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
(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加试题】选官用人制度的演变事关国家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县郡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引自李明《浅论世官制向职官制嬗变的历史动因》

材料二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梳理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的时代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隋朝创新科举制的社会原因及积极影响。

2018-04-28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瑞安中学2018年4月历史选考特训卷

3 . 梁思成说,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古代,最高等级的城市为国都,城方九里,县城通常为三里。平遥古城城方三里,正是这一“礼”制等级的完整范本。在布局上,遵循严格的“左祖右社”、“左文右武”、“上下有序”的城市礼制程式。高耸古城中央的市楼能够“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城里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采用了与山西自然环境相契合的窑洞(砖拱顶)式建筑结构。

—摘编自曾晓华《从西安到平遥》等

材料二徽州古村落利用天然的地理形势进行设计,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空间。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徼州古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民宅所建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风,无形中将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入其中。民居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的生存空间,形成左右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住家格局。

—摘编自王星明《徼州古村落》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建筑活动”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中的“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指出各自的“范例”所在。

(2)概括上述“建筑活动”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性,并援引材料予以佐证。

(3)从传承民族文化的角度,说明保护、开发此类古建筑的基本要求。

4 .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精神。”
——德军参谋总长小毛奇(1914年8月)
(1)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观点和意图。
(2)试从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简要批驳上述观点。
(3)针对21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新挑战,我国应坚持怎样的立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