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通过对赵陵山墓地随葬品的分析,学者认为,在良渚文化早期,赵陵山墓地的家族为上层平民;到了中期,这个家族中有人成为统管一方的权贵,也有人成了首领;到了晚期,这个家族就未出过“杰出人才”,又成了只有平民的家族。据此推知,良渚文化时期(     
A.权力实现高度集中B.神权色彩日益浓厚
C.血缘政治逐步发展D.社会竞争程度加深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粮食安全观摘录

内容出处
“国家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礼记·王制》
“粟者,王之本事也”“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管子·治国》
“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民便之。”《汉书·食货志》
“蓄积藏于民为上,藏于官次之,积而不发者又其最次。”《救荒活民书》(南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主管财政经济工作的陈云高度重视粮食工作。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提出“发展农业是保证工业发展和全部经济计划完成的基本条件”。“改善生活,吃还是第一位”“吃的方面,先粮食后副食品”“粮食工作极为重要,它决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经济工作,而且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工作”。60年代初,他又提出“在粮食问题上,应该有这样的目标:一是要过得下去,二是不依靠外国”。这一系列有关粮食安全的思想,对于今天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安全治理能力仍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摘编自赵纪萍《陈云的粮食安全思想和主张》

材料三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粮食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根基,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为核心战略思想的新时代粮食安全观。

——摘自毛长喜《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粮食安全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新中国粮食安全观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新时代粮食安全观。
2024-04-26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欧洲中世纪史书的体例单调乏味,基本上是简明的编年史、年代记,绝大多数作者不再是将军、政治家和独立人格的民间学者,历史写作为僧侣垄断。这表明(       
A.史家出身影响史书编写质量B.史书编撰受社会现实的影响
C.时代变迁导致史书体例变化D.史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4 . 商鞅变法后建立的赐爵制度强调“不官无爵”,即官爵合一。秦统一前后,官、爵已开始分为二途。西汉以官秩决定爵位,官重于爵。东汉官爵最终分离,“爵故废也”。这反映了(       
A.官僚机构职能转变B.中央集权制度臻于完善
C.国家治理渐趋理性D.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
5 . 明世宗时期,面对严重的旱情,皇帝不但多次在宫中祈雨,同时遣官致祭山川神明。世宗表示: “致灾之由,固在朕躬。但君臣交修,本为一体,朕既痛自循省,惟赖尔文武群臣同寅竭诚,匡朕不逮,以回天意。”由此可知,明世宗(     
A.对自然规律颇为尊重B.认同“敬天保民”思想
C.具有厚德载物的胸怀D.推崇天下为公的理想
6 . 根据中英《天津条约》,汉口于1861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1900年,清政府决定自开湖北武昌为通商口岸,取消界内土地永租权,取消外国人对界内的行政管理权,外国人只有纳税义务而无权征税。材料体现了清政府(     
A.传统宗藩关系的解体B.闭关自守的放弃
C.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D.中央权力的下移
7 . 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来到了叙利亚,逐渐接触到腓尼基字母,并用来书写自己的语言,由此发明了希腊字母。随着希腊人活动范围的扩大,希腊字母随之扩散和传播。与此同时,腓尼基人、波斯人也在希腊出没,并且回国后引发本地生活方式的改变。这表明(     
A.古代希腊成为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B.西亚对区域文明的交融做出了突出贡献
C.人员流动推动希腊化世界不断扩大D.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动态载体
8 . 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1975年难民输出排名前十的均是亚非国家,且难民输出量无一超过百万;1995年难民输出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出现了欧洲国家,2015年则出现了南美洲国家,且这两个年份均出现了两个及以上难民输出超过百万人的国家。由此可推知(     
A.难民治理亟须加强国际合作B.解决难民问题缺乏法治环境
C.联合国未履行难民安置责任D.亚非国家经济韧性有所增强
9 . 清初,贵州地区的官员由吏部选授,每月一次,掣签补授。康熙三十八年,贵州地区的官员选任改为由督抚于本省属员内拣选合适人员,查明报部,具题补授。这一调整(     
A.弱化了清廷中央的人事权B.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反映了改土归流工作完成D.有利于加强国家治理效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治水成功后“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距今九千年左右的济南月庄遗址出土了黍、粟和一定数量的水稻,且出土黍多的地方稻则少,出土稻多的地方黍则少。这说明(     
A.北方传统农耕相对发达B.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早期农业合理利用环境D.北粟南稻格局已经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