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从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带动“中文热”“中国文化热”,到鲁班工坊帮助共建国家的年轻人掌握职业技能;从开展联合考古项目,到举办艺术节,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图书馆、美术馆等联盟……中国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广泛开展文化教育领域合作,不断加强人民友好往来,持续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摘编自人民日报《文化交流·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

材料二   20235月,“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当地市民在活动现场通过书法、剪纸和工艺品展示等领略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摘编自李奥《中国文化绽放塔什干》

材料三   202396日,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5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1200多名嘉宾参会。

——新华社记者马希平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新解放城市中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1949年8月至12月,毛泽东以中央或个人名义发出多份电报,督促各地尽快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报告开会情况;批复和批转不少地区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报告,推广开会经验。毛泽东在指导各地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实践中,提出一系列带有方针、政策性的重要指导思想: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前身,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初期组织形式;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一件大事,这个会议是团结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49年7月以后,由于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出许多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各地都迅速召开这一会议。
                                      ——摘编自《党的文献》编辑部《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专题选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高度重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督促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意义。
2022-06-09更新 | 5682次组卷 | 22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4也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2年,意大利耶稣会的传教士利玛窦与李之藻合作的《坤舆万国全图》是国内现存最早的世界地图。该地图没有采用中国传统绘图方法,而是采用了当时西方流行的制图方法。主图介绍了五大洲知识、全球概念的划分,这幅世界地图上第一次呈现出长城、万里长沙(南海诸岛)等地名、地物。……为了迎合中国是世界中央的观念,利玛窦把子午线从世界全图中央向左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地图中央。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1708年,康熙“谕传教西士分赴内蒙各部、中国各省,遍览山水城廊,用西学量法,绘画地图。”于1718年绘成了《皇舆全览图》。雍正朝沿用为康熙朝测绘地图的西方传教士,对于尚不能进行精确测量的西域地区,仍在地图上以虚线标注。乾隆朝测绘工作以大清技术人员为主,吸收在准部、回部进行实地测绘地图的成果,订正西藏部分错误,于1760年绘成的更完整、详细的全国地图《乾隆内府舆图》,达到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最高水平。

——摘编自刘潞《清代画图调研报告》

材料三   1875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西北军务,全面负责收复新疆。此复新疆后,左宗棠加强了西北地区的军事防务,创办了兰州制造局和甘肃织呢局。左宗棠曾多次上奏朝廷,阐明新疆设省的必要性,建议在各地设立新的行政建置,直接管理各地民政事务。188411月,新疆行省正式建立。

——摘编自李风《法制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坤舆万国全图》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乾隆朝进一步绘制清朝疆域图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政府为解决西北边疆危机采取的措施。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謇主张:大生纱厂只是工商之事,如果“不兼事农”则“本末不备”。于是,1901年通海垦牧公司正式成立。《公司集股章程启》提出:“一务使旷土生财,齐民扩业;一为国家增岁入之资,收本富之利;一储通海小学堂、农学堂经费;一务使公司获最优之利,庶他州县易于兴起。”大生纱厂举其历年的积累之款,悉以入股。淮海实业银行,几以全部股本,经营垦植。鉴于当时日本棉商成为大生纱厂竞购通州棉的强劲对手,威胁着大生的原料供应乃至企业的发展。张謇主张“农产之重要,无过于棉”“广植棉产,以厚纱厂自助之力”。建议“久荒之地,听绅民召佃开垦,成集公司用机器垦种。……·国人能为地主而资力不足,外国人有资力,又有技术,而不能为地主,非合并而利用之,无以收化荒成熟之效,但须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自是以后的20多年间,数十万生计困难的贫苦农民纳入了农垦公司,开发利用沿海滩涂。

——摘编自殷定泉《论通海垦牧公司的历史功绩》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业经营制度变迁表

内容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
社会经济背景恢复国民经济发展重工业推进城市化城乡一体化
农业经营制度变迁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合作经济集体所有制下的集体经营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双层经营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多元经营
农村土地制度农户所有集体所有集体所有、家庭承包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
农业发展目标恢复农业生产积累原始资本保障粮食安全保障食品安全

——郑淋议《中国农业经营制度:演变历程、问题聚焦与变革取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通海垦牧公司的经营方式及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特点及意义。
2021-02-26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般地说,对外贸易对于一个封闭的社会具有一种积极的刺激作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过程和近代化的程度与对外贸易也是分不开的。尽管整个近代中外贸易结构不平衡,但是这种不平衡的中外贸易仍对中国近代化起了不可否认的刺激和促进作用……对外贸易在近代中国也应该是经济发展的杠杆,可是中国封建王朝和以后的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都没有也不可能利用好这一杠杆。然而,近代中外贸易的发展,客观上还是引起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摘编自朱秀琴、张宏文《略论近代中外贸易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外历史知识,围绕“对外贸易和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合理、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楚。)
2018-12-21更新 | 410次组卷 | 7卷引用: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洪武年间先后设立北平行省和北平布政司,对今京津冀一带实行管理。明迁都北京后,京师宫廷、百官及军队所需要的大量粮食及各类物资,主要通过大运河运往北京,而天津是重要的转运中心,水陆交通将北京、天津及河北一带连通起来。为守卫京,清朝除在京津冀地区布防八旗兵外,还设立了正定镇、天津镇等七镇绿营兵。清雍正二年,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辖区包括今天京津冀的大部分地区。明清时期,今津冀一带有许多商人来家贩粮,北京也吸纳津冀之土特产等。《河间府志》老七记载,该地贩盐商人来自沧洲、天津,贩木材商人来自真定(今河北正定)。

——摘编自肖立车《明清时期的“京津冀一体化”》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后,天津同广州构成了牵动南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龙头。京津冀城市网络格局发生了以津京冀为序的新调度,初步构建起以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环绕京津,形成由保定,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和高阳、辛集等一大批小城市和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网络体系,进而同世界城市网络联结在一起。从1905年开始,天津口岸同英美德日等国的直接贸易量已超过从上海转口的贸易量,成为华北贸易货栈,京冀则成为天津口岸第一位的洋货销售市场和土产货源供给地。

——摘编自胡光明《清末民初京津冀城市化快速进展的历史探源与启示》等

材料三:1981年,华北地区成立了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开展区域经济联合。1986年,时任天津市长的李瑞环提出环渤海区域合作问题,15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了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随着长江三角洲掀起了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浪潮,2004年,国家发改委决定启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转向规划的编制工作,共同构建区域统一市场体系。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区域合作的内生动力逐渐增强。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摘编自魏丽华《建国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脉络与阶段性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京津冀一体化”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京津冀一体化”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改革开放初期和21世纪初“京津冀一体化”的阶段性特征。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皇城密逻者遍布京师,街头巷尾、公卿府第,一举一动皆被监视。宋神宗时,皇城逻者根据告人不轨的匿名信,侦查牵连百余家,神宗命开封知府“亟治之”。宋太宗曾命官探“潜察远方事”。宋朝惯例,大臣出使,必有皇城刺事卒二人随行,“察其举措”,遇有密告,不辨真伪,即被处置。宋真宗,“告贾人有为契丹间谍者,捕系皇城司按劾”。

——摘编自《邵氏见闻录》、脱脱《宋史》等

材料二

厂卫是中国明代各种直属皇帝的侦讯机构的总称,包括明太祖设立的锦衣卫、明成祖设立的东厂、明宪宗设立的西厂、明武宗时设立的内行厂。锦衣卫是皇帝的侍卫亲军和仪仗队,主管皇帝侍卫、展列仪仗、传递皇帝命令以及职掌廷杖等事项;锦衣卫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巡查缉捕”的职能,负责侦缉刑事,执掌廷杖”,教训不听话的士大夫。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但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东厂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明武宗时,司礼监太监刘瑾因与他们有矛盾,又另设内行厂,自成系统,权势居东、西厂之上,用刑尤为酷烈。本来只是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但汪直为了升官发财,拼命地构置大案、要案,其办案数量之多、速度之快、牵扯人员之众都远远超过了东厂和锦衣卫。

——摘编自《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朝皇城司(逻者)的主要职责。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侦讯机构的特点。

(3)监察制度是中国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