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旃陀罗·笈多二世的文治和武功都很有成绩,但除了铭刻和钱币外,没有留下其他文字记载。法显的《佛国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为研究笈多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法显的著作(     
A.推动佛教产生不同的派别B.反映出笈多帝国控制印度全境
C.佐证了南亚地区文明发展D.成为研究德里苏丹的一手资料
2 . 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   舜帝是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奠基人,是一个与中国传统文化无法分割的重要符号。在历史长河中,舜帝的孝子形象不断演变,在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如表所述。

先秦《尚书》中的舜帝形象是宋前文献所见最早的舜帝形象,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孟子也认为:“大孝终身慕父母(感恩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汉代司马迁在《五帝本纪》篇记载瞽叟曾多次谋害舜帝,通过舜帝“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的反差,凸显了舜帝机智型孝子的形象,从而巩固了舜帝的孝子形象(注:瞽叟传说为舜的父亲)
唐五代唐代著作不单是对舜帝历史的记载,更是对其添加文学性的创作。《舜子变》是唐五代时期记述舜帝孝子故事最完整的作品。舜帝在其中依然是孝子的形象,但《舜子变》删除了唐代之前对舜帝所记载的传奇事迹,开篇便直接将舜帝塑造为一个普通百姓家的儿子,因此称他为舜子而非舜帝。曾有学者将舜帝的故事归结为“灰姑娘”类型的故事母题

——摘编自毕若玉《宋前舜帝故事和形象的演变研究》

围绕材料中舜的形象,自拟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2024-05-3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九县一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青海一带的“瘴气”在唐以前史书中屡有所见,但两宋时期很少见,两宋时期,官方文献所载瘴疾多集中两   广岭南地区;唐之前贵州基本上是少数民族聚居的羁縻州县,文献中很少有贵州瘴疾的记载,及至元代,记载明显增多。官方文献关于瘴疾的记载(     
A.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密切相关B.折射出中原王朝势力的消长
C.有利于传统中医理论的发展D.反映了华夏文化漫润的深浅
2024-05-23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西周初期编纂的一些资料中记载夏朝末期夏人诅咒夏桀,期盼他早日灭亡,甚至不惜与其一同赴死;商朝末期商人也在诅咒纣王,盼望上天降威,收回纣王的大命。周人编纂这些现象(     
A.表明西周初期较注重民心向背B.意在总结夏商成功统治经验
C.反映了西周重视夏商民众呼声D.体现了夏商旧俗的影响深远
2024-05-2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逸周书》记载:“汤放(放逐)桀而归于毫,三千诸侯大会。”《帝王世纪》记载:“诸侯有不义者,汤从而征之,诛其君,吊(慰问)其民,天下成悦。”上述文献记载可以说明,商代(     
A.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B.构建了贵族宗法制度
C.推动了早期国家发展D.遵循了儒家仁政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据史料记载:“自(太平)军兴以来,徽商的资本和利润在清政府“戡乱”名义下的重税及“助饷”过程中,大量流失。”“(徽商)助饷捐赀,盈千累万”“捐至数百万之多”“六邑捐输数百千万”。由此可知(     
A.太平天国运动冲击旧商群体B.战争消耗导致政府财力匮乏
C.官商互动导致饷银结构变动D.微商通过协助政府实现自保
2024-05-2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九)历史试题
7 .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诏书旧典,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汉灵帝时,刘焉目睹政治衰缺,以为刺史威轻,乃建言: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授予军政权力,镇安方夏。汉灵帝时期州牧的设置(     
A.加剧了地方的离心倾向B.调整了中央的行政体制
C.提高了地方的监察效率D.动摇了郡县制度的基础
8 . 据《四民月令》记载,家兵每年二月,要“顺阳习射,以备不虞”;三月“农事尚闲”,可“缮修门户,警设守备,以御春饥草窃之寇”。八月“得凉燥,可上角弓弩”。九月“缮五兵,习战射”。十月“培筑垣墙”等等。这一记载充分反映了(     

A.东汉时期地方军阀割据问题的严重B.豪强以隐蔽方式拥有强大军事力量
C.东汉统治者有效强化对农民的控制D.两汉时期的外戚宦官专权问题严重
2024-05-1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稷下学宫”

20世纪以前的文献中从未出现过“稷下学宫”这个概念,部分专家考证,现在能查到的最早的“稷下学宫”一词来自1944年郭沫若写的《庄子的批判》一书。结合文献和目前考古勘探发掘成果来看,多数学者认为齐故城小城西门外侧建筑基址群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稷下学宫”。

下表为历史文献中关于“稷下学宫”的记载

西汉《史记》“高门大屋”
西汉《盐铁论》“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极下先生千有余人。”
东汉《中论》“昔齐桓公田午(前374—前357在位)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自孟轲之徒皆游于齐。
北宋《稷下赋》“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北宋《太平寰宇记》“齐有稷门,齐之城西门也。”
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对“稷下学宫”这一历史概念进行说明。
2024-05-14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10 . 成书于东汉的《风俗通义》记载这样一件事:杜士娶亲,张妙到杜士家做客。酒宴后“张妙缚杜士,捶二十下,又悬足指”,结果杜士死亡。当时精通《尚书》的鲍昱为汝南太守,对此案进行判决说:“酒后相戏,原其本心,无贼害之意,宜减死。”造成鲍昱如此断案的主要原因是(     
A.东汉时期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备B.儒家思想逐步融入法典
C.黄老无为思想是汉代治国理念D.豪强地主干预司法实践
2024-05-14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县城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