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代以后,雕版印刷的图书数量逐渐超过手抄、石刻拓印等方法制作的图书,从前分散于民间的只刻印一些日用小品短文的小作坊逐渐发展为集中大规模地印刷成套经典书籍的大工坊。这些变化
A.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传承B.阻断了儒学世俗化趋势
C.推动了造纸技术的革新D.反映了佛教文化的普及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货输入总值,1842年为426万元,1845年,达到1053万元。由于运到中国的棉毛织品销路不广……从1846年起,英国输华商品量开始减少。1846年到1855年的十年间,除了1851年、1852年两年外,始终没有达到1845年的水平。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二   伦敦和利物浦的商界……希望:自18421844年签订的条约应予修订……中国关税应予重订;另外,所有的外国人均可进入大多数的港口,甚至可以沿河道和运河深入中国的内地。

——《两个世界杂志的年鉴》第7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42一1855年间英国输华商品量变化的趋势并且说明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

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年份国民经济比例(%)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6021.826.152.1

材料二   1978~2006年我国三大产业GDP变化的比较(%)

   1955~2000年美国三大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资料2007年国家统计年鉴)(资料《世界经济》编辑部等)

材料三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使主要发达国家相继经历了战后以来规模较大的结构性调整。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美国最先进入以信息产业发展为主导的后工业化发展时期。

——马莉莉《战后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比较》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当时产业结构的特点(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针对当时的产业结构状况,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二,对比中美两国产业结构,指出我国产业结构仍存在的问题。结合材料三,谈谈我们该如何应对。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发生了很多变化:
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1954年宪法规定了公民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
第二阶段,1958年~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1958年和1959年的户口制度对人口流动作了严格限制。1975年宪法取消了关于迁徙自由的条款。
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为半开放期。1984年制定的《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是对户籍政策的重大调整,人们对户口问题的认识有了新变化。
2010年5月,首次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全国各省区市都已研究制定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25个省区市发布了居住证实施办法,2016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1.2%。实施居民身份证“三项制度”以来,办理异地居民身份证500余万张,2016年又有143.5万的无户口人员登记上了户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和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
2018-04-20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份历史周末试题试题
5 . 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学习、研究经济史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比例的这些变化,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工业方面出现了怎样的新气象?并分析出现这些新气象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分封制度取代郡县制度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2023-01-09更新 | 222次组卷 | 115卷引用:山东省梁山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周末练
7 . 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①社会矛盾:北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②有利条件: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为北方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民族交融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个人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改革措施迁都洛阳,改籍贯
移风
易俗
①服饰: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
②语言: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____
③姓氏:改鲜卑姓为____
④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意义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2022-09-2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前的传统中国是一个自以为世界中心的封闭体系,其基于“天下共主”理念的中央王朝,都把自己凌驾于万邦之上,而把周边地区的国家和部族视为“藩属”或“夷狄”。这些藩属国必须按时向中央王朝“进贡”,得到本朝天子的“册封”后,才能取得合法统治地位。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以中央王朝为中心,以四夷为外服,以“朝贡”为理想图式的“华夷秩序”。美籍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儒家意识的天下一统帝国,传统上不维持任何西方所理解的平等外交关系;也不承认有任何对外事务,只认为有藩务、夷务或商务”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材料二   近代以来,经过长期的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中国政府在被动应付中寻求主动,从探索性地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开始,又经过清末十年基于“外务部”的外交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体制的残迹,为民国外交体制奠定了基础”,终于形成了基本上符合国际外交通例的近代化的中国外交体制。国民政府外交部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行政模式,完成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形式需求,但中国的分裂状态与国际地位并未发生实质性转变,致使这种近代化的转型还远远不能完成。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外交“华夷秩序”观念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的变化趋势,并对中国近代外交进行评价。
9 . 顾兆熊在1919年5月9日《晨报》“评坛”栏发表了一篇名为《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之示威运动与国民之精神的潮流》评论。他认为“吾观此次学生之示威运动,似青年之精神的潮流,已有一种趋势……则将来之社会,必可转病弱为强健也”该学者意在强调五四运动(     
A.以社会的运动改造社会B.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找到了社会改造的途经D.拉开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帷幕
2021-10-11更新 | 387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十二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10 .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僧侣们把印度语中的“达摩”翻译成“道”,把印度语中的“涅槃”翻译成“无为”。在鼓励禁欲生活方式的同时,他们宣扬说有一子在寺院出家,其家族十代人都会得到解救。这表明佛教
A.成为主流意识形态B.崇尚“清谈”的社会风气
C.呈现出本土化趋势D.追求三教并行的目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