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5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东印度公司发展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7世纪初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1603-1613年东印度公司进行了8次航行,这些航行经营纯利高达百分之二百

18世纪中叶

东印度公司开始了新的事业——殖民扩张,这直接影响到公司本身的收入构成,18世纪50年代,公司征收的税额超过贸易额

18世纪下半叶

178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旨在削弱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垄断地位的“印度法案”

19世纪上半叶

1832年,主张自由竞争的工业资产阶级在英国议会选举中大获全胜,大大增强了反对公司垄断的力量

19世纪中叶

1858年11月,维多利亚女王正式加冕为“印度女王”,宣布取缔东印度公司,把印度置于英国政府直接管辖之下

——根据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等整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析英国“取缔东印度公司”这一举措。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百年变局的到来,与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风云变幻密切相关,与大国兴衰、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密切相关,与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催生的西方蜕变密切相关,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重塑世界密切相关。面对世界大变局,各主要力量加紧内外战略调整,抢占战略制高点,力 争在博弈中占据优势,导致国际形势加速深刻演变,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凸显。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持续上升,国际多边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遭到挑战。世界面临单边与多边、对抗与对话、封闭与开放的重大选择,处于何去何从的关键十字路口。

——摘编自门洪华《中国战略十二讲》

根据材料,结合冷战结束后相关史实,围绕“选择”,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3 .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是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伟大的爱国运动。下列选项中,属于两者的相似之处的是(     
A.都强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B.中国共产党都起到了领导作用
C.都有大批学生遭国民政府逮捕D.都标志着中国革命划时代飞跃
2024-06-1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考模拟历史卷
4 . 世界史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场世界革命的大幕正在揭起。延续了上千年的均势正在瓦解。如此后两个世纪所揭示的那样,数千艘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从里斯本、塞维利亚、伦敦、布鲁斯托(英国城市)、南特(法国城市)、安特卫普和众多其他欧洲港口扬帆起航,前往其他大陆寻找贸易机会和利润。它们将驶向卡利卡特(印度城市)、广州、长崎。到了某一时期,从欧洲人的海外殖民地出发的船只也加入其中——从波士顿到费城、从巴达维亚(雅加达)到澳门。

——摘自[英]J.M.罗伯茨,0.A.维斯塔德《企鹅全球史文明的分化》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英国全面接收荷兰的遗产:银行、证券、信贷、流通、资本市场、股份公司、保险业务等这些现代资本主义的金融组织手段都在英国建立并完善起来。殖民活动也在此时进入高峰,英国在全世界发展殖民地,构成它“第一帝国”的基础。英国国内手工业蓬勃发展,市场不断扩大,以毛纺织业为支柱的对外贸易与日俱增,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技术革新一触即发。更重要的是,“光荣革命”给英国人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让一切人都可以去努力追求财富。总之,英国已存在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由英国发动工业革命,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摘自钱乘旦《思考中的历史:当代史学视野下的现代社会转型》

材料三   变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常态,存在着一个从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大变化、大变局的发生,则有赖于引起全局变化的大事发生。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欧殖民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两次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等等,均可认为是引起全局变化的大事。在此过程中,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逐渐被打破,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逐步形成,强权政治原则不断被强化。当资本主义列强将扩张矛头指向中国时,中国却仍按照自己的轨迹在农业社会中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国内外形势下,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成为影响中外历史关系从量变到质变的重大历史事件。

——摘编自徐蓝《500年世界历史变迁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15-17世纪带来商品世界性流动的主要贸易网络。从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的维度,简析这场“世界革命”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概括钱乘旦认为“由英国发动工业革命,已经是水到渠成了”的条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部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对“鸦片战争成为影响中外历史关系从量变到质变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一观点进行论述。(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通顺)
2024-06-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6月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5 . 在中国古都学界,有资格被认定为“大古都”的城市必须是我国历史上正统或主流王朝或政权的都城,且建都时间不能太短。同时,失去都城地位后仍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持续发展,至今保有较大规模的都城遗址或者标志性文化遗产。下图为“中国大古都城址面积示意图”,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大古都城址面积总体呈现扩大趋势
B.都城规模扩大的第一个高峰期是秦汉时期
C.定都关中和北京的王朝多呈拓展态势
D.以黄河为轴线东西向移动是前期大古都迁移的大致方向
2024-06-05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中世纪的西欧土地往往凝聚着封君与封臣多层次的权利和义务,封君对土地的支配权受到封臣的制约,封臣对土地的支配权受到封君的制约,这致使土地买卖、转让受到严重限制。上述状况(       
A.推动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B.维持了政治上的分裂局面
C.导致封建庄园经济不断发展壮大D.有利于商业性农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由于世界经济大恐慌的爆发,中国进入了经济萧条时期,随即美国的购银政策更进一步造成了金融恐慌,国民政府对外求援,但因英、美、日三国的冲突而受阻。白银出口征税与改组中国、交通二行又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情形日益恶化,面临财政危机的国民政府,最后不得不实施改革,关于这一时期的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B.铸造银元以之为法定货币
C.国民政府实行了法币改革D.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
8 . 据史书记载,嘉靖二年(1523年),御史黎贯言:“国初夏秋二税,麦四百七十馀万石今少九万;米二千四百七十馀万石,今少二百五十馀万。……请核祖宗赋额及经费多寡之数,一一区画,则知赋入有限,而浮费不容不节矣。”于是户部议:“令天下官吏考满迁秩,必严核任内租税,徵解足数,方许给由交代……。”帝纳之。由此可知(     
A.明朝对外地官员的考察转移至户部B.考满的对象是外地官员
C.自然灾害使明朝赋税收入大大减少D.明初赋税征收米麦实物
2024-06-0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次测试历史试题
9 . 对于统治一个在语言上或文化上几乎毫无共同性的巨大领土而言,建立基础组织和纪律是必要的。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后认识到,他不再仅仅是一位马其顿国王,只有学习像波斯那样的统治模式才适合他的巨大帝国。为此,亚历山大(     
A.有意戴上传统的法老王冠B.使波斯人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
C.推行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D.推动西亚、北非文明首次统一
2024-06-02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次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古波斯文献记载,   “马都克(两河流域守护神)命令居鲁士(波斯帝国君主)前往巴比伦,让他走在通往巴比伦的路上。马都克就如他的朋友那样,伴随在他身边”,“没有战争,没有争斗,马都克让他进入自己的城市巴比伦……马都克把巴比伦交给居鲁士大帝”。这一记载从侧面反映出波斯帝国(       
A.对希腊化文化采取包容态度B.承袭了西亚的君主专制制度
C.形成了教权与王权并立局面D.因袭征服区文化以维系人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