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简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的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
2018-08-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高二年级岳麓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时练习

2 . 自近代以来,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睦邻关系尤为令人深思,为今天提供了历史的教训。

材料一   对于海峡对面正在发生的巨大变故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相信“两国人民”一定会有相同的要求:希望向法兰西伸出援助之手,以平息暴乱恢复原有的和平。

……暴徒的行径正在不断升级以致为我的行动提供了合理可靠的依据。我们要为实现和平的行动就要开始了。

——1793年英国首相威廉.皮特(小)

材料二   现在是应该分清敌友的时候了,虽然目前我们有选择的余地。是向左,向右?……他们应该成为我们的朋友——对付敌人.这样更有利于采取主动而把握对未来世界的控制。

——1903年英国首相贝尔福

材料三   我们非常同情您及您的国家在战争中所遭受的得不幸,而且理所当然应该得到补偿。……我个人也非常赞同维尔逊先生关于“对于德国的惩处应限定在不致成为其复仇的借口”的忠告。因此建议总理重新考虑您的计划。

——1919年劳合.乔治对克交谈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两国人民”应该是指哪些阶级或阶层?并指出英国采取军事行动的企图。

(2)分析指出英国首相贝尔福讲话的主要背景。以史实说明英国所采取的行动是否“把握了对未来世界的控制”?

(3)材料一材料二体现了英国对法国政策的什么变化?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英国怎样相同动机?分析这动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4)结合所答谈谈你阅读后的感受。

2018-08-21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七单元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测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经济学界与伦理学界一直存在这一论题,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孙中山给我们以重要启示。他认为只有进行政治革命,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才能够保证人民参与经济的平等权利,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孙中山强调实行“平均地权”能够有效地防止贫富悬殊的扩大,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使民生得到较好的改善。孙中山认为当时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是患贫穷,不是患不均,主张振兴实业、实现国家的现代工业化以此来获得经济快速发展。1924年,孙中山指出在私人资本制度的存在下是无法实现分配公平的,“节制资本”可以预防资本的垄断,实现分配正义。孙中山强调公平不能以牺牲效率为代价,认为维护社会公平也是提高经济效率的方法之一。孙中山借鉴这一方面西方的成功经验,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两者兼得的关键。

——摘编自汪荣有《孙中山经济伦理忠想探析》等

材料二   平等与效率之间的权衡是当代“福利国家”面临的最重要课题。1945年,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在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遵循“最低原则”“普遍原则”和“责任原则”着手建立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1948年宣布建成世界上首个“福利国家”。政府给公民的津贴与补助,名目越来越多,几乎包括了“从摇蓝至坟墓”所需的所有福利项目。1960年,英国社保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到1983年,达到13.1%。但以“福利国家”模式为核心的社会治理体系难以为继。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保守党政府开始调整自己的角色,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向“基本安全网”方向转化,不再承诺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负责解决少数人的特殊困难。撒切尔政府把减轻税收作为重振英国经济战略中的一项重要政策。政府还将一些国营企业私有化,积极鼓励私人开办新企业。在这些措施下,社会成员在收入与财产上的差距拉大了,但经济显著增长。

——摘编自易梦红、佟家栋《平等与效率间的再权街》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关于公平与效率的主要主张,并予以简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公平与效率的权衡方面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公平与效率的认识。

4 . 阅读下列关于西方人文主义思潮的几则材料

材料一   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后被称为“普罗塔戈拉命题”。这一命题以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与运动发展为基础,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把社会或国家理解为个人的集合,强调个人选择,这就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对当时流行的“神意”说提出怀疑。因为人是具体的个人,如果每个人都有其判断事物的标准,就等于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材料二   苏格拉底提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即知识”(或“道德即知识”)。其涵义是,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正义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普罗塔戈拉的观点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

(2)与普罗塔戈拉相比,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何发展?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个人自由的认识。

2018-08-25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高中必修三 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列材料:孙中山对救国思想的探索变化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经国之大本也。……(日本)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摘自1894年6月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材料二“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自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材料三“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

——摘自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材料四“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

——摘自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演讲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孙中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有何不同?

(2)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政策?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孙中山革命的一生有何认识。

2018-03-0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6 . 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如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人物人物速写
①康有为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②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③魏源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④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⑤林则徐民族英雄,领导了禁烟活动
⑥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著有《变法通议》
⑦李大钊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⑧曾国藩创建“湘军”

请回答: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概括他们分属哪一派别,并按派别将其分为四类(不用写人名,只写编号)。

(2)概述这第三第四个派别人物对于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有何特点?出现这样的历程原因是什么?

(4)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在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

2018-04-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20周历史文科晚练

7 . 自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提炼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3)依据材料三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2017-11-0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周历史(文)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的文化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指出明清小说产生的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的趋势,并谈谈你的认识。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   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尺的小动物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美]斯塔夫里阿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总之,在18世纪中叶以前,自然科学研究主要是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经验方法达到记录、分类,积累现象知识的目的。在18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19世纪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开始都是以假说形式出现的。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三次危机与突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人文主义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
(2)材料二中“牛顿的物理学”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指出其思想价值。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前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和分析,谈谈思想解放与近代自然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
10 . 阅读下列材料:

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为奴隶。

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请回答:
(1)以上法律条文能否真正限制贵族的特权?为什么?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十二铜表法》的看法。
2016-11-18更新 | 312次组卷 | 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