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非利加各国皆在海滨,其内地系沙漠游牧之地。东北曰麦西,或埃及多地也在红海之边。中间所流之河,称曰尼罗,自南之北,每年一次涨溢,以沃田土,若灌粪培植。但河水不至之处,则沙确而已,是以近河人户杂居,但离此不远即无人之地。麦西国自古有名,于商朝年间,国家兴盛,所筑之塔高大尚存,其坟塚如殿,及于今日,有人不远万里以观此古迹。

——摘自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自文化观之,若科学、若美术、若文学、若工艺,实为世界文明之先河,欧美近日之文明无不胚胎于此。而自历史上考之,亦为建国最古、开化最先之国。徒以政治不良,有形式而无精神,遂以招外患而致颠覆”“……且夫埃及亦尝变法矣,一切政治、法律、教育、工商无不取法于欧西,宜若可以富强者,乃不惟富强未得见,而转以速其贫弱之运。岂今欧西文化固迁地弗良欤?抑不揣本而末,是齐削足适履以致自僵也。呜呼,由前之说,知古代文化之未足自多,由后之说,知外人文化之未可貌袭。”

——摘自张诚诚《埃及略说》(1915年)

材料三   1957年,纳忠发表《埃及人民反抗拿破仑侵略斗争与民族觉醒》。

1957年,郑道传发表《纳赛尔的反殖民主义思想》。

1978年末,世界古代史学者召开座谈会,商讨包括埃及学在内的空白学科建设问题。

1979年,林志纯主编《世界上古史纲》出版,刘文鹏参加了古代埃及史的写作。

1985年起,东北师范大学聘请联邦德国、美国的专家讲授埃及学课程。

1988年,我国学者刘文鹏出席第五届国际埃及学大会,作了《论古埃及的早期城市和城市国家》的发言。

1991年,我国成立了世界上古史·埃及史研究所;国内四所高校招收了埃及学博士、硕士研究生。

1992年,刘文鹏考察了古埃及涅迦达文化Ⅱ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并撰写了有关论文。

1993年,刘文鹏撰写《法老埃及的专制主义》。

1995年,李长林等撰写《国人对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早期研究》。

2003年,复旦大学建立了埃及研究中心。

—摘编自高伟《中国埃及学研究综述》

(1)对比材料一,指出材料二对古代埃及论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埃及史研究的特点。
(3)如果让你写一篇有关埃及历史的小论文,请你拟出一份写作提纲。(结合材料,层次清楚,符合史实,限定50字之内)
2024-04-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外形势的变化,有识之土纷纷就“立国”“富强”提出各自的经济主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67~1870年,游历英国的早期改良派代表人物王韬主张以商为“国本”。他说:“迁拘之士动谓朝廷宜闭言利之门,而不尚理财之说。中国自古以来重农而轻商,贵谷而贱金,农为本富而商为末富。如行泰西之法,是舍本而务末也。…盖富强即治之本也。”“泰西诸国以通商为国本,商之所至,兵亦至焉。

担任过洋行买办、长期从事洋务企业经营管理的郑观应指出:“中国以农立国,西洋以商立国。…今也不然,各国并兼,各图利己,借商以强国,借兵以卫商…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安得谓商务为末务哉!”“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相因之势,事所固然。”

——摘编自张霞《民国时期“三农”思想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晩清社会经济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对中华传统“人文化成”的美育观念有着深刻的洞见和精辟概括,他说:“圣人作乐以养性情,育人材,事神祇,和上下,其体用功效,广大深知如此,今皆不复见矣,可胜叹哉!”这明确表达了朱熹美育教育的三个诉求:“以养性情”即“养心”、“育人材”即“成人”、“事神祇,和上下”即“厚风俗”。

     ——据赵贤迪《朱熹:养心,成人,厚风俗》

材料二   达·芬奇认为,“美,是一种聆听,来自内心,来自人对现实世界的切身感受。美,是一种自觉信仰,不屈服于任何居坐高大教堂中的红衣主教。”“绘画实际上是科学与大自然的合法女儿。”后世研究者广泛认为,达·芬奇的美育思想,拨动了近代欧洲思想解放的琴弦。

       ——据张冲《达·芬奇美育思想探析》等

材料三   1896年,梁启超在其著作《学校总论》中提出:“世界之运,由乱而治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要义。”在他看来,“美育要尽量发挥情感的真善关,而且要淘汰邪恶与奸丑。进而推之,美育的真谛是国民在道德法律、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等上必有一种独立的精神。”

       ——据邱嵘《梁启超美育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以朱熹、达·芬奇、梁启超美育思想的相似之处,阐释美育的重要性。
(2)根据材料,运用史实说明达·芬奇美育思想“拨动了近代欧洲思想解放的琴弦。”
(3)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与朱熹美育思想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梁启超美育思想的社会原因。
2023-03-23更新 | 311次组卷 | 10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等两地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郑官应(1842-1923,又名郑观应)的一生是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的,是旧中国的一个缩影。他认为要把中华民族从危亡中拯救出来,就必需承认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一个三千来未有大变局,因此中国也需要变。他认定要与资本主义列强抗衡,就“不得不亟思控制,因变达权”。他呈给光绪的《盛世危言》的自序写道:“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摘编自汪熙《论郑官应》原载《历史研究》1982年第1期
材料二 郑官应指出,那些西洋人恃以雄峙海外的科学技术是“积数百年研究之功始得,一旦贯通其学,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非偶然矣”。由此而提出组织力量译述西学,设学堂培养人才的建议。其次,他把西学分为天学、地学、人学三部分。所谓“人学”,既包括语言、文字,也包括一切政教、刑法、食货、制造、商贾、工技诸艺。由此得出的逻辑的结论,就是学习西学不仅是学习“长技”,而且要学习西方几乎所有的人文科学。郑官应说“欲强国先富国,欲富国先富民,而富民之道则不外以实业为总枢,欧美各国历史昭昭可考。”即要抵御外国的侵略就必须民富,而民富又必须国强来保护;要民富、国强则必须改革政治,削减君权,实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他认为专制政体对外已丧失御侮的力量,对内也不具有保护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能力。
——摘编自汪熙《论郑官应》原载《历史研究》1982年第1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官应对中国时局以及对西学的认识。
(2)郑官应的思想在当时很有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
2021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颜之推(531年~约597年),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他“生于乱世,长于戎马”,对南北朝社会风俗、政治得失、学风特点有透彻的了解。所著《颜氏家训》是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

《颜氏家训》部分目录

卷次篇目子目内容概要(节选)
卷一教子篇第二气节尊严不可失
兄弟篇第三兄弟分形连气如手足;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治家篇第五教化须自上而下;进德修身齐家之本
卷二风操篇第六言谈举止有礼有致;北方颇具华夏遗风;接待宾客恭谦有礼
慕贤篇第七珍惜身边圣贤人;贤才关乎家兴国昌
卷三勉学篇第八学习无用是个谬论;学以致用是根本;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治一经可弘圣人之道;勤奋好学方成大器;天下之大教育为本
卷四名实篇第十名不副实以为耻;寡欲淡泊方远致
涉务篇第十一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卷五省事篇第十二君子当修德以待时;追名逐利必招祸
卷六归心篇第十五儒佛两家本为一体;修道之事大矣哉;五常之道始于心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家训的典范”为题,写一篇《颜氏家训》的图书推介词。(要求:表述成文,言之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6 . 改革被视为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周王室的统治逐渐崩溃,奴隶制度也在逐渐解体,加速这一解体的催化剂就是各国一系列的变法。“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秦国在整个争霸战争中处于劣势,时刻有亡秦的危险。秦孝公求贤若渴,强烈支持商鞅变法。商鞅不负秦孝公的厚望,变法从阶级结构、政治文化、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摘编自何彬《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商鞅变法》

材料二 大抵天下之事,久则不能无弊,固宜通变,然须合乎人情。宜于土俗,从容改图,而后天下蒙其福。宋至神宗,国势颇不振矣,安石所谓变风俗、立法度,未为不是。但其不达事理,不识时宜,直任己见而专务更张,遂使天下霭然,丧其乐生之心,而君子为之一空。有才而无识,可胜惜哉!若王安石起初不可谓非君子也,特因性执而少容,好学而泥古,遂至引用小人,基宋室之祸

——摘编自张居正《资治通鉴直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张居正评价王安石变法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殷商迄于春秋列国,当时天子之相,诸侯之卿,名虽为文臣,实际都是武将。《左传》提出:“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古代不少官如侍中、尚书、博士、郎、谒者等,他们的长官都称“仆射”,这是因为“古者重武官,以善射者掌事,故日仆射”。后汉大将史弘肇说:“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拿笔杆子的文官)安足用哉!”汉高祖刘邦以马上得天下而轻儒,谋臣告诉他:“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刘宋史学家范晔说:“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守文之徒,盛于时矣。”唐宋以后,不少武将是风流儒帅。宋太祖曾感叹:“宰相须用读书人。”宋代的枢密使一般由文臣担任,确立了文尊武卑的等级制。

——摘编自李绍平《中国古代官制的因革与发展》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也,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乎!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徧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

——摘编自贾谊《治安策》

(1)材料中贾谊阐述的是汉代的____(政治制度)。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采取这一制度的依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贾谊的观点。
9 . 下表反映了部分思想家的主张。据此可知,这些思想家
人物(或活动)主张
魏源《海国图志》“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贸易之道广矣哉,通有无,权缓急,征贵贱,便远近,其利至于无穷”
康有为《请厉工艺奖创新折》“方今万国交通,政俗学艺,日月互校,优胜劣败,淘汰随之”
孙中山1912年的一篇演说词“今欲急求发达,则不得不持开放主义,利用外资,利用外人”
A.主张学习西方制度实现自强B.宣传开放思想以求改革
C.认清了当时腐败落伍的现实D.鼓励自由贸易以求富强
10 . 鸦片战争后,时人指出,“时至今日,海外诸夷,侵凌中国甚矣”;“彼日夕探习者已数十年,无不知之,而吾中国曾无一人焉,留心海外事者,不待兵革之交,而胜负之数,已皎然者矣”。上述言论(     
A.体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B.揭露了列强侵华的本质目的
C.表达了对民贫国弱的担忧D.落实了经世致用的治学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