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209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大事记

时间大事
20世纪20年代柯立芝繁荣;经济大危机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
20世纪405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凯恩斯主义盛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成立;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建立福利国家
20世纪60年代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反越战运动
20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建立混合型经济
20世纪80年代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从表格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5-3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邢襄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书籍出版时间作者Foreigner/foreign affairs的中译情况

《华英字典》


1822

()马礼逊

编者在书中将“foreigner”翻译为
人,番人,番鬼”,但同时也指出夷人之说不当,只是为了顺应当时中国的语言现状,不得已而为之。

《海国图志》


1842

魏源

作者在编撰中将“foreign affairs”译为夷务

《增广海国图志》


1895
林乐知、瞿昂来、傅兰雅、徐建寅增补编者将“foreign affairs”译为“交涉事务,洋务,外务”。

《英华大辞典》

1908

颜惠庆

编者将“foreign ”翻译为“外人,异国人,客民,侨民,外国人”。

—摘编自方维规《概念的历史分量》


综合表格中的“foreigner”和“foreign affairs”的中译衍变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以下为晚清“单位面积农产量指数”统计表:
年份指数年份指数
1821-18301001871-188080
1831-1840921881-189080
1841-1850921991-190078
1851-1860871901-191178
1861-187082

——摘自王建朗和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上述表格反映的状况

A.缘于列强的经济侵略
B.不利于近代工业发展
C.显示重农抑商合理性
D.表明精耕细作的终结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1500年前后”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从全球史观的角度阐述该历史事件的意义?
材料二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垂国家的宰割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的因素。
材料三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的阶段
明清时期关系:                       
阐释:明末清初,统治者为防范外来侵扰和人民反抗斗争。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落伍。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近代前期关系: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阐释:                                                                                    
                                                                                                    
                                                                                                  
——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
关系:被孤立、被封锁。
阐释:新中国成立初,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严重对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使新中国隔绝与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外。
制度化、体系化
改革开放以来
关系:         
阐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依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积极与各国发展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促使中国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对内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世界经济接轨。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

(3)运用所学知识,请在表格①、②、③、④处填充相关内容。
2017-07-2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表为英国议会通过的部分法案。这些法案的颁布
时间法案
1694 年《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三年
1701 年《王位继承法》规定,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
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
1707年《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
A.确保了议员正常行使权力B.剥夺了国王的一切权力
C.促进了君主立宪制的发展D.促成了责任内阁制确立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官民比例情况。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时期西汉唐高宗时元成宗时清康熙前期
全国人口(丁)5959万5238万5816万2459万
官员7500人13465人 22500人27000人
官民之比1∶7 9451∶3 9271∶2 6131∶911
A.专制和集权易致行政成本增加B.科举制推动了官员数量的增加
C.古代人口降低说明农业经济倒退D.税收制度变革导致人口减少
7 . 下表为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统计。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西欧和日本的竞争影响美国的对外贸易
B.发展中国家普遍崛起冲击了美国市场
C.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导致美国外贸逆差
D.侵越战争期间美国经济始终停滞不前
8 . 下表为当代学者统计的中国古代状元地域分布表。据此表可以推知(       )
A.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尚不完善B.理学兴起推动考试内容变化
C.政治形势对科举制影响较小D.经济重心变化影响文化发展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下表是 20 世纪早期,民众对待国旗的态度。这说明当时(     
A.共和观念逐渐形成B.社会转型色彩鲜明
C.近代国家认同凸显D.国人思想尚未解放
10 . 下表为18世纪中英小麦价格对照表(每公石公分银),该数据可用于说明(     
年代中国的小麦价格英国的小麦价格
1701—171025.2065.20
1711—172024.1768.21
1721—173023.3461.60
1731—174026.1655.76
1741—175029.8846.08
1751—176042.7463.05
1761—177044.9673.44
1771—178039.7384.19
1781—179042.0188.21
1791—180051.29138.56

——据刘瑞中《十八世纪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估计及其与英国的比较》

A.英国人口增长率比中国更高B.中英技术革新的驱动力差异
C.中国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D.中国银产量剧增使银价下跌
2023-07-27更新 | 3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