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中曾记载,从1516世纪,就整个新大陆来说,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霍乱在1830年出现于俄罗斯,很快横扫了欧洲,接着出现在魁北克、蒙特利尔和纽约,发展成为一场全球性传染病。为防止全球性的瘟疫蔓延,医学界展开科研探索,18世纪末,英国医学家爱德华·詹纳开始推荐牛痘接种法,到19世纪早期超过10万英国人实施了接种。牛痘接种法后来传入中国。20世纪后,伴随着国际政治和经济的互动增强,对传染病进行控制等国际卫生问题日益突出。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局建立;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告成立。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2-0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单元达标检测
2 . 关于丁汝昌在黄海湾战中负伤的原因,史料有不同的记载(见下表所示)。有学生依据表中史料进行思考,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记载史料来源
十八日与倭接仗,昌上望台(舰桥)督战,为倭船排炮将“定远”望台打坏,昌左脚夹于铁木之中,身不能动,随被炮火将衣烧,虽经水手将衣撕去,而右边头面以及颈项皆被烧伤丁汝昌向李鸿章递交的海战报告
“立于飞桥之前方者为提督……彼等不能在此久立,因桥非稳固之建筑。桥下之大炮开火时,桥将毁碎。”“盖刘(步蟾)已令发炮”,而丁等正“立于飞桥,正在炮上之部分也”,舰桥塌落,“丁提督则堕压创甚”发表于1929年的定远号参战人员英国人泰莱的回忆录《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
A.史料本身是复杂的,必须加以审慎甄别与实地考证
B.丁汝昌意在渲染个人的抗敌精神,其报告不足为信
C.泰莱回忆录的发表晚于丁汝昌的海战报告,其可信度相对较低
D.史料出入较大,均不能作为研究丁汝昌负伤问题的第一手史料
2023-10-15更新 | 285次组卷 | 8卷引用: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3 . 《礼记乐记》记载: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生于人心者也;乐者,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这反映出中国古代重视(     
A.丰富百姓娱乐生活B.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C.提高民众文化水平D.发挥艺术社会治理功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记载:“魏之氏族,出自颛顼,与舜同祖。舜以土德承尧之火,今魏亦以土德承汉之火,于行运,会于尧舜授受之次。惟陛下迁思易虑,以时即位,显告天帝而告天下,然后改正朔,易服色,正大号,天下幸甚。”其意在(     
A.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B.彰显曹魏政权的正统地位
C.宣扬“君权神授”的观念D.恢复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
2023-09-20更新 | 232次组卷 | 7卷引用: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5 . 据记载,阿拉伯帝国境内有众多的繁华城市,如巴格达城内国内外商品应有尽有,分为果市、布市、食品市、羊市、钱市等。奴隶作为特殊商品其买卖十分兴盛。936年,一个波斯商人用40艘船从非洲运来12000名黑奴。这反映出,阿拉伯帝国(     
A.是文明交流融合的使者B.阻断了东西商业通道
C.对外扩张战争极其残酷D.国内外商业贸易兴旺
6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郭嵩焘是中国最早的外交使节,他记载的日记起自1855年,止于1891年郭去世前一日,中间缺三段,约39个月,首尾37年。记载当时内政外交、社会状况和学术艺文等情况,以下是日记整理内容光绪三年正月初四日(1877216日)。日记中郭嵩焘认为英国民风淳朴,知礼有节,即便比照中国士大夫们的“华夷”标准,英国人也不再是什么“夷狄”蛮人。在之后的日记中,郭嵩焘经常用诸如“厚”“平”之类的褒扬词语来表达对英国社会的好感。

光绪三年五月初十日(1877620日)。赴茶会,并进行参观,对于英国工业所取得的成就,他得出如下结论:“此邦格致之学,无奇不备,可以弥天地之憾矣”。

光绪三年十二月十八日(1878120日)。郭嵩燕等人谈论西方制度,认为西洋“君德”“相业”是中国自古及今从未所闻,而其国政开明、官吏选贤择能、议院服争无隐、政事一乘民意,是“积之久而亦习为风俗”的结果。据此而感悟:“西洋一隅为天地之精英所聚,良有由然也。”中国制度在郭嵩焘心目中,已无复与西洋相较,惟寄望于中国风俗或可随之而变。

——据《郭嵩焘日记》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朝对户口进行登记和调查都是有规律的,《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记载,“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凡天下人户,量其资产,定为九等”。也就是说国家每隔三年就要编一次户口,每隔一年就要编造一次账簿。唐朝政府重视户籍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     
A.解决人口流动频繁无法控制问题B.为赋役制度的推行提供依据
C.将租庸调制转变为两税法D.强化基层治理和控制人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西汉之前的史学家对少数民族的记载多是零星片段,没有专门的民族史记载。司马迁搜集整理作《匈奴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大宛列传》六篇民族史传,之后的历代史学家皆承袭其法。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史学研究不断深入B.民族交融逐步增强
C.强化中央集权需要D.大一统思想的影响
2023-12-09更新 | 274次组卷 | 3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第6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皆秦制也。”《后汉书·百官五》记载:“有秩,郡所署,掌一乡人;其乡小者,县置啬夫一人。皆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游微掌微循,禁司奸盗。”乡下有里,里设里正或里魁,掌一里百家,又称里父老。里父老由具有资产的人户充任,里之下按什伍组织居民,“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在乡、里之外设有亭,“亭有亭长,以禁盗贼”。

材料二   乡约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得到广泛推广。明代名臣大儒王阳明、吕坤等人都对乡约的制度或实践有很大的贡献。王阳明以封疆大吏的身份在辖区内直接推行《南赣乡约》,以明太祖的《太祖六谕》为蓝本,使乡约逐渐成为封建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到清代,顺治皇帝首倡乡约,将《六谕卧碑文》加入乡约宣讲中。雍正皇帝更是亲自制定了《圣谕广训》,作为乡约宣讲的正式文本,通过乡约巩固国家在基层社会的权威,强化在基层社会的控制。

——摘编自赵岩等《(南赣乡约)与传统中国基层治理体系的重建》

材料三   基层秩序重构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晚清民国时期主政者自上而下推行“地方自治”的努力,因传统势力的阻挠而归于失败,复兴“保甲制”的努力亦终究无法整合基层社会。

——摘编自郭为桂《“组织起来”: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基层治理变迁》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基层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到清朝乡约宣讲内容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基层失序的原因。
2023-11-04更新 | 13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10 . 据史料记载,宋代城市空间较前代有了较大扩展,“打墙侵街”“接檐造舍”随处可见。另外,商铺建筑发展迅速,这使都市有了更大的容纳量和吞吐量,传统大都市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材料说明宋代(     
A.政府管理职能发生转变B.城市坊市界限未被打破
C.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D.城市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2023-11-01更新 | 625次组卷 | 15卷引用:10·选必二第10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