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史记·平准书》记载为:“至孝文时……匈奴数侵盗北边,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食当食者。于是募民能输及转粟于边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长。”这些措施旨在(     
A.彻底消灭匈奴部族B.善待少数民族部落
C.加强边境守备力量D.笼络人心巩固统一
2024-05-07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合格模拟(四)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拜占庭史家普罗柯比记载: “这些僧侣返回了赛林达(指中国),并且从那里把一批蚕卵带到了拜占庭。依我们上述的方法炮制,他们果然成功地将蚕卵孵化成虫,并且用桑叶来喂养幼虫。”拜占庭帝国从此独立发展起兴盛的丝织业,形成了几个丝织业中心,它们又成为中国育蚕丝织技术西传的中续站,而欧洲也开始了其丝织业的历史。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帝国史》

材料二   中国与拉丁美洲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16世纪下半叶,它的勃兴促进了以墨西哥为中心的跨区域性贸易网络的形成,推动世界性的商品与货币的流通,促进了中国、菲律宾与墨西哥等国的经济发展。该商路主要参与者是中国商人和西班牙人,贸易形式以丝——银交易为主。西班牙汉学诞生于中拉海上丝绸之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具有独特的“多源共生”性,对当时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李兴华等《16—17世纪初期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与跨区域性贸易网络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丝织技术传播的路线。
(2)根据材料二,简析中拉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丝绸之路对当今世界文明交流的启示。
2024-06-0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高利贷的明确记载始于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栾桓子曾“假贷居贿”。西汉的高利贷更为发展,放贷人数和金额都非常巨大。文帝时,农民为了交纳急征暴赋,有物产的只得将物产半价而卖,无物产的就只得借债,“取倍称之息”。唐宋时期高利贷盛行,玄宗曾下诏限制:“比来公私举放,取利颇深,有损贫下,事须厘革。”北宋又有营债,是军官向士兵放的高利贷。《宋史》记徽宗政和二年(1112)臣僚指出的军政六弊,其一即为“举放营债”。

——摘编自叶世昌《中国古近代金融史》

(1)概括中国古代高利贷的主要危害?

历史的折页:1924年温布利博览会

20世纪初,英国提出了与自治领和殖民地举办一次博览会的计划。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计划搁浅。一战后,计划重启。1924年,博览会在伦敦温布利举办。图6为本次博览会规划示意图和相关展览内容

——据《谢菲尔德每日电讯》等

(2)材料中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英国为什么举办这次博览会的证据?概括说明理由。
2024-04-0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1月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宋史》记载:“宋之立国,元气在台谏。”后世学者评说:台谏“权势气力,乃与宰相等。盖当时所用谏官、御史,必取天下第一流。非学术才行兼备,为一世所高者,莫在此位”。材料反映了宋代(     
A.监察机构的权力得到强化B.中枢决策过程发生了异变
C.士大夫政治削弱皇帝权威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说:“我们当然想看看发明的力量、优点和作用。由此引出了无数变化,以致任何帝国、任何教派、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力量和影响似乎都不及这些机械性的发现。”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认为:“技术发明要比科学思想传播的更快更远。 ”

【资料夹】①13世纪初阿拉伯地理学家阿布•菲达所著的《地理志》是首次记载指南针用于航海的阿拉伯文献。②成书于1119年的《萍洲可谈》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③阿拉伯人蒲寿庚于1241年至1252年在福建泉州任提举市舶,管理本地与海外贸易事务。④英国学者尼坎姆于1190年用拉丁文写的《论自然界的性质》记载:“当水手在海上航行,遇到阴天看不到阳光,或夜间世界笼罩一片黑暗时,不知道其船行方向,便将针与磁石接触。此时针在盘上旋转,当旋转停止时,针就指向北方。”⑤1096—1270年,欧洲十字军进行了八次东征,远达东地中海沿岸地区。⑥据史学家陈垣先生的考据,自924年至1207年,大食正式遣使中国39次。《宋史》载道:“开宝四年(971年)置市舶司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凡大食、古逻、阁婆、占城、浡泥、麻逸、三佛齐诸蕃并通贸易。”⑦明代隆庆年间,李豫亨写道:“近年吴越闽广屡遭倭变,倭船尾率用旱针盘以辨海道,获之仿其制,……始多旱针盘。”⑧有学者指出:“中国人从发现磁石指极性到以人造磁针做成罗盘,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时间酝酿……表示这种技术原创过程的艰辛。而欧洲从对磁石指极性一无所知到12世纪末短时间内一下子跳到直接以水罗盘导航,没有技术原创过程的发展特点,显然是接受外来的现成经验后制造出来的。”


(1)在上面的资料夹中选择可以作为依据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描述指南针的传播路径。(要求:写出传播路径并用具体材料佐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简评指南针应用的历史影响。
6 . 《史记·南越列传》记载:“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南越太后)数劝王及群臣求内属。即因使者上书,请比内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于是天子(汉武帝)许之……”次年南越叛乱,汉武帝出兵平叛,并在此设置九郡。对该图文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②实施“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
③保障了西南丝绸之路的畅通                              ④西汉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治理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7 . 霸陵之谜

202112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确认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为汉文帝刘恒之陵墓——霸陵,破解了千年来关于霸陵位置的争议。

(一)汉文帝其人
(1)《汉书·外戚传》中记载,(刘恒)“年八岁立为代王”,建都于晋阳。这反映了汉初地方管理制度为(     
A.刺史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2)据史载,汉文帝首创“赐物存问”,赏赐八、九十岁老人帛絮和酒肉等物品,以示尊重与慰问。这体现了国家治理中的(     
A.官员选拔B.社会教化C.户籍管理D.社会保障
(3)汉文帝与继任者在位期间,尊奉黄老无为思想,轻徭薄赋,经济得以恢复,社会稳定,史称(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二)考古霸陵
(4)根据汉代文献,结合元代记载与明清时的祭祀碑,传统观点认为霸陵位于白鹿原“凤凰嘴”。考古工作者采用地波探测法等科技手段,多次对“凤凰嘴”进行考古调查,未发现任何人工修建或开凿的遗迹。这说明(双选)(     
A.官方史料研究价值较低B.考古发展促进史学进步
C.文献、考古需相互印证D.年代久远的历史不可信

2016年,白鹿原“江村大墓”受到盗扰,为确认保存状况,考古工作者对其及附近的窦皇后陵等进行系统的考古调查。

材料一:“江村大墓”出土陶俑。陶俑数量众多,墓中陪葬品相较其他帝王简朴很多,无奢侈物件。

材料二: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

(5)结合所学,从史料证史的角度,说明材料一、二如何印证汉初的时代特征?
(三)印证霸陵

材料三:“江村大墓”外藏坑出土“中司空印”“中司空丞”“仓印”“器府”等官印。

材料四:呈“亚”字形的“江村大墓”与“窦皇后墓”示意图。

材料五:(“江村大墓”)平面为“亚”字形大墓。“亚”字形在汉代是顶级配置,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我们扩大勘探范围后,发现一道东西长1200余米,南北宽约863米左右的夯土围墙把江村大墓和汉文帝的窦皇后墓合围在一个大陵园内,两座大墓同处于一陵园内称为“同茔”,一人一墓一坟头称为“异穴”,正好体现出汉代帝后合葬“同茔异穴”的特点。

——摘编自孙晓波《霸陵之谜:“江村大墓”发掘始末》

(6)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总结“江村大墓”被确认为是霸陵的理由。
2023-04-12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月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3
8 . 近代某文献记载:“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据此判断,该文献是(     
A.《民报》发刊词B.《钦定宪法大纲》
C.《清帝逊位诏书》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5世纪初叶,英格兰沃克伯爵的全体佃户经与领主数次较量与谈判,迫使领主作出重大让步,地租下降2/3以上。在那一年的庄园档案上,记载着领主做出妥协的理由:“若不降低地租,他们就要集体离开庄园。”这表明当时的英格兰(     
A.地主阶层的政治特权受到限制B.佃农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弱化
C.庄园具有一定的基层自治特色D.圈地运动赋予了民众迁徙自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改汉姓”“定籍贯”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学者目前共查到128篇北魏元氏墓志,其中明确记载籍贯为洛阳的有108篇,籍贯缺失的墓志有17篇,另有3篇墓志籍贯不明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鲜卑皇族积极支持孝文帝改汉姓B.改汉姓巩固了拓跋氏的核心地位
C.籍贯缺失反映当时对门望不重视D.鲜卑元氏贯彻籍贯改革程度较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