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居民死于天花的比例从1771—1780年的每年5‰以上,下降到1801—1810年的2‰,到1831—1835年,则下降到0.83‰。

——摘编自T.H.马歇尔《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问题:争议现状评述》

材料二   由二等面粉制成的重8磅11盎司的面包,价格为1先令的时候,每个贫穷和勤劳的人为了他自己的生计,或由他本人或其家庭的劳动提供,或者从济贫税中补助,每周必须得到3先令的生活费;供养他的妻子及家庭每个其他成员需要1先令6便士。

……

以此类推,按面包价格涨落为依据来确定他们的生活费,(即是说),以1先令为基数,在1先令以上,面包每涨1便士,对每个穷人本人来说得3便士,对其家庭每个其他成员来说得1便士。

——摘编自济贫决议(1795年)

材料三   英国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年份

1751—1760

1761—

1770

1771—

1780

1781—

1790

1791—

1800

1801—

1810

1811—

1820

1821—

1830

1831—

1840

死亡率(‰)

30.3

30.0

31.1

28.6

26.9

23.9

21.1

22.6

23.4

——摘编自D.V.格拉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和人口运动》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要求:明确指出历史现象,解读时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士大夫的风气,亦和前代不同。宋人是讲究气节的。这固然是晚唐、五代以来,嗜利全躯的一个反动,而亦和其学术有关系。宋朝人的议论,是喜欢彻底的,亦是偏于理论的。……所以当国事紧急之时,激烈的人,往往发为“只论是非,不论利害”“宁为玉碎,毋为瓦全”的议论。

——摘编自吕思勉《极简中国史》

材料二   曾国藩的救国方案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守旧,通过恢复民族固有美德,以理学精神来改造社会;另一方面要革新,以坚船利炮的实用技术来提升王朝实力。曾国藩既是重视“明道救世”的大儒,也是重视事功的改革者。他主张治世在于“致贤”“养民”和“正风气”,以图取新卫旧,在新旧之间取得平衡。

——摘编自王建朗等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三   19778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中国成立后17年,教育战线、科研战线的主导方面是红线,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他号召尊重脑力劳动,尊重人才。……这使科学、教育、文艺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分子受到极大鼓舞。

——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士风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时知识分子备受鼓舞的意义。
2024-02-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端午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南朝人文献中关于端午节的记述摘编如下:

《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曰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茂……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

《续齐谐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荆楚岁时记》曰:“(五月五日)是日,竞渡。”“竞渡”之俗即“俗以五日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至今竞渡是其遗俗。”“屈原以夏至赴湘流,百姓竟以食祭之。常苦为蛟龙所窃,以五色丝合楝叶缚之。”“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攘毒气。”“端午以菖蒲生山涧中一寸九节者,或镂或屑,泛酒以辟瘟气。”

材料二   东亚的日本端午民俗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611年编撰的《日本书纪》:“推古天皇十九年(公元611年)五月五日在菟田野(现奈良县宇陀市榛原区足立)举行‘药猎’,拂晓参加者集合在藤原池附近,天亮出发。”

7世纪末,东亚的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新罗的佛教、姓氏习惯和节日习俗深受中国影响。东亚地区文化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等方面,也深受唐朝文化影响,东亚文化发展。

(1)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材料一中端午节习俗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内涵。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对隋唐时期“东亚文化发展”进行阐释。
2024-04-2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造就了不同的社会文明,形成了越来越鲜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模式。如西方古老的希腊、雅典文化至今仍令人心驰神往,而东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依然令世人折服。从一定程度上讲,正是由于这种文化模式的存在,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世界。

——摘编自徐贵相《关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各国文化的民族性》

材料二   文化帝国主义是二战后以文化作为核心手段或目的的新型殖民形式。它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拓展和占领世界文化市场,以一种隐蔽性的但更具欺骗性的方式企图延续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全球统治。在理论层面上,文化帝国主义表现为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不对称性和不平等的结构,与19 世纪存在的旧的帝国殖民体系没有本质区别;在具体的实践层面,文化帝国主义与“美国霸权”的概念基本是重合的。文化帝国主义是一种“活着的”和“未被终结的”理论,迄今仍处于“未成的状态”,在经济全球化深入扩展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大发展的情况下,文化帝国主义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而它带给全球的影响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和批判。

——摘编自张小平《当代文化帝国主义的新特征及批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文化帝国主义的主要特点及其危害。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处理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关系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方法的影响和冲击下,为了挽救危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廷正式下达法律改革之诏。同年以“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收回“国家利权”为目的,清廷任命沈家本等进行改革。在这场影响深远的中国法律近代化运动中,沈家本作为清末法律改革的主持者,他对改革的态度,他对西方法的理解,他的思想和行动,都对这场改革产生无可置疑的重要作用。近代法治,特别是法治中的审判独立,是他的改革理想,也是晚清法律改革者的理想。在中国传统法律转轨、中西法律和法学融合,以及中国近代法学兴起的过程中,沈家本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摘编自李贵连《沈家本传(修订本)》

材料二   自光绪二十八年至宣统二年(1910年),将近十年之间,法律改旧从新,其步伐日渐加快。光绪三十年四月,修订法律馆开馆,该馆在修律大臣沈家本直接领导下,除了整理旧籍,译介西法,考察东西洋法制,培养和延揽法律人才,更删改旧律,制定了多部现代式样的律典。宣统三年,清帝逊位,共和取代帝制,民国初立,法制阙如,清末所立各项法律,除与民国国体抵触各条应失效力外,余均暂行援用。

——摘编自梁治平《礼教与法律:法律移植时代的文化冲突》

(1)据材料一、二、概括沈家本的历史贡献。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晚清法律变革。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宣传口号

提出时间口号
1949.10.03“拥护共同纲领”“拥护中夹人民政府”“拥护人民民主专政”
1950.02.12“人人是先生,人人是学生,人人要问,不论老少,人人要识字”
1950.11.12“准备最好的粮食,献给国家,保卫祖国”
1950.11.18“稳定物价,加紧生产,加强劳资团结,搞好公私关系”
1950.12.17“缴完翻身粮,赶快闹翻身,好好把田分!”
1952.07.04“男女一齐发动,男女平等,反对打骂,婚姻自由”
1953.10.01“发动增产节约竞赛,继续提高管理水平,为全面超额完成国家计划而奋斗!”
1954.03.03“搞好生产迎接普选”
1954.03.23“边生产,边建社!搞好生产,争取入社!”
1956.05.02“亚非各国的友谊万岁!”“拥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摘编自《人民日报》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4-03-06更新 | 407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第十五中学等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内瓦来了一连中国人,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一样的,连手提箱也都相似……一个红色外交家率领了一批更年轻的红色外交家,他们将在日内瓦大显身手。”这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西方记者对中国外交官的报道。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则评价说:“当今世界,解决任何重大国际问题都离不开中国和周恩来。”其实,新中国刚成立,一系列外交活动便随之展开: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鏖战板门店并签署《朝鲜停战协定》;与缅甸、印度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外交官展示了令世界瞩目和称赞的风采。

——摘编自董玉洁等《登场:走向世界的最初几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就西方对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反应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数据来源: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农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农业税为国家建设及经济运行提供了基本的保障。1958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国农业税趋于统一。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业税的税收收入在逐年上升,但其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却逐年下降,到2002年农业税只占国家税收总额的2.6%。200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废除《条例》,至此农业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为了确保取消农业税后农民负担不会反弹,我国又实施了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减轻农民在教育费用上的过重负担,以及推行合作医疗和社会保险及增加对农村的补贴等措施。

——摘编自叶青、袁昭颖《中国农业税的演变、终结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化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段城乡居民的收入之比下降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取消农业税的意义及其对税制改革的启示。
2024-03-20更新 | 380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口述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

吴楚芳:(1952年)解放军工作组驻在村里,斗那些地主恶霸。……群众意见大的就斗他们(村里的保长、甲长),然后把田地分给农民。……田地是按人头分的,我们家分了四五亩田,劳动力包括我爸妈、我,还有两个弟弟。

吴华发:19541955年龙塘村成立互助组,分3个互助组。互助组开始时,都是十家八家一组。……我家是1955年年尾入组的。……1956年年头就联组了,成立一个低级社,就是初级社。……后来又分成两个队了,太龙(人名)一个队,麦甲子(人名)一个队。

何沛良:1981年村里开始尝试分田到户。我们夫妻俩有8亩水田、5亩蔗地、1亩多花生地,每年要交2200斤左右的余粮,很辛苦。农闲的时候我还是会去做木工。

——摘编自万向东主编《珠海红星村口述史》

试从上述口述史料中提取两条信息,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说明其史学价值。
10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清代官员胡文炳所著《拆狱龟鉴补》一书中收录的“铭刃报仇案”所载:王世名十六岁时,其父与族子俊同居争屋,为俊殴死,王世名时隔六年杀死了自己的杀父仇人王俊。按照当时的律法规定,只要王世名证明王俊确系杀害父亲的凶手,就可以免死,仅杖六十。但是要证明是王俊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就要给父亲开棺验尸, 王世名不忍父亲尸体被毁,便请求按照普通的杀人罪判决。知县免检尸, 以全孝子。“世名曰:‘此非法也,非法无君,何以生为?’遂不食而死。娈俞氏,抚孤三载,自缢以殉。政府旌其门曰‘孝烈’。”

——摘编自《拆狱龟鉴补》


从材料中提取任意两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信息明确,史实准确、充分,史论结合)
2024-01-2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