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下图是美国1890—1945年的某项经济指标统计示意图,依据所学分析,该示意图最有可能是哪一项数据
A.农业发展指数
B.工业发展指数
C.失业人数指数
D.黄金储备总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是中国1977年到1985年高校招生相关数据简表,这一表格能够反映出
中国历年高考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表
年份报考人数(万)高校录取人数(万)录取比例
1977年570274.74%
1978年61040.26.59%
1979年468.528.46.06%
1980年333288.41%
1981年2592810.81%
1982年1873217.11%
1983年1673923.35%
1984年1644829.27%
1985年1766235.23%

A.大学招生人数持续增加B.高等院校的录取比例得以持续提升
C.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稳步发展D.恢复高考初期生源最好
3 . 如表摘自学者对英国《国民传记词典》中6000多位传主从业兴趣的统计,据此可推断,17世纪的英国(     
知识领域或职业1601—1625年1626—1650年1651—1675年1676—1700年
科学12.8%28.2%31.4%27.6%
医学13.0%27.4%31.5%28.1%
军事8.8%46.7%18.8%25.7%
政治26.6%29.1%22.7%21.6%
神职37.2%30.1%19.5%13.2%
注:传主可有多种从业兴趣。
A.人文主义广泛传播B.代议民主政治完善
C.宗教信仰彻底崩溃D.实用主义日益流行
4 . 下图为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非洲和欧洲关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数量统计,这一投票情况反映了
A.美欧的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B.西欧国家寻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C.不结盟运动内部产生异变
D.欧洲对中国重返联合国帮助最大
2022-05-24更新 | 236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李成历史研究室2021-2022学年高二7月学员学科素养竞赛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是宋代前期从太祖朝到仁宗朝用相人数及其平均任职年限统计。这反映了当时
时间用相人数平均任职年限
太祖朝62.8
太宗朝92.3
真宗朝122.1
仁宗朝231.95
A.相权逐渐削弱B.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C.丞相干预朝政D.选官制度日趋完善
2022-05-21更新 | 1095次组卷 | 18卷引用:浙江省李成历史研究室2021-2022学年高二7月学员学科素养竞赛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表1所示,在抗日战争前期,边区的主要财政来源为外援,包括国民党统一拨款和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的捐款,由此可推知
表1:陕甘宁边区1937—1940年财政收入统计
项目1937年1938年1939年1940年合计
全部岁入%100100100100100
外援%77.251.6985.7970.582.42
其他%22.848.3114.2129.517.58
A.国民党对边区的支持逐渐加强B.边区开展经济建设的必要性
C.日军对敌后根据地的封锁失败D.边区财政主要依靠海外捐助
7 . 下表为从上海进口(靠港)的外国船只数目及货物载重表,表中数据反映出
年份进口船只数目货物载重
184444艘8534吨
1849133艘52547吨
1852182艘78165吨
1855437艘157191吨

A.西方加速资本输出B.小农经济逐步瓦解C.上海航运国内领先D.列强商品输出意图
8 . 学者指出“许多新资料仅能补充现有的历史研究,但偶尔会有大批资料出现,足以让我们对某一时期有新的认识。”以下哪些新数据最可能让我们对某个时期的历史有“新的认识”?
A.河南出土的青铜器,足以改变我们对战国后期历史的认识
B.湖南湖北近年来出土的大量简牍,足以改变我们对秦汉时期楚文化的认识
C.美国最近解密并公布的档案,足以改变我们对越战的看法
D.蒋介石日记的公布,足以改变我们对“抗战史”的看法
9 . 十月革命纪念与中国共产党

材料一   1937年,为庆祝十月革命二十周年,《解放》周刊刊载社论:“苏联的诞生和发展史,真的给了我们中国人很好的榜样。我们当然不会忘记的,当这个共和国初诞生的时候,它是怎样击退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怎样克服了国内经济落后的困难!”1938117日,《解放》周刊刊载文章:“世界上一切帝国主义者认为苏维埃制度只能存在三天,至多三个月。工农大众无以比拟的伟力与不屈不挠的坚决性,伟大的布尔什维克列宁与斯大林克服重重困难,苏维埃共和国已度过它的二十一周年。”

——摘编自郭培基《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开展十月革命纪念活动进行政治动员的实践探析》

材料二   19491966年《人民日报》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统计(节选)

1949报道中苏两国工人开展生产竞赛的情况;发表文章,彰显十月革命的作用和影响
1952社论《感谢苏联,学习苏联—庆祝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和“中苏友好月”》
1953社论《十月革命的光辉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地为实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斗争”
1954“有必要发展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加强世界和平”
1960在相关报道中反复强调“珍视中苏两国团结”
1966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的规格和规模降至低谷。《人民日报》仅发表了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一份贺电,礼貌性地表达庆贺,同时批判修正主义,提醒苏联“继承和发扬伟大十月革命的光荣革命传统”“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

——摘编自庞敏《从(人民日报)看19491966年十月革命纪念活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十月革命周年纪念的目的。
(2)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材料二反映的中苏关系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任选一个阶段说明划分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