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是东西方国家共同关注的话题。某校课题组以此展开探究。
①邻保制度
②《济贫法》
③保甲制
④《社会保障法》
A美国
B唐朝
C英国
D清朝

课题组就下述亚里士多德对基层治理的描写,开始进一步探究。

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在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国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作出决定……

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为应对灾害,国库中常备储粮。聚焦“库粮”,课题组注意到如下两则

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课题组在深入聚焦社会赈济后,发现了两段带有冲突、耐人寻味文献记载:

(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民饥,上(隋文帝)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殆将一期。

        ——司马光《资治通鉴》

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吴兢《贞观政要》

除了关注古代东西方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外,课题组又注意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欧洲国家建成了“福利国家”,并找到下列一组数据:

西欧国家的社会福利费用从60年代以后也持续增长,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从60年代的20%上升到70年代的30%左右,以后又逐年上升。英国1991年政府社会保障开支为720亿英镑,1992年增至760亿英镑,1994年达800亿英镑,为整个财政预算的40%左右。1994年英国财政赤字为500亿英镑,很显然,其社会保障政策是以严重的财政赤字为代价的。

——史柏年《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1)围绕东西方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题组梳理了以下内容:问题:将上列左侧文本框中的制度或法案与右侧文本框中的朝代或国家一一对应。(填写字母)
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结合材料及所学,课题组就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基层治理模式相似点,可能达成的共识是(     
A.议会表决B.自我管理C.放任自流D.君主独断

(3)帮助课题组提炼两则材料所反映的相同社会特征。
(4)就开皇十四年旱灾中隋文帝所为,《资治通鉴》与《贞观政要》记载有何明显不同?学者普遍认为《贞观政要》所述不实。说说这些学者普遍认为不实的理由。
(5)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谈谈你对古往今来东西方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发展历程的认识。
2024-04-0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传世文献记载中,湖北随州是周朝时期随国的国都。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该地发现了13座曾侯(国君)的墓葬,因此有学者提出“曾国即随国”的观点。以下为相关证据:

组别序号史料   出处相关信息
第一组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并穴合葬墓编钟的铭文先祖南宫适因功受封南土,在曾地建邦。
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并穴合葬墓铜缶的铭文楚王将女儿芈加嫁至随国。
第二组曾侯与墓编钟的铭文曾国是周朝开国功臣南宫适的封国。春秋时期吴国伐楚,在吴破楚入郢之战后楚昭王逃奔曾国。
《左传·定公四年》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
从两组证据中选择其中一组,对“曾国即随国”的观点加以论证,并说明该组证据优于另一组的理由。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3 . 耐金是汉朝祭祀宗庙时,由诸侯承担的贡金。《史记》记载,汉武帝要求诸侯王奉“耐金”以助祭,当时“列侯坐耐金失侯者百余人”。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上记载了诸侯王“饮耐其庙”。由此可知(     
A.出土文物是决定历史考证的关键证据B.简牍为深化历史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
C.出土文物可印证传世文献的部分信息D.考古资料提供的信息常比文献更丰富
2024-02-0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五)历史试题
4 . 据记载,秦的博士通常由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担任,博士们保持着齐国稷下学宫的传统与结构,不断吸纳各派学说。虽然博士没有独立管理国家部门的权力,仅秩比600石,但其地位很高,影响力很大,以至于“朝贺,位次中都官,吏称先生”。秦朝设置博士官的主要意图可能是(     
A.弥补专制体制的缺陷B.延续原始民主的传统
C.再现百家争鸣的局面D.强化政治文化的认同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禁酒令:保民生2   护社稷2

材料一   中国古代高粱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如下图:


——摘编自赵利杰《试论高粱传入中国的时间 、路径及初步推广》

材料二     在宋代之后,随着烧酒技术的改进,高粱酿制的烧酒口感最为醇厚,故而备受推崇。但是为了减少粮食的消耗,历朝历代都曾颁行禁酒令。清前期酒的生产遍及各地,“西北五省烧坊多者每县至百余,其余三斗五斗之谷则比户能烧”。“康乾盛世中颁行了一道又一道禁酒令,直至咸丰年间开烧锅之禁,”厘捐推行全国,酒税逐渐成为清政府重要的税收来源之一。

——摘编自牛贯杰《论清代烧锅政策的演变》


材料三   清代前期自然灾害的时间分布表
时期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灾次1926651611229409791305333119871
频次(次/年)10.610.712.420.416.326.327.725.635.223.6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

材料四   据记载,乾隆十八年(1753年)四月,以承德、辽阳等地区为例,当地粟米价格自八钱至一两四钱不等,高粱价自五钱五分至钱四分不等。在山西榆次、朔州等地,酿酒基本利用高粱,依照酒的品质优劣,价格每斤70钱到100钱。

——摘编自清·祁隽藻《马首农言粮食物价》


据材料说明清朝前期禁酒令的实施效果,结合材料说明判断依据,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3-11-1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淞南梦影录》记载开埠后的上海,“其中著名者,津馆则以庆兴为最,苏馆则以聚丰园为最。复新园来自白下,亦兼南北,烹饪绝精”;另据《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中记载,当时奉天地区的人们“自天津诸约成立后……商人努力推销,洋布销路,日有扩展”。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当时中国(     
A.民众饥饿问题得以解决B.百姓的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人们物质生活得以丰富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得到了提升
7 . 人类文明本多样,世界文明皆平等,交流互鉴促发展。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5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已开始与阿拉伯人通商,从而形成各自对对方形象认识的雏形。艾布·阿提凯转述穆罕默德的训示说:“知识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中古时期阿拉伯地理书籍中,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商人们公正、守信,人们心灵手巧,精于手工艺品。马斯欧迪曾描述“中国国王最注重体察民情和善待士兵”。从第一本记载中国的阿拉伯地理文献《中国印度见闻录》(成书于851年)一直到阿拉伯地理学走向衰落的13世纪完成的《伊本·白图泰游记》,阿拉伯人对于中国的描写从未中断过。伊利汗国时期的历史书、地理书等作品中关于中国的记载,呈现出突破性的进步。不过,他们曾描写中国的鸡比鸵鸟还大,把所见到的一切精美的手工艺品都称为中国产的。

——摘编自郭筠《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学研究》

材料二   2001年,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成立,针对阿拉伯国家开展民间友好工作。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新的双边合作机制,发展成为涵盖众多领域、建有10余项机制的集体合作平台。2006年,首届阿拉伯艺术节在中国举行,成为中阿合作论坛之下中阿文化交流、文明时话的重要机制。2014年,中阿双方确定2014年和2015年为中阿友好年,并倡导中阿共建“一带一路”。

——摘编自刘少华《走在古今丝路上的中阿交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时期阿拉伯地理文献中出现“中国形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古时期阿拉伯地理相关文献所记述的“中国形象”的特征。
2023-10-2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如表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对于官吏考核标准的部分记载,由此可知(     
   
A.考核始终贯穿儒家思想B.考核内容逐渐全面化
C.以执政清廉为主要标准D.考核具有时代性特点
2023-10-14更新 | 3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明史•食货志》记载,洪武初,我国对外贸易主要港口是泉州、宁波与广州,宁波通日本,泉州通琉球,广州通占城(今越南)、暹罗(今泰国)、西洋诸国。至公元1522年,明政府封闭泉州与宁波二港口,仅留广州。这主要是由于(     
A.倭患问题的严重B.海上丝路兴盛
C.西欧殖民者侵扰D.抑商政策出台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据明万历《嘉兴府志》记载,当地四时土俗:小满时节,家家关门闭户,叫做“蚕关门”。直到采茧时,才开禁,亲戚之间才可以互相走动,叫做“蚕开门”。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有盂兰会、水陆道场、翻经会,乡人以为此类活动“利于蚕花”,趋之若鹜。据此可知当地(       
A.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B.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D.风俗民情迷信色彩浓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