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读下图,对此图的解读符合史实的为
A.制瓷业发展推动了宋元时期海外商运的繁荣
B.汉代丝绸远销至以波斯为中心的地中海区域
C.雍正帝到乾隆帝时实行极为严格的海禁政策
D.近代中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实行了主动开放
2 . 《元史·百官志》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元朝实行的是四级地方行政机制
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民族矛盾
③行省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④这一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下图为苏联“二五”计划(1933- 1937年)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的比较。以下解读不正确的是
A.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增长趋势B.未达到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
C.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是晚清时期满汉督抚比例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总督满汉比例巡抚满汉比例
18515:91:21
18525:142:28
185310:104:19
18566:96:12
18642:100:17
18652;120:22
A.民族企业得到汉族官僚支持B.汉人官僚严重动摇满清统治
C.边疆危机促成地方行政改革D.国内政局影响政治权力结构
2022高三上·海南·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19世纪前,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始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文明的研究也经历过类似过程。这说明(     
A.历史资料的多元性推动历史认知的进步B.文字记载的主观性限定解读历史的边界
C.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体现历史进程的样态D.历史记忆的传承性塑造族群身份的认同
2022-09-11更新 | 1527次组卷 | 24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唐宋八大家提出并发展了儒学的道统说,以孟子承孔子之正道,他们通过解读孟子对儒学经典义理进行深度探求;他们对佛、道两教的态度,逐渐由情绪激烈的反对走向理性平和的辩论。这从侧面表明,唐宋时
A.正统思想频繁更替B.三教合流基本实现
C.文人颠覆汉儒传统D.儒学逐渐走向复兴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历史学家彼得·伯克在《图像证史》一书中指出∶图像是历史的遗留,同时也记录着历史,是解读历史的重要证据。从图像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过去的影像(表层信息),更能通过对这些影像的解读探索它们背后潜藏着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信息(深层信息)。不过,数量难以穷尽的图像虽然是惊人的宝藏,但也隐藏着难以察觉的"陷阱"。

119588月《人民日报》对全国各地竞相夸耀粮食产量的报道;图2是二十世纪30年代,苏联有关集体农庄的宣传海报。



图一 图二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2-01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斯德, 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爱国化学家。其最大贡献是细菌致病学说和免疫接种法,他发明了数种疫苗,后人在其原理的基础上又开发了数百种疫苗,使人类的寿命大大延长。除此之外,他还发现了旋光性,成为立体化学的创始人,以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还是细菌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和发展者,使细胞致病原理深入人心,并且发明狂犬病疫苗,对治愈狂犬病有突出贡献。在生物界,他发现了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对世界造酒工业有重大贡献。还创造了巴氏灭菌法……

——摘编自《科学巨人巴斯德》

材料二   法国被普鲁士打败之后, 割了两省地,赔了五十万万法郎的赔款。科学家巴斯德深信只有科学可以救国,终日埋头研究化学试验和微菌学(微生物学)……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称颂巴斯德道:“法国给了德国五十万万法郎的赔款,巴斯德一个人研究科学的成就足够还清这一笔赔款了。”……他已收获了科学教国的奇迹。

——摘编自胡适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1932 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主要贡献。
(2)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胡适推崇巴斯德的原因。
2021-05-0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铜仁、六盘水市、黔南州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谣谚,即歌谣和谚语的合称,短小精炼,便于流传,其中颇多直接反映人民思想感情之作。在宋代,谣谚流传广泛,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下表是节选的部分宋代谣谚。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苏湖熟,天下足。春不耕,秋不获。军不如县,县不如镇。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洲。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不管太原,却管太学;不管炮石,却管安石。

——据赵瑶丹《论宋代谣谚》


选择材料中三个谣谚并分别加以解读,得出一个关于宋代历史的结论。(要求:解读深刻、准确,结论与解读要有内在联系,史论结合)
2022-05-18更新 | 577次组卷 | 17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国家领导人的公开讲话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下面对领导人讲话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选项讲话内容解读
A“如果他们(农民)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列宁(1921年)

苏俄政府调整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策略。
B“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

——斯大林(1937年)

优先发展重工业,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C“应当让企业制定出紧张计划……但这种计划要制定得能够完成。”

——赫鲁晓夫(1953年)

简政放权,政企分开,把企业搞活。
D“不是因为我们的工业工作有什么失败,而是为了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

——勃列日涅夫(1965年)

提倡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A.AB.BC.CD.D
2022-04-09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