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3 道试题
1 . 下图为17—18世纪中国人口迁徙示意图,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① 该时期人口迁徙归因于南方地区初步开发
② 台湾设府为人口移居台湾提供了政治保障
③ “改土归流”为人口流向西南地区创造条件
④高产作物的引进有利于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 . 下图所示为1919年的一幅名为《德国的绞刑架》的漫画,漫画中的黑衣人从左到右依次代表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没有上衣以背示人的是德国代表。英、法立于两侧,准备行刑,法国更是迫不及待。美国则愁眉苦脸,摊手表示无奈。对漫画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基于自身利益反对对德国行刑
B.法国迫不及待是急于恢复海上霸权
C.美国的无奈是由于未能恢复大陆均势的旧秩序
D.战胜国的不同态度预示着战后秩序的不稳定性
2024-04-06更新 | 20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3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俄新经济政策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次中正与创新的改革社举,

新经济政策的守正: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坚守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之正

整守维护人民和国家利益之正

坚守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之正

新经济政策的创新:探索适合苏俄国情的建设发展方式

开创向社会主义过渡途径之新

开创经济建设方略之新

开创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之新

——摘编自李爱华《新经济政策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守正与创新》

根据材料,围绕对新经济政策的解读,提出一个主题,并运用世界史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世界农产品中食品的贸易数额,19世纪50年代约近400万吨,80年代增加了三倍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约为4,000万吨,后来历经两次大战,大体上也还维持这个水平,只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又突增了一倍(详见下表)。

1854—1858年~1962—1966年世界农产品(食品)的出口额(单位:百万吨)

 1854—58年1884—88年1901—13年1924—28年1934—38年1952—56年1962—66年
小麦
黑麦
大麦
燕麦
玉米
牛肉
猪肉
羊肉
黄油
总计
2.5
0.3
0.3
0.2
0.5
0.03
0.04

0.03
3.9
9.5
2.0
1.9
1.4
2.5
0.1
0.3
0.2
0.1
17.82
19.6
2.3
5.5
3.0
6.8
0.6
0.4
0.2
0.3
38.7
23.8
1.9
3.4
1.6
8.4
1.2
0.6
0.2
0.4
41.5
17.3
0.9
2.6
0.8
10.0
0.9
0.5
0.3
0.6
33.9
27.1
1.3
5.9
1.5
5.3
0.9
0.5
0.4
0.4
43.3
54.4
4.5
6.8
1.3
22.3
1.4
0.8
0.5
0.6
92.6

数据来源:R.M.Stern,Kyklos,13,1960,58—61;F.A.O.Tradeyearbook,Vol.22,1968。

——摘编自董恺忱《农产品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贸格局越来越趋向于多极化和区域化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间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国家参与到国际贸易市场,农业国际贸易发展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详见下图)。

(图)1992—2020年主要经济体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球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

数据来源:由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计算整理所得

——摘编自吕屹云、方凯、许思源《近30年以来国际经贸格局变化和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农产品出口的因素并就如何扩大农产品出口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2)根据材料二,任选上图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数据进行解读。
2024-03-19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天坛占地270万平方米,规模宏伟,富丽堂皇,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下列关于天坛的解读错误的是(     
A.专为祭祀上天、祈求丰收的场所B.蕴含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C.反映古代农业生产的脆弱性D.体现古代农业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佛教起源于印度,但是在印度传播了一阵后反而受到排斥,于是向中国传播。在这一过程中,也遇到中国的儒家学说和道教的反对,进行过长期的斗争。后来佛教吸收了中国的许多固有思想成分,发展成为禅宗,方才在中国立定脚跟,成为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同样,基督教起源于东方,向西传播时也遇到了罗马帝国原有信仰的抵抗和帝国的政治迫害。基督教吸收了希腊的哲学内容,和希腊罗马的思想形式有了许多共同点,所以后来才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今天更演化而成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结合所学知识,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材料以外的中外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3-3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2024·山东德州·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1年国营黄泛区农场小麦的丰产,黄泛区形成于1938年河南中牟县黄河的决口。国营黄泛区农场建立于1950年秋天,全场土地分布在河南西华县南部和扶沟县西北部。那里气候良好,土壤大部分是黄河淤积土,地势平坦集中。在1951年麦收时,农场组织了麦收指挥部,拟订了详细的麦收计划,全场各单位,直到生产小组,都按照统一的计划来制订计划和工作进度,做好拖拉机和康拜因(联合收割机)的检修、运输工具的配备和康拜因试割等准备工作。在1951年的麦收、夏耕和秋种中,全场职工展开爱国主义丰产竞赛运动,如屡夺红旗的孙海山康拜因小组利用六号拖拉机康拜因收麦,创造了二十四小时收割小麦79050斤的新纪录。

8450亩土地上,农场每亩平均达到209斤的高额产量。比较河南全省总平均产量高出一倍,比较附近农民亩产量高出百分之四十。农场的丰产成绩,使附近的农民开始看到中国农业的美好远景。他们纷纷组织起来,学习采用农场的农业科学技术。

——据李春桂柳培良《国营黄泛区农场创造了小麦的大面积高额产量》,《人民日报》,1952228

(1)根据材料,分析说明1951年国营黄泛区农场小麦丰产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对当时《人民日报》报道这一新闻的意图加以解读。
2024-03-13更新 | 338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关于古希腊经济怎么定性,在西方学术界,长期存在着古希腊是以工商业为主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蓝色文明,与大河流域那些黑土文明、黄土文明形成强烈的对照的观点。但是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学、碑铭学等材料的积累,对文本史料的重新审视,对旧观点的深刻反思和验证,得出一个普遍的重新认识:农业才是古希腊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土地是古人最基本的财产形式。下列选项对材料解读最正确的是(     
A.人类认知随着时间推移而深入B.应重新研究史料推翻传统观点
C.最新的史料才能丰富历史研究D.历史认知常在否定中得到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马克思说:“宗教改革给诸侯带来很大的好处,每个诸侯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取得主教的权利。德国的梦想破灭了,‘德意志民族’和‘德意志国家’成为两回事。”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德国的统一道路障碍重重B.宗教自由是国家统一的前提
C.现实国情决定了宗教形态D.德国宗教改革背离世界潮流
2024-03-22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汉武帝时期部分重要历史人物活动事迹

重要活动资料来源
汉武帝发使十余辈至宛西诸外国,求奇物,因风览以伐宛之威德。而敦煌置酒泉都尉;西至盐水,往往有亭。而仑头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

《史记·大宛列传》

李广利(汉武帝时大将)伐大宛时,“宛城中无井,汲城外流水厖宛城中新得秦(汉)人,知穿井”。

《史记·大宛列传》


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涂林,安石榴也”“使外国,得胡豆”。《齐民要术》


“孝武(汉武帝)之世,图制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曲,列四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单于失援,由是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书·西域传》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