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200 道试题
1 . 时代与思想
(1)根据下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节选),依次选出相对应的条约。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条约名称条约内容(节选)
“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自应享优例豁除。”
“增开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 10 个城市为通商口岸”
“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2)分别概括下列材料体现的核心思想,并写出该核心思想引领下出现的社会政治运动及相应的代表人物。
材料核心思想社会政治运动代表人物
“以中国之纲常名教,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中体西用CG
“进者存而传与,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
退,而胜者日昌……弱者先绝”

维新思想

D

H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AEI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
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B

F

J
(3)上述表格内容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两大主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2024-04-0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合格考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学年高二上学期合格考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特点如下表所示。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讲的是人与自然相和合。在伦理道德、个体修养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义、礼、智、信”,即仁爱、正义、礼仪、智慧、诚信
在个人进取和担当方面:《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的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则彰显着担当精神。在国家治理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孔子提倡“为政以德”,《礼记·礼运》提倡“天下为公”
在国家形态结构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大一统”,成为中国人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的重要思想文化基础,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摘编自王震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补充表格中空白部分内容并加以说明。(要求:补充内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明中叶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商帮的出现,具有工商业性质的会馆大量出现并分布于各省。下表是山陕商人在部分省份的会馆分布表,据表格信息可知(     
山陕商人会馆分布表(部分)
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甘肃广东河南福建广西安徽河北北京
山西会馆6401702003626
陕西会馆0162881204000019
山陕会馆7156201222811220
总计1334342931234115845
A.会馆建立以共同利益为目的B.商帮的经济实践具有灵活性
C.南北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D.山陕商人经营范围北方为主
2024-01-2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黄石市、宜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基于不同的标准,学界对国际法史可以进行不同的分期。下表是美国国际法学者芬威克关于国际法历史阶段的划分。据表格内容可知,该学者划分国际法阶段的依据是(     
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从古代东方诸国到罗马灭亡
第二阶段从神圣罗马帝国到三十年战争
第三阶段从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到维也纳会议
第四阶段从维也纳会议到海牙和会
第五阶段从海牙和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第六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一战结束
第七阶段从巴黎和会、国际联盟成立到现在
A.各国力量变化B.思想解放程C.经济发展水平D.全球化进程
2024-01-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19世纪城市环境问题初探。小钱同学由垃圾分类想到了历史上的污染问题,并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决定写一篇题为《19世纪城市环境问题初探》的文章。为此,他查找了大量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一   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了一幅反映泰晤士河的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下面有一行文字:

材料二   下表为19世纪世界部分城市人口的统计表(单位:千人)。

城市1800年1850年1880年1900年
纽约6469619123437
伦敦956261847676581
东京800——10501600
莫斯科2503656121000
上海300250300600

材料三   真正令人发指的,是现代社会对待大批穷人的方法。他们被引诱到大城市来,在这里,他们呼吸着比他们的故乡——农村坏得多的空气。他们被赶到城市的这样一些地方去,在那里,由于建筑得杂乱无章,通风情形比其余一切部分都要坏。一切用来保持清洁的东西都被剥夺了,水也被剥夺了,因为自来水管只有出钱才能安装,而河水又弄得很脏,根本不能用来洗东西。他们被迫把所有的废弃物和垃圾、把所有的脏水、甚至还常常把最令人作呕的脏东西倒在街上,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别的办法扔掉所有这些东西。     

——1845年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他不清楚这幅漫画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城市环境问题的材料。请帮他判断这则材料的史料价值。
(2)依据材料二表格,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双选)
A.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B.亚洲国家的城市化起点低
C.世界城市化发展并不均衡D.城市在国家地位日益削弱
(3)东京在19世纪后期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          )(单选)
A.废除农奴制B.废除黑人奴隶制
C.开展明治维新D.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依据材料三,恩格斯认为造成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有(        )(多选)
A.贫富差距问题B.卫生观念匮乏
C.工人队伍壮大D.市政管理的滞后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对19世纪城市环境问题的认识。
2024-01-1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合格考)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唐六典·鸿胪寺》记载,鸿胪寺之职,“掌宾客及凶仪之事,领典客、司仪二署”,“掌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归化在蕃之名数……凡朝贡,宴享、送迎预焉,皆辨其等位,而供其职事,凡酋渠首领朝见者,则馆而以礼供之。”

材料二   地方行政制度变迁的核心就是政区和政府组织层次级数的变化,这一变化集中地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此长彼消的过程。下表是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的层级变化表。

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的层级变化表

时期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
/县、道
/郡、王国县、道
魏晋南北朝郡、王国
隋、唐前期/府、州(郡)
唐后期五代府、州
府、州、军、监
布政使司(省)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直隶厅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指出唐朝鸿胪寺的职能,说出当时与其职能相近的政府机构名称,从民族关系角度简析它们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完成表格并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
2024-01-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市大地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下表是中信出版社《新编中国史》对中国秦汉到隋唐历史阶段特征的描述:

时期特征
秦汉帝国的成立
魏晋南北朝分裂与融合的时代
隋唐世界帝国开明开放
请从上表中任选一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其时代特征(认可、修改或补充上述表格中的特征均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古代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状况。

名称内容
农业区划古代中国分为北方____农业区和南方____农业区
耕作方式商和西周时期,实行农夫____;战国以后,随着____、____的推广,形成以男耕女织为特征的个体小农经济形态
农业政策为了巩固统治,秦以后的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灌溉系统秦国的____、西汉的____渠都是水利工程的代表
农业模式逐渐形成北方____和南方____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1)上列表格共9个空格,完成6个空格。
(2)试对小农经济、重农抑商(二选一),进行历史解释。(要求:解释具体明确,简明扼要,切中要害,逻辑清晰)
2024-01-1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中世纪世界主要文明圈的一些发展情况,表格说明(       
东亚文明圈 鉴真和尚6次东渡,终于弘法日本,不仅带去了佛法,而且带去了中国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阿拉伯文明圈阿拉伯地理学家到各地旅行,编成了30册的巨著《黄金草原》,书中记载了从东南亚到印度再到地中海的香料商路和文化交往之路。
基督教文明圈 中世纪诸多圣地吸引着朝圣者,朝圣甚至发展为一种经济。
A.文化交往伴随着物质交往B.各文明圈内具有同一性
C.商业在各文明圈缓慢发展D.世界性商贸体系已形成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有几个重要的里程碑,如下表所示。

会议主要贡献具体介绍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等

描绘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制度蓝图
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基本政策和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建设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

中共八大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以中共八大召开为标志,中国逐渐构筑起社会主义制度 的四梁八柱。在国体方面,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在基本 政治制度方面,继续保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的新起点
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我们党对制   度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1980年,邓小平提出《党和   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   话中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 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制度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进
入新时代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

——摘编自陶文昭《中国共产党制度探索的里程碑》


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中国共产党的制度探索”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言之有理,表述清晰。)
2023-11-2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皖豫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