必强行。”在实行进程中,全国各地适时出台不同的征收标准和税率,改革速度也有快有慢。上述史实表明,明朝在赋役改革时力图(     

A.消除赋役不均现象B.限制白银流通范围
C.严密控制人丁户籍D.避免激化社会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