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4 道试题
1 . 二战后初期,美国通过“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艾森豪威尔主义”“巴格达防务条约”等把西欧、中东、南亚和东南亚各国都纳入自己的对外战略体系之中。这表明
A.二战后国际关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B.冷战格局下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政策
C.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阵营形成D.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遭到削弱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降,欧洲国家与社会从基督教世界中逐渐显现出独立的力量,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1627年,法国图书馆学者加布里埃尔洛代在《建立图书馆之倡议》里写道,要在民众中获得巨大声望,没有哪种方式比建藏书丰富、规模宏大的图书馆更保险。这正是近代早期国家图书馆兴起的缘由。从修道院图书馆的狭小空间里解放出来之后,阅读不再是经院学究的特权,也不是王公贵族的奢侈消遣与学者的专属领域,阅读开始走向大众。各类经营性质的图书馆兴起并繁荣。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欧洲各地先后出现公共图书馆运动。1850年,欧洲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案在英国诞生。此后,公共图书馆得以稳步发展,逐步消除了对读者经济状况、身份等诸多限制。

——摘编自梁跃天《近代欧洲公共图书馆的兴起》

材料二   中国近代图书馆大事记(部分)

时间事件
1892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宣扬西方图书馆事业,提倡新建公共藏书楼。
1898京师大学堂建立,拟定《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章程》
1902清政府颁行《钦定学堂章程》,成立京师大学堂藏书楼,还仿照西方图书馆的管理方法制订了—整套规章制度。
1903《奏定大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堂藏书机构为“图书馆”,是官方文件首次使用“图书馆”这一名称。
1912教育部公布《民国教育部职令草案》《教育部官制》,认定通俗图书馆是社会教育司执掌的重要的社会教育事业。

——摘编自王平、王雨潇《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社会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近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图书馆兴起的特点,并简析图书馆的社会功能。
3 . 观察漫画,关于这一事件,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欧洲一体化严重束缚了英国自身发展B.英国脱欧加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C.英国对外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的考量D.英国脱欧表明逆全球化成为主流
2021-05-08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新高考版湖北地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20世纪60年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然而80年代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使世界多极化趋势注入了一股突然的加力,于是国际社会不得不仓促面对一个新世界。下列符合“新世界”特征的是
A.世界多极格局迅速形成B.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
C.国际贸易秩序陷入混乱D.第三世界的战略地位下降
2021-05-08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所取得的效果是相当可观的。以熙宁八年兴修的木兰陂为例,该工程修成后,“溉南洋之田万余顷,岁输军储三万七千斛”,“自是南洋之田,天不能早,水不能涝”。南宋后期,人们还为主持修陂的李长者修庙祭祀,颂其功德。王安石变法还有客观上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体现历史进步的一面。如募役法规定民户用交纳“助役钱”代替以往的职役,使农民再“无执役之苦”,同当时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的历史趋势正相适应。农户皆须“出钱以助募人应役”,也使广大农户把更多的农副产品投放到商业市场上去,以换取钱币纳官。“募役法”贯彻到后来,连许多曾经激烈反对变法的人也认为它利多弊少。

——摘编自吴泰《熙宁、元丰新法散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田水利法实施所取得的效果。
(2)根据材料,简析募役法推行的历史进步性。
6 . 如表为拉美、东亚部分国家出口商品结构(%)。由此可知,与韩国、新加坡相比,墨西哥、阿根廷两国
        类别
国家
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
1970199219701992
墨西哥68473352
阿根廷86741417
韩国2477693
新加坡70223178
A.出口贸易呈现减少趋势B.对外国资本依赖程度较高
C.产业转型进程较为缓慢D.区域经济合作化水平较低
7 . 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WTO不尽相同。TPP 协定不仅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协定,也包括知识产权、环境、能力建设等协定。据此可知
A.自由贸易潮流逆转B.经济区域集团化放缓
C.自由贸易深入发展D.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8 . 鸦片战争后,有人批评中医不懂人体结构,管理松散,肯定西医考试录取医生,精于解剖。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有别,希望“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这表明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日益盛行B.西学在中国的影响扩大
C.中西医融合的趋势加速D.传统观念影响社会进步
2021-04-22更新 | 1529次组卷 | 16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玄学的代表王弼(226-249年)认为“崇仁义,愈致斯伪……顺自然而行,不造不施”才是治国根本,故应当“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魏晋士人崇尚“无为”反映出当时
A.门阀制度受到抨击B.儒学面临信仰危机
C.无为而治成为主流D.三教合一趋势显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边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他的《大国的兴衰》一书中“第八章”(最后一章)的目录。这一“目录”揭示出“面对21世纪”的世界
A.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B.呈现出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C.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断深入
D.公平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2021-06-07更新 | 289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