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6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74年,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创立,其研究视角和会议组织长期为西欧国家主导。二战后,该会议中的亚非学者不断增多,举办地也开始更多倾向于非欧洲国家,并于1973年更名为“亚洲和北非人类科学国际大会”。这些变化(     
A.得益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B.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产生
C.反映了国际秩序的发展趋势D.加剧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清朝官方的基层治理系统逐渐失灵,以乡绅为中心的团练组织成为应对社会动乱的重要力量,民间治理系统开始一枝独大。晚清时期,各种社团逐渐出现,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充当了重要角色。由于内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近代中国的基层社会治理对象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各种各样的新对象涌现。外国势力和新式武器的流入也使原有对象变得更加复杂。清末新政时期,民事开始从刑事法律中独立出来,同时出现了专门法律,基层治理呈现法制化趋势。在地方治理中多地出现多数人参与纠纷、矛盾、冲突的协调和解决的现象。比如1904年5月13日,《岭东日报》报道了广东省澄海县蓬洲所陈氏模仿“自治”的方式,召集宗族成员协商防止赌博的方法。

——摘编自温建钦《近代基层社会治理出现转型》

材料二 土地革命时期,乡村苏维埃政权成为根据地基层政权。苏维埃政权实行普遍选举制度,并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规范的选举程序和合适的选举方法。针对农民对土地的迫切需求,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了土地革命,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乡村苏维埃政权“是我们党建立自己的基层政权的最初尝试”。

——摘编自李增元、伍娟《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基层治理的百年探索历程及基本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基层治理的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区基层社会治理。
3 . 商周时期,王及诸侯方国国君死后普遍实行多代集中埋葬于同一公共墓地的“集中公墓制”。春秋战国时期,以每代国君为中心的“独立陵园制”出现,秦始皇陵则完全脱离秦国芷阳陵区而自成一体。这种变化反映了(     
A.血缘政治的瓦解B.统一局面的形成C.儒家思想的影响D.君主集权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5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形成了城乡二元分离的户口结构。1984年,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准许农民进入城镇务工经商。2000年以来,农村劳动力非户籍异地转移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上述变化缘于(     
A.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B.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废除
C.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D.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024-05-2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5 .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其经营和产品主要为贵族统治者服务的“工商食官”制度逐渐解体,私营手工业和私营商业应运而生。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东周社会经济更加繁荣活跃B.“工商食官”不符合时代要求
C.社会阶级结构呈平等化趋势D.工商业的发展实现了独立化
2024-05-2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咸丰三年(1853年),清政府准许各省征收国内商业税(厘金)以筹集军饷,全国无统一的课征机构及法定税率,地方自定税额,随意征收。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各省以军费浩繁为由,反对裁撤厘金。厘金制度成为清朝的一种常制。这可说明当时(       
A.列强侵略日益深入B.政府财政倚重变化
C.中央权力下移趋势D.地方赋税的近代化
2024-05-1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的领导下,美国诸多大学迅速设立众多地区研究项目,如普林斯顿大学的近东研究、耶鲁大学的非洲研究等。1996年,该机构宣布将重组对博士项目的研究支持,用基于全球问题的新计划取代长期以来按地理界定的资助计划,这一变化(     
A.与美国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B.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
C.得益于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觉醒D.表明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
2024-05-1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新八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津作为近代北方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发展出颇具规模的金融体系,从清末的钱庄、票号,到民国初年的官银号、官办银行、外资银行,金融体系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变化。在这一背景下,天津地区的各类金融机构竞相发行货币占领市场,使货币呈现多样化、竞争化的趋势。中央政府试图采取一些措施规范货币发行,直至1935年币制改革终于将货币发行权收归中央政府。

——摘编自黄丽珍、章亮、李磊《天津近代货币“斗争”回顾与思考》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以前,以英商为主的外商银行纸币主要流通于英属香港殖民地以及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租界区域。19世纪90年代以后,各列强先后在华圈定各自的势力范围,中国沿海和内地区域进一步对外开放,外商银行纸币的流通范围呈现由沿海、沿江各重要口岸租界向各国在华势力范围迅速扩展之势。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天津、汉口等重要口岸租界和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区,外商银行机构林立,英商、美商、日商、比商及中外合办等银行纸币争相发行、混杂流通。

——摘编自蒋立场《外商银行在近代中国的纸币发行与流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天津货币“斗争”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外商银行纸币发行与流通的特征,并说明其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赋税征收以米麦等实物为主,税粮的收支由户部一元化统管。金花银出现后,皇室库房内承运库改以收贮金花银为主。正统年间,78%左右的金花银即占全国税粮总数9%的折粮银,转移到皇宫内库,作为皇帝个人开支。为适应这一变化,正统七年(1442年),户部另设太仓库。太仓库的收入供国家军政开销。为满足皇帝及后妃的奢侈生活,他们除挥霍内承运库收入的金花银外,还经常凭借皇权,向太仓库索取银两。但是,当国家财政拮据时,皇帝却不肯动用内承运库存银。明末,朝廷一方面在全国加派“三饷”,另一方面,内库“银尚存三千余万两、金一百五十万”不肯动用。

——摘编自唐文基《明代“金花银”和田赋货币化趋势》

材料二   19507月,国家将房产税、地产税统一成房地产税,停止对薪给报酬所得税与遗产税的征收;把原有的1000多个货物税征税品目缩减至358个,还将原规定按5%的税率缴纳税款的纳税对象标准从全年所得额未满100万元者扩大至300万元(相当于第二套人民币300元)者;同时,将累进税率的累进级数由原来的14级增加至21级,并规定全年所得额为1亿元者适用30%的税率。19509月,国务院决定新解放区按照每户农业人口的平均收入累计征收农业税。年收入低于150斤者可以享受免征农业税的优惠;超过150斤者,按照3%—42%的税率累进征收农业税。

——摘编自陈平花《中国税收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深化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正统年间赋税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0年我国税制调整的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税制调整的作用。
2024-05-0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10 . 下列为南朝与北朝控制范围的变化示意图。这些变化,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北方统一南方趋势明显B.南北之间的差异性增强
C.北方经济得到全面恢复D.北方政治局面较为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