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10世纪时,庄园在日本遍布全国。庄园主大多为中央贵族、地方豪门和大寺院,他们委派代理人——庄官管理庄园。庄园出现之初尚须向政府交纳租税,但自9世纪中叶以后,有权势的庄园主获得“不输不入”的特权,从而使庄园摆脱了政府的财政控制。地方中、小贵族为逃避国家赋税和徭役,纷纷把自己的土地寄进给中央权贵,自己则变成庄官。这些现象的出现(     
A.稳定了国家财政收入B.减轻了农民人身控制
C.削弱了中央集权体制D.抑制了地方豪强势力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自君士坦丁大帝于330年启用“新罗马”之后的千余年,拜占庭帝国社会的精英阶层和城市文化都建立在海上供给线提供的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上。当阿莱克修斯一世(1081-1118年在位)出让其海上贸易特权后,拜占庭帝国便陷入衰落。这表明拜占庭文化(     
A.具有海洋性的特征B.继承了罗马法
C.展现了文明多样性D.影响世界发展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中世纪的欧洲,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而且能有效地防止蛮族入侵,也有效地遏制了大贵族的野心,粉碎一切集权和独裁的可能性。材料评述的是(     
A.自治城市B.封建制度C.专制王权D.基督教会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据统计,到戴克里先皇帝统治时期(284—305年),罗马正规的道路总数达372条,全长8.5万公里。除爱尔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诸国外,人们已在34个欧洲国家发现了罗马人建造的道路遗迹。材料可印证,罗马帝国(     
A.各地经济联系较强B.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C.疆域囊括整个西欧D.对外扩张愈发频繁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14世纪后期,英国一本广泛流传的故事集里讲道:一位僧侣担任主教后,在卧室里挖洞藏了一大袋钱;但两只寒鸦想在洞里筑巢,于是把金币全部衔了出来,撒在树上和院子里,很多老百姓因此得了意外之财。这则故事(     
A.蕴含了理性精神B.助力了宗教改革
C.迎合了拜金思潮D.揭露了教会腐朽
2024·江苏南通·一模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金雀花王朝君主的加冕仪式包括认证、宣誓、涂圣油、被授予王权象征物、登基等,其中涂抹圣油被视为其中最神圣的环节,大主教将圣油涂抹在君主手上、胸部和头上。据此可以推断金雀花王朝属于(     
A.古巴比伦B.古代希腊C.中古英国D.笈多帝国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是一个波峰,其时帝国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魏晋南北朝则陷入波谷:帝国面临着动荡、分裂,在体制上也出现了变态、扭曲。秦汉的制度文化展示了巨大的惯性,它使帝国政治在穿越了各种波动变态之后,仍得以“回归”于其历史运动的“轴线”。所谓“两千年一贯制”,并不是一个线性上升的进程,然而在各种事象的沉浮动荡中人们看到了一条“轴线”,它最终呈现为各种上下波动、左右摇摆所围绕和趋向的东西。这个变迁的“中轴”就是我们所说的“常态”,而“常态”其实是“动态”的。“回归”是指“回归”于发展的“轴线”,是包含进化和发展的,并非全盘复旧。

——整理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请以材料中的“常态、变态与回归”为视角,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8 . 春秋战国时期,农家代表人物许行提出“君民并耕”之说,要求人人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墨家代表人物墨子提出“节葬”的主张,认为葬礼不分贵贱,一律“桐棺三寸”,也不需要守丧。上述主张反映了当时(     
A.农民阶级的平均思想B.重农抑商的不断发展
C.社会阶层的分化加剧D.社会思想的融合趋势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学识渊博,身体力行,把书本知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写出《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著作。在《与友人论学书》中,他谈到为学应该“博学于文”和“行己有耻”。他在其代表作《日知录》中提到“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摘编自马执斌《明清时期的文化》

材料二   近代启蒙的根本含义是人性的觉醒、个性的解放、人格的独立。而中国从19世纪末开始的启蒙运动,是一场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兴起来的,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以制度改革为主旨的政治启蒙运动,它对于个性解放并不很关注。“天赋人权”的呼喊和“新民”的鼓吹,是在20世纪的头一个十年出现的,但是它们却被淹没在政治论战和武装革命的波涛中,只是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启蒙运动才把唤醒“国民之自觉”作为根本任务。

——摘编自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 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我们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编自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顾炎武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思想主张的变化并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0 .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俄罗斯遣使入贡,康熙即谕大学士曰:“鄂(俄)罗斯国人材颇健,但其性偏执,论理亦多胶滞,自古未通中国,其国距京师甚远,然从陆路,可直达彼处。”该史料可用以说明(     
A.清朝前期“丝绸之路”的拓展B.雅克萨之战的历史背景
C.康熙帝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D.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初显
2023-12-27更新 | 29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名校2024届高三12月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