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21-22高二上·北京房山·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新中国成立后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先后历经5次调整。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每月800元,此后分别调至每月1600元、2000元、3500元,至2018年调至每月5000元,并进行包括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在内的专项附加扣除。这些变化表明
A.个税征收呈下降的趋势B.个税征收制度更加完善
C.国民生产总值极大增长D.居民贫富差距基本消除
21-22高二上·北京房山·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列对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15世纪至19世纪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变化表(单位:百万)
时间中国印度欧洲非洲撒哈拉以南拉丁美洲
1400年7074526036
1600年1101458910410
1800年3301801469219
A.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人口呈上升的趋势
B.近代殖民活动影响了拉丁美洲的人口结构
C.撒哈拉以南人口变化的根源是传染病入侵
D.殖民侵略导致亚非拉人口下降与生产破坏
2022-02-08更新 | 1024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北京专用】
2022·上海嘉定·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交通与社会变迁

某校历史社团欲举办一场“交通与社会变迁”展示活动,拟定了下表中三个专题。

专题图片交通中心交通特征经济社会
地上本无路
A.半坡先民狩猎复原图
古道天涯远
B.两河流域双轮车示意图
天涯若比邻
C.1919年德国生产的全金属民航客机
拓展领域,提升速度

(1)请你将下列内容前的字母填入表格中对应的位置。
A.人工铺设   B.各工商业城市为中心   C.以居住地为中心   D.工业社会
E.农业社会   F.以首都及各地方治所为中心   G.天然道路   H.原始社会

材料三   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

——《英国通史》

材料四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


——根据《武汉市志·城市建设·公用事业》编制

材料五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

——吴蔼宸《华北国际五大问题》


(2)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交通变迁对人类社会生活哪些方面的影响?

(3)以上两幅地图信息反映人类交通方式、布局、功能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021-12-29更新 | 291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北京专用】
21-22高三上·北京石景山·期末
4 . 春秋战国时期形势图

(1)比较图1、图2、图3,并结合所学指出春秋至战国时期形势图的主要变化及其反映的趋势。
(2)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以商鞅变法为例,分析战国时期诸侯国变法图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021-02-01更新 | 53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北京专用】
20-21高二上·黑龙江哈尔滨·阶段练习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辉煌时代。这个时代中国形成了自具特色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出现的原因有几点:首先,秩序的变化使得过去天经地义、不言而喻的“知识”和“思想”不再拥有不言自明的权威性,重新建立思想与知识对于世界的有效解释,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其次,王室的衰微使过去独占的文化、思想与知识流入诸侯的领地,而诸侯国的长期稳定和富庶则逐渐生养了一批新的文化人,这些文化人在王朝格局中地位的上下移动,使他们的思想和知识处在变化之中;再次,“知识——思想”体系在不同职业的文化人中,有不同的侧重点,王官失守之后,文化人的分化则使“知识——思想"也在分化之中,并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流派。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贾谊是汉初儒家的代表人物,但他的思想呈现出明显的“驳杂"性特点,既有法家渊源,道家痕迹,也包含阴阳家的成分。此外,墨家思想以及在战国大显其道的纵横家思想等,贾谊也都有所汲取。但毋庸置疑,贾谊学术思想的本质属性还是归于儒家,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摘编自汪高鑫《汉初儒学思想的“驳杂”性特征——以陆贾、贾谊为中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自具特色思想体系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贾谊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19-20高二下·北京海淀·期末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以上两税法的背景资料,并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背景资料:两税法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cu)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徒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资治通鉴》卷 226

材料一 两税法推行后,有人批评说: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陆贽(身为宰相)《翰苑集》卷 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 不许暂逡巡……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白居易集》卷 2《重赋》

材料二 今天看来,杨炎创行的两税法的确有着界标性的意义:

其一,征收对象面扩大了。即使不增加每户每亩的税额,国家的收入也会增加,这便从大背景上减缓了中下层平民的税役负担。

其二,更主要的,是改变了租庸调征收以人丁为本的方式,实行以土地为依据征税的新方法。地税是履亩而税,户税虽然按户征派,但分户等高下,户等又依据资产主要是王地多少来划分,事实上也是依据地亩而征;分夏、秋两次征收,以适应当时大部分地区普及二作制的情况,也反映出两税与地亩的密切关系。这个变化是由于均田制崩波后各民户土地占有不均,并且悬殊越来越大的实际情况导致的,杨炎的主观目的是保证税收的顺利实现,在客观上却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不仅仅是因为科税由人丁转向地亩间接地松弛了官府对人丁的人身控制,也不仅仅是因为改变了以往各民户占有土地数量不同而租调无差别地征收的弊病, 使中下层农民减轻了负担,使税收趋向合理化,这只是对当时的积极作用;更应看到的是, 按地亩征税顺应了税制发展的历史趋势,结束了汉末以来赋役制度的混乱状态,并为宋代以后的税制理顺了方向。

——曹大为、赵世瑜等《中国大通史》


阅读材料,谈谈你对两税法不同看法的认识?(逻辑清晰,史论充分)
21-22高二上·北京房山·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赋税制度的变迁

材料一   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一种粗绸)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旧唐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康熙帝说:“致治之道,民为最要,凡是与民生有益,即益行之。”于是在1712年,他以康熙五十年丁册为准,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此后“勿增勿减,永为定额”。雍正时,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到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成为清朝统一的赋税制度。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税在相当长时期内,一直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为我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农业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从1990年起,国家开始抓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2000年,国家决定安徽省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开。2004年,国家决定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并提出五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的目标。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决定自200611日起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一个在中国存在了2600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中国成就档案:正式取消农业税》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内容,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康熙年间到雍正年间赋税制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简述唐朝到明清时期赋税制度的发展趋势。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要评析中国取消农业税这一历史现象。
2022-02-08更新 | 348次组卷 | 12卷引用: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北京专用】
2022·北京房山·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列对《1980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人口与国民生产总值情况统计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国家或地区人口/百万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
美国2281136025900
苏联265455012050
日本117989011570
欧洲共同体31729070
法国54117306330
联邦德国61135908280
英国5679204430
意大利5764803690
中国9804504410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两极格局之下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C.美苏争霸中苏联始终处于守势的经济根源
D.欧洲已经具备了完全摆脱美苏威胁的实力
2022-05-17更新 | 319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下)【北京专用】
21-22高二下·天津滨海新·阶段练习
9 . 文化在碰撞中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亚历山大远征之前,对希腊人的经济活动来说,地中海东都是一个死胡同,由埃及人、腓尼基人和波斯人互相猜忌地把守着。在远征之后,希腊人的经济活动找到了一条通往中亚、印度、阿拉伯和非洲东岸各市场的康庄大道。

——【法】杜丹《古代世界经济生活》

材料二   如表所示为近代以来国际人口迁移情况。

150031850185031945194532000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1850年,贩卖黑奴约为1500万人,为白人移民的4~5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人,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人1960年迁移人口325万人,1974年为947.5万人,198531990年迁移人口年增长率为2.59%

——摘编自邬沧萍《世界人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以来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文化交流的认识。
2022-04-10更新 | 45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碰撞(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北京专用】
21-22高二上·北京西城·期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祖宗之法”在宋代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宋朝历代君臣对此都极为尊崇。

材料一   两汉、李唐时期,都有“祖宗之制”之类的说法;赵宋则有“祖宗之法”一说。宋代祖宗之法形成于太祖、太宗时期。当时很多人认为赵宋王朝很可能是继“五代”之后的“第六代”,新政权转眼间就会随风飘散。同时,辽朝也对中原虎视眈眈。由此,后来被宋太宗总结为“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祖宗之分”便应运而生,它强调保持对于意外事变的戒惕心态,强调防范纤悉,同时保证政治的稳定。

——摘编自邓小南《祖宗之法》


(1)阅读材料一,从中央和地方角度说明“祖宗之法”在制度方面的具体体现。

材料二   对于赵宋的“祖宗之法”应该做出更为理性的分析。只有将其置于特定的社会政治情势下,才能把握其合理内核及演变趋势,充分认识其对于宋代政治所具有的的实际意义。

——邓小南《祖宗之法》


(2)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宋代“祖宗之法”的认识。
2021-12-26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北京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