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这表明了该法典(     
A.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B.延续并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
C.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D.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
2024-05-01更新 | 257次组卷 | 52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646年1月1日,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规定: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效仿唐朝制度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对官吏实行“食封”和“俸禄”。这表明日本(     

A.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B.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C.全面效仿唐朝政治制度D.谋求中日关系的对等
2024-02-20更新 | 345次组卷 | 57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鑫源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可划分为中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如图)。这反映了

A.价格革命导致西北欧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
B.新航路的开辟导致美洲沦为贸易边缘区
C.英国、荷兰、法国逐渐成为贸易半边缘区
D.不同贸易区域划分是国际分工差异的体现
2022-05-31更新 | 1592次组卷 | 50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鑫源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因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关元一盘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点是: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但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这影响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发美元危机。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

——摘编自王健博《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与解体》

材料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美国以其丰富的黄金储备为背景,通过赠予、信货、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同时,固定汇率制在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这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基金组织要求成员国取消外汇管制,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因为它可以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在实务中减少许多干扰或障碍。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提供技术援助、建立国际经济货币的研究资料及交换资料情报等方面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起到一定作用。

——摘编自牛伯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作用与欧元启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5 . 元朝之前的王朝对少数民族采用羁縻政策,承认当地土著贵族,封以王侯,纳入朝廷管理。而元朝时“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还在吐蕃进行了清查户口、设置驿传等工作。这说明元朝(     
A.财政收入得到有力保障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C.确立了空前辽阔的疆域D.实现了行省制度的一体化
2021-11-17更新 | 765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其年八月,宰相杨炎上疏奏日:国家初定令式,有租赋庸调之法。至开元中,元宗修道德,以宽仁为治本,故不为版籍之书,人户寝溢,堤防不禁,丁口转死,非旧名矣,田亩移换,非旧额矣,贫富升降,非旧第……租庸之法,弊久矣。迨至德之后,天下兵起,人户凋耗,四方大镇,又自给于节度团练。朝廷不能覆诸使,诸使不能覆诸州。四方贡献,悉入内库,权臣猾吏,缘以为奸,或公托进献,私为赃盗者,动以万计。正赋所入无几,科敛之名凡数百。百姓受命而供之,旬输月送,无有休息,吏因其苛,蚕食于人。凡富人多丁,率为官为僧,以色役免,贫人无所入,则丁存,故课免于上,而赋增于下。是以天下残瘁,荡为浮人,乡居地著者,百不四五,炎遂请作两税法。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土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幸。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摘编自《唐会要》卷八十三


(1)概括材料中“杨炎建议推行两税法”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唐朝实行两税法的原因,并说明理由。
7 . “王天下”是儒家对王朝兴替的解释和概括。从早期经典到先秦儒家再到西汉诸儒,“王天下”的解释经历了从“天命”到“人事”再回归“天命”的历程。这一历程体现了儒家(     
A.正统地位不断加强B.哲学体系日益完整
C.神学色彩逐渐浓厚D.因时而变创新突破
2021-09-08更新 | 632次组卷 | 36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从1917年到1953年,苏联(俄)的粮食产量从5460万吨增加到8100万吨,同期粮食征购量从180万吨增加到3110万吨。从1918年到1933年,苏联(俄)的食品和食品原料的外贸进口占比从14.8%下降到8.2%。导致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发展实现了粮食自给B.集体化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C.受到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D.集中力量提升工业化水平
2021-01-08更新 | 397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鑫源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代的政治得失,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讲人事,一是讲政治。讲政治甚不易。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

首先,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

第二,任何一项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

第三,制度跟着人事随时有变动。

第四,某一项制度之逐渐创始而臻于成熟,在当时必有种种人事需要,逐渐在酝酿,又必有种种用意,来创设此制度……任何一制度的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

第五,任何一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

第六,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在这一国家,这一地区,该项制度获得成立而推行有利,但在另一个家与另一地区,则未必尽然。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的;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时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土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三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连成一体的世界。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在促进东西文化交流中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推动世界文化交流的特点,分析其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