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关于三国魏蜀吴政权的正伪(是否为正统),历朝史家看法不同。在晋,则陈寿正魏,习凿齿正蜀;在宋,则司马光正魏,朱熹正蜀。陈寿生于西晋,司马光生于北宋,皆据中原,与魏相同,苟不以地望为据,则晋、宋为僭。习凿齿生于东晋,朱熹生于南宋,皆偏安江左,若不以血统为据,则东晋、南宋为僭。这说明了
A.历史真相扑朔迷离,历史的真实是不可认识的B.历史的叙述会受历史学家立场影响
C.历史事实的考辨,需要更多史料的佐证D.历史没有统一定论,应该允许各成一家之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近年来,有学者利用罗马耶稣会档案馆中所藏的在华西方传教士的手稿,对雍正“合法继位说"提出质疑。又有学者认为这些手稿虽不是宫中目睹事实的原始记载,但属于最接近宫中的差不多是第一时间获得的消息,有一定的可靠性,不能轻易否定传教士记载雍正帝继位问题资料的真实性。据此可以得出
A.西方文献记载更接近历史事实B.史料发掘有助于拓宽历史研究
C.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D.历史解释最终能还原历史真相
3 .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事件。以下为若干记载
面对总统的强力反制措施、美洲国家组织对美国的坚实支持……他(赫鲁晓夫)同意移除攻击型武器。危机就此落寞。(美国学者)《美国的故事》1964年
总统接到苏联元首赫鲁晓夫信的几天之后,他们对古巴问题达成协议,苏联同意移除飞弹。因之,美国同意结束禁运且不入侵古巴。(美国教科书)《美国始终如是》1995年
肯尼迪总统说,为了换取撤除我们的飞弹(导弹),他还将会从土耳其和意大利移除美国的飞弹。《赫鲁晓夫回忆录》1974年版
依据上述材料探究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相关真相已随着时间的逐渐久远而无法揭开
B.美国为此妥协撤走了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导弹
C.都存在主观色彩,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D.都存在相关瑕疵,应结合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内文写于战国晚期至秦始皇时期。其中《徭律》写道:朝廷征发徭役,如果耽搁了,要罚两副铠甲;迟到三五天,挨一顿骂;如果下大雨,可以暂停此次徭役征发。而司马迁在《史记》中则认为秦朝法律非常严苛。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史记》缺乏研究秦史的史料价值
B.睡虎地秦简能够与《史记》说法相印证
C.两则史料自相矛盾,无法判断真伪
D.历史研究需要通过多重证据探寻真相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关于“九一八事变”,中国商办报纸《申报》的主要报道为:“日本违反国际法,擅自发动军事侵略活动;日本华侨财产和生命均未受到威胁;日军对东北军民犯下了种种罪行;国民政府积极解决矛盾,避免事态扩大;中国民众的抗议行为是合理的”。日本人在中国东北创办的有较大影响力的中文报纸《盛京时报》的主要报道为:“中国是事变的肇事者,日本行动纯属自卫;中国方面破坏两国友谊;中国民众的举动损害了日本的利益”。《申报》和《盛京时报》的不同报道,说明
A.报刊史料不能独立地用于研究,须补充其他史料佐证
B.新闻报道的现场性,使其能更全面地再现历史事实
C.报刊有其政治立场,对同一事实会有不同的历史解释
D.历史记载的矛盾,使得史学研究总是很难还原真相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有关马可·波罗来华及《马可·波罗行纪》的真实性,近百年来不乏质疑和争论。这些争论说明了
A.历史真相往往具有多元性B.史料越丰富越接近史实
C.研究者立场影响历史认识D.历史研究无法形成共识
2021-05-24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1届高三5月仿真题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是关于参加中共“二大”代表的人数的若干记载。据此可知
序号史料出处
“参加这次会议(即中共“二大”)的有来自七个地区(上海、北京、山东、湖北、湖南、广州)七个代表,每个地区各一人。”《关于我们党的组织问题(补充报告)》(1922年12月9日出席共产国际“四大”的中共代表团提交)
“陈独秀、李达和我(即张国焘)、蔡和森、高尚德、包惠僧、施存统,此外还有一位上海代表、一位杭州代表,一共九人。”张国焘《我的回忆》(1961-1965年所写)
“(二大的代表是)陈独秀、张国焘、李达、杨明斋、罗章龙、王尽美、许白昊、毛泽东、蔡和森、谭平山、李震瀛、施存统,共12人。”《中共历次大会代表和党员数量增加及其成分比例表》(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六大”代表整理)
A.仍需寻求更多史料,进行史料互证,还原历史的真相
B.甲可信,因其记录的日期最接近中共二大召开的时间
C.乙可信,因张国焘为“二大”当事人,其回忆最可信
D.丙可信,因其记载的名单更为详细,故其可信性更强
2022-04-13更新 | 338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27年,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的陈延年被国民党逮捕、杀害。关于他被杀的真相扑朔迷离,以下是一些有关史料。史料一:陈延年被捕后,国民党并不知道他的身份,中共地下党委托亚东图书馆经理汪孟邹营救,汪则托朋友胡适,不料胡适坐车到吴稚晖(国民党元老)家告密,遂导致陈于7月4日被杀。史料二:国民党的档案中杨虎给蒋介石的密信显示陈的被捕是因为奸细告密,被杀的时间是6月2日。史料三:《胡适日记》和当时报刊显示胡适不可能见到吴稚晖,研究者推测,胡适告密说源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陆对胡适的批判。关于上述材料的正确说法是
A.史料越丰富,历史真相越明朗
B.史料一和史料二可以相互印证
C.史料收集固然重要,但考辨更不可少
D.历史研究应先确立正确的立场,再以此收集史料
2021-05-2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1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有学生以下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唐)刘禹锡
《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五代)刘昫等
《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2021-06-09更新 | 4094次组卷 | 48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先秦、秦汉的流传文献较少,成为制约历史研究的瓶颈。近年来,随着秦汉简牍的出土,相关历史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说明
A.考古发现决定了历史研究水平B.借助考古发现可以不断探知历史真相
C.文献的史料价值低于出土文物D.简牍文物是研究秦汉史的唯一突破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