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诗画二十四节气》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精选与节气内涵和意境相符的知名古画、古诗,运用三维转二维技术,对古画进行修复与后期制作,并配以内容相符、意境美好的英文版古诗词,使古画、古诗词在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动起来,以中外年轻受众更容易接受的动画形式,传播中国独特的节气之美、诗画之美、意境之美。

动画作品《诗画二十四节气·白露》画面之一

画:【明】唐寅《溪山渔隐图》

诗:【唐】王维《山居秋暝》

译:许渊冲

——据武宝贵《中国风动画在国际传播中的应用研究——以〈诗画二十四节气〉为例》

(1)上图展示了哪些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价值。
(2)除了动画作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播还可采取哪些方式?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创意并说明其主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纸厂变迁记

1943年,迫于形势,国民政府为制造新闻纸的中国纸厂选址四川宜宾

19456月,经中国纸厂自主研发,中国第一张机械木浆新闻纸问世

1946--1948年,中国纸厂年产纸三千余吨,供应中国半数地区的书报用纸

19494月,鉴于经济形式,中国纸厂全面停工,工人生活困难

1949年底,军管会接收纸厂并改名宜宾造纸厂,引进苏式设备、激发职工主人翁意识逐渐复工1950--1956年,宜宾造纸厂逐步完成国有化改造

1958--1959年,纸厂先更名“602造纸厂”,后与“中元造纸厂”合并为国营宜宾造纸厂20世纪6070年代,纸厂发展为拥有配料厂、运输队、学校、医院,效益突出的“万人单位”1978年底,宜宾纸厂原“602厂”与原“中元厂”完成分设

1988年,宜宾纸厂改制为“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宜宾纸业公司股票上市,成为中国造纸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宜宾第一家上市公司2011年,纸厂因环境污染、连续亏损以及生产工艺等问题停产,随后实施整体搬迁和技改   

一一据《戎城史志》等


以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线索,将中国纸厂的变迁划分为五个阶段。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就纸厂的发展情况予以阐释。
2022-08-1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高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三)历史试题
3 .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当时阿拉伯帝国境内的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说明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A.推动了欧亚非文化统一B.贯通了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C.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汇D.使其成为文化最发达地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拿马运河的变迁   

时间事件
16世纪西班牙国王下令进行运河开凿的测量,受限于技术条件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开展,运河开凿没有进展。
1879法国全面负责运河开凿,因流行病发生及财政困难,挖凿工程于1889年停止。
1901美国获得开凿、经营和管理运河的特权。随后,美国与巴拿马签订条约,规定巴拿马不得在运河区执行国家主权,由美国任命总督,施行美国法律并驻军。
1914运河正式通航,沟通了两大洋。
1963迫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美国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
1964美国撕毁协议,连续几天单独升美国国旗,引发了巴拿马反美爱国风暴。
1977巴拿马与美国签订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的新约。
1999巴拿马于1231日正式收回运河主权。

材料二   自从1903年美巴运河条约签订以来,巴拿马的反抗斗争就从未中断过,特别是埃及于1956年将苏伊士运河成功收归国有,以及1959年古巴革命的胜利,使巴拿马备受鼓舞。1959年,巴拿马民众举行了大规模的反美示威游行以及两次进入运河区的“争取主权的进军”,并与运河区的美国驻军发生了流血冲突事件。……1977917日,美巴两国签订了《巴拿马运河新条约》,运河基本条约的主要内容为:美国将把运河区领土的大部分归还给巴拿马,由美巴来共同经营和养护;2000年前,两国将以伙伴关系的方式,共同对运河进行营运控制,美国有权在其现有的运河区驻军保卫运河;美国在运河区的全部军队2000年才会撤出。

——摘编自杨建国《卡特政府在<巴拿马运河新条约>上的双重政治博弈(1977—197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概括一条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或趋势,并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简析美国归还巴拿马运河的原因。
2023-05-29更新 | 298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红色音乐]

材料一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将红色音乐紧密联系革命战争,走向群众,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创作了《八一起义》《秋收暴动歌》《红军纪律歌》(后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作品。由于根据地众多条件的限制,苏区的红色音乐大都以现有的并且在根据地流行甚广的民间传统音乐或国外音乐的歌调为基础,配上全新的革命歌词。

1937—1942年的五年间,大批优秀的革命知识分子和音乐工作者涌向抗日民主根据地,红色音乐创作趋于成熟,出现了《黄河大合唱》《解放区的天》《东方红》《白毛女》等作品,代表了中华民族主流价值观,体现了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坚持文艺为抗战服务、为政治服务的基本方略。

——摘编自梅世昌《红色音乐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材料二1949—1956年的《歌唱祖国》以刚柔并济、抑扬顿挫的旋律表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昂扬的精神风貌和自豪感。1964年9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以铿锵有力的进行曲式风格,塑造和展现了“红色娘子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勇敢坚强的性格”。1964年10月开始公演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以党史为线索,描绘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1969年,殷承宗等人改编并重新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被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制作成唱片,在国际上广为发行。

——摘编自张家欣《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红色音乐在两个根据地时期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红色音乐传播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材料表明
A.阿拉伯商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C.阿拉伯文化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D.阿拉伯文化的极度繁荣
2022-05-05更新 | 1410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下图是学者绘制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分级图。

   

——摘编自李静、于晋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紧扣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2-10-27更新 | 4082次组卷 | 24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有关明清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据材料指出清代边疆治理遇到的新问题及边疆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边疆民族政策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明朝建立时面对的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大规模的国际性联系还未建立。15世纪郑和的远洋探险,没有给世界留下中国有潜在性的、挑战性的印象。16世纪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繁荣使明王朝在周期性规律的支配下逐渐失去行政有效性。17世纪时,西方传教士的到来并未使精英群体认识西方文明崛起的国际竞争含义,自然灾害、战争、改朝换代吸引了主要注意力。18世纪,清王朝的建立完成了中华文明地理空间与行政版图的重合,这一成就强化了统治者的安全感,却也进一步加剧了对外部世界的忽略。经济的繁荣增强了这种心理倾向,与西方的局部接触也就此中断。19世纪中期,当中国与西方直接接触时,被动挨打的局面已是历史的必然了。

——赵轶峰《“大分流”还是“大合流”:明清时期历史趋势的文明史观》

材料三   “东西大分流”是指,东方与西方在很长时间里没有什么差别,但后来西方逐渐崛起(被称为“欧洲奇迹”),然后称霸世界,而东方却一蹶不振。在具体分析西方是如何从危机中走出来之前,要先明确现代西方成长的三条基本线索,建立起西方近五百年走向的基本框架:第一条线索是国家崛起,其本政治框架的重塑;第二条线索是社会崛起,新的二元结构形成;第三条线索是市场崛起,资本主义飞速成长。这二条线索不是齐头并进的,它们有时合作、有时撕扯,相互缠绕、相互塑造,每条线索都存在几种不同的细分模式。顺着这个思路可以推测出,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其实有很多种。

——李筠《西方史纲:文明纵横3000年》等


(3)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的历史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影响。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奇迹”产生的原因。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东西大分流”的观点。
2022-08-19更新 | 41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统一与辽阔的疆域,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开发的。中国的文化历史,也是中国56个民族及其祖先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出来的。其中汉族居于主导地位,每一个少数民族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摘编自张邑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史实,自行选取一个角度,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以时序为线索,史论结合,表述规范)
2022-07-07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7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打1840年国门被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开之后,一场又一场的败仗,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近代的中国简直就是弱者的象征,于是,一部近代历史也就成了反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大事年表。当一百年的屈辱历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之后,回眸再望,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除了外国侵略和中国人民反侵略这条线索之外,实际上还有一条线索,即冲破封建的羁绊、走向世界的不断尝试,也就是利用外资的理论和实践。

——孔寒冰《近代中国历史的另一条主线》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中国近代史的线索”,对上述材料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也可提出新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2-05-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