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
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B.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形成
D.民族解放运动迅猛发展
2018-08-2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4课 两级对峙格局的的形成 练习
2 .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在一则广告中说:“37.6万”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器公司,美国近乎每一个公民都是资本家。这是美国的典型现象,也代表了二战后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状。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企业的决定权掌振在人民群众手中
B.资本家拥有企业的全部所有权
C.企业的经营权由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享有
D.企业的股票呈现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关于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美国推行单边主义
B.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C.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D.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018-08-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对于当今国际格局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两极格局解体
B.多极格局趋势出现
C.“一超多强”
D.美国独霸世界
2018-08-2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2019-01-30更新 | 1314次组卷 | 12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第9周历史文科晚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2019-01-30更新 | 1239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4课 两级对峙格局的的形成 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73年3月,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3月16日,欧洲共同市场九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材料表明
A.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B.欧元的出现冲击了美元的地位
C.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了崩溃
D.苏联的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
8 . 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已渐趋明显,能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①欧共体在国际事务中“用一个声音说话”
②不结盟运动已正式诞生
③中国已行使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利
④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丧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8-08-2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练习
9 . 有关资料表明,目前美国向世界上140个国家和地区出售武器和技术。在目前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地区冲突中,美国向交战一方或双方提供武器。这些事实表明
①国际形势总体上趋于紧张与动荡
②现代战争的根源在于霸权主义
③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已经终结
④美国对一些地区冲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2018-08-2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七单元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测试

10 .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建构和维护国家统治秩序的准绳。阅读下面中国不同时期的法律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秦律规定:“盗陟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秦律》反映了秦朝封建法制的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秦律》有哪些进步?

(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特点?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法律的发展趋势。

2018-09-04更新 | 46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