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下表是民国初期关税自主运动的情况统计。据此可知(     
时期内容结果
临时政府时期外务部照会各国公使,要求修订税则,提高税率各国公使以民国政府尚未被列强承认为借口加以拒绝
袁世凯时期筹划成立税则修订委员会,准备修改税则列强并不同意修订税则,后因一战爆发,该计划化为泡影       
段祺瑞时期颁布“国家关税条例”,提高对无约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标准遭到列强的强烈反对
A.中国开始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B.民族独立是实现关税自主的根本前提
C.民国政府积极推动关税法制化D.收回关税自主权已成为社会普遍诉求
2 . “以文书御天下”是中国古代政治运作的重要特征。下列史料与阐释对应正确的是(       )

A.AB.BC.CD.D
2023-10-15更新 | 605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一课的笔记,其中事件与意义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事件意义
A1901年,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标志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
B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标志中国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C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D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标志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
A.AB.BC.CD.D
2023-10-06更新 | 759次组卷 | 3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夯实根据地乡村治理的领导力量。工农红军撤到边界各县之后,迅速行动起来,通过发动组织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斗争,在此基础上,边界各县、区、乡各级工农民主政权逐步得以建立。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没有土地革命就不会有人民的支持,特别是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后,毛泽东对土地革命的开展给予高度重视。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也促使毛泽东进一步思考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治理问题,特别是进入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对农村治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调整根据地的治理政策,但调整变化的中心非常明确,就是始终围绕着如何保障革命的胜利而实施对根据地的有效治理。

——摘编自邱春林《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的百年变迁与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乡村治理。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基督宗教宣扬原罪说,认为任何人生来带着罪性,只有相信承担世人罪孽的耶稣基督,才能从罪孽中被拯救出来。他必须通过教会代为向上帝祈祷、转达信徒的心愿。而马丁·路德则告诉人们,只要你虔诚地信仰上帝,就会获得赦免。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冲击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批判了君主的专制制度
6 . 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列强看来,与其等着一味守旧的清政府最终被革命推翻,不如督促清政府实行改革以保持甚至扩大它们在华的既得利益。正是基于此,清末新政出现了。按该学者理解(     
A.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工具B.新政具有民族救亡的色彩
C.改革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D.清末新政顺应了历史潮流
2023-09-17更新 | 573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初的话语转换

20世纪初,中国一些书报上出现了大多由日本书刊上引译过来的时代、世纪、帝国主义、民族主义、民族国家、民族建国主义、无形之瓜分、文明排外等新话语,以及“二十世纪之世界”“二十世纪之中国”和“今日已二十世纪矣,我同胞国民将何以自处?”等新话题。   

发表时间出处内容
190012《开智录)第一期世界文明之运,播于全球,独立之钟,鏗鏗然觉醒我国民之大梦,诚生死存亡盛衰之时代也
1901《译书汇编》(义和团)“有一种率真精神”,又“可怜可惜”其“无智无谋”,“不知世界大势,不知国际典礼,不知对外方策”
19013未了生《义和拳》《开智录》第五期)文明地狱野蛮……傀儡争存魔鬼现,喇叭吹起睡狮眠。自由潮汐新中国,独立风云壮少年……

——据刘学照《细流惊涛:千古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


提取材料信息,评述20世纪初中国言论界话语的转换。
2023-04-28更新 | 254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2023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规范限时训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柑橘的原产地之一,5000年前就在长江流域种植。柑橘作为一种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水果,早期的消费形式之一是地方以土贡的形式送达中央以供食用。西汉设置专职官员“橘官”以保障皇室的柑橘供应。随着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宋、金皇室都将柑橘视为珍果,引领了社会柑橘消费的风尚。从江南到百越,从川陕到中原到处都有柑橘生产。明代,柑橘品种大量增加,并出现了第一个外来柑橘品种——波斯橘。葡萄牙人从我国华南将柑橘的品种之一甜橙引入欧洲,并于1565年传到美国佛罗里达州。

———摘编自曾云琦《中国柑橘历史与文化价值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受到美国花旗广柑的倾销和地主高利贷的剥削,农民大多无力经营,大量砍伐柑橘果树,再加上果树病虫害日益猖獗,柑橘成片死亡。新中国成立前,全国柑橘产量下降到10万吨左右。新中国成立后,柑橘产地掀起了爱国增产的高潮,政府还提出了果树上山下滩的发展方向。1952年柑橘产量恢复到21.55万吨。1984年后,国家放开了对巧橘等作物的计划管理,各地相继发掘、培育、更换、推广良种,推动了我国柑橘产业的发展。除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外,我国每年均有一定量的巧橘鲜果及制品出口至国际市场。

——摘编自王川《中国柑橘生产与消费现状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种植利用柑橘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前后种植利用柑橘存在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我国种植利用柑橘的历史启示。
2023-04-13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卢梭并不认可启蒙思想家的怀疑精神能够把人们的心灵从对自然、对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的说法。他认为,人们过度依靠理性,就必然失去了自由的意志和过上自主而自然生活的可能。理性只适合用以建立一种人为的政治社会,而不适用于培养自然的习性与美德。”据此可知,卢梭(     
A.主张用情感取代理性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
C.注重自然情感的驱动D.试图调解理性与神学的矛盾
2023-03-24更新 | 2059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下表是宋朝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溢出”的有关记载。这些现象
文献记载
《夷坚支癸》卷5
《神游西湖》
江南东路“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为翟氏田仆,每以暇时,受他人厢佣,负担远适”。
《夷坚支景》卷5
《郑回答》
“郑四客,台州仙居人,为林通判家佃户。后稍有储羡,或出人贩贸纱帛海物"。
嘉靖《惟杨志》卷8《户口志》扬州坊郭户绍熙年间(1190—1194)有4226户,到宝右四年达7975户,年增长率为13.4%o,远超同期全国人口年增长率。
A.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B.推动小农经济走向瓦解
C.动摇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导致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2021-05-08更新 | 3036次组卷 | 22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