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7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从根本上说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大大落后于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结果。此后,多极化趋势中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赛。其中,经济实力特别是科技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据此可知(     
A.国际竞争推动科技发展B.科技革命深刻影响国际格局
C.多极格局代替两极格局D.世界格局突变激化科技竞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广东省鹤山是著名侨乡,比邻广州等通商品岸的鹤山与外来文明的接触很多。山川形势复杂加上濒临大海,导致当地自然灾害频发,农村因土地纠纷而产生的械斗冲突不断,当地流传着“与其饿着肚子,不如远走高飞”的歌谣。除秘鲁外,美国是鹤山人迁移的又一个落脚点。1848年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对金矿工人的需求增加,太平洋铁路修建,对华工的需求进一步增加。鹤山华工的出洋都要签下契约才可以出国承工,通常被拐骗而被迫签下契约。深刻的社会矛盾和个人生活的不如意,加之对海外金山银山的向往是推动鹤山人出外谋生的重要力量。鹤山作为著名侨乡,固然有其发展特点,但就总体而言,它也是19世纪中国社会变迁,人民生活发生剧烈变化的一个反映。

——摘编自徐晓俊《论晚清广东鹤山华工出洋的原因及途径》

材料二   美国实行自发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即“城市老板”管理模式,它存在于美国内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全盛期在一战之前。所谓“城市老板”,是指一些职业政客通过管理和组织移民把持市政权力的移民管理模式。19世纪以后众多移民流向城市,改变了美国生活格局、也加重了城市负担,使城市社会日益混乱不堪。这一时期“城市老板”在各个城市议会把持大权,市长没有实权,不能制订市政管理法规,对其手下也没有必要的约束力。“城市老板”积极参与,适应当时美国城市混乱的环境,弥补和缓解了城市移民管理缺失的弊端。他们往往站在移民的立场上维护移民的利益,使外来人口重拾希望。但是该管理模式并没能彻底解决城市移民问题,甚至还出现了混乱和腐败问题,有的“老板”通过授予资本家特许权以牟取私利。

——摘编自张利萍《战后美国人口流动的新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广东鹤山华工出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采取自发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口流动现象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清时期,江南、湖南、四川、江西、两广、台湾等地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太湖流域的苏州、松江、杭州,河南、河北、湖北等地是重要的棉布产区;丝绸产区主要在江南的嘉兴、湖州、杭州以及广东、四川等地。这种生产格局(     
A.根源于市场需求的区域差异B.反映社会经济分工的发展与加强
C.拓宽了社会生产的领域范围D.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华文明的特性作了五个方面的概括总结: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多元一体”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家国观”“中国观”保证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多元一体”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天下观”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和平性。只有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基础上形成的“天下观”,才能做到“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摘编自江林昌《中华文明史上的“多元一体”格局及其深远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中华文明特性”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5 . 《论语·雍也》记载“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荀子·王制》记载“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些思想(     
A.促使民本思想与君主权力相结合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
C.致力于协调民众与地主间的利益D.强调统治者应加强道德修养
6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中国革命的胜利,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

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

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摘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原载内蒙古日报(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自拟论题,并对此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4-03-17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克隆”一词是英语“clone”的音译,原用于表示植物“无性繁殖”,后成为一种利用生物学手段实现“无性繁殖”的技术总称。

1935年Spemann设计的实验获得诺贝尔奖,人类由此开启了脊椎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的新时代。

1973年生物学家成功克隆鱼。

1996年克隆羊“多莉”诞生。

2017年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诞生。克隆猴只是灵长类克隆技术研究的第一步,再度引发关于“克隆人”的关注和热议。

——摘编自颜婷、黄浩《体细胞克隆猴诞生引发的思考》

材料二   科学具有客观的标准性、严密理性的思维方法,使其备受尊崇。相当长时间科学知识的“确定性”和“绝对真理性”成为一种既定认识,出现科学至上现象。

——摘编自陈跃文《关于科学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科技与社会”这一主题自拟题目,选择一个或多个角度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8 . 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山西襄汾陶寺乡发掘出了4000多年前规模空前的城址、宫殿、祭天遗迹等。这主要说明新石器时代晚期(     
A.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B.社会贫富分化的出现
C.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高D.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
2024-02-19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
9 .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认为,每个社会的统治者都是经济人,在决策时必然要追求最大化的效用,同时他们的政策判断也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总的来说,政策是帝王们在特定阶段下理性考虑的结果。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
2024-02-18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文明从一开始就是多样化的,多样化体现着文明的本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该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对其加以珍爱和维护;文化多样性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使人类有了更多的选择,得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并因此成为各地区、各民族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一股主要推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命题。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历史日益转变成“世界历史”,多样的文明愈来愈承担着共同的使命,即构建人类共同的家园。

——摘编自钱乘旦《多样的文明,创造世界共同的未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就人类文明及其历史发展趋势提炼出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2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