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生物学家认为,自哥伦布大交换发生后,生物系统中曾经截然不同的地方都变得相似了。……“冒烟的草叶”是第一个扩散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产品,成为大交换浪潮的浪头。大交换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

——据吴于廑《世界历史》【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等整理

材料二   美洲历史通常被说成是欧洲人来到一片几乎无人居住的荒野。但是数个世纪以来,大多数外来者都是非洲人,而这片土地并不是空荡荡的,而是住满了数以百万计的原住民。……当教科书开始认识到这一半球中的大多数人口的构成的时候,这些人也大都被描绘成欧洲人扩张中的无助的受害者: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的袭击到来之前逃跑,非洲人被套上枷锁在种植园中被鞭子驱赶着劳作。……奴隶制迫使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和印第安人忍受痛苦而悲惨的生活,迫使这些地区卷入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摘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1)指出材料一中“冒烟的草叶”的传播路径,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5、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打破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闭关自守状态的一系列重大转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归纳殖民主义者暴富的重要途径,指出16世纪第一批被掠贩非洲黑人的命运。
2020-01-09更新 | 4986次组卷 | 59卷引用:课时45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选必3-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杭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有人者(君主)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梨洲(黄宗羲)之学,自然以阳明为根底.他一生无日不做事,无日不读书,独于静坐参悟一类功夫,绝不提倡。梨洲不是王学的革命家,也不是王学的承继人,他是王学的修正者。

——摘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1)根据材料一,比较王阳明学说与朱熹学说的不同点,归纳王阳明思想的社会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政治理想。根据材料三,说明黄宗羲是"王学的修正者"。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解释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的表现。
3 . 价值
(1)具体表现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____和精神动力。
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③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
④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2)综合认识

材料 从多元文化建构来说,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贡献,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构建世界文明新秩序的过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必定能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它蕴含了中国古代优秀的思想理念,倡导了合理的人生价值观,培育了积极的人格境界论,体现了健康向上的民族文化精神。具有这样优秀品质的文化,必会受到世界的普遍关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被当今各国思想家、政治家以及社会大众引以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国人认识祖国历史文化传统的价值,树立民族自尊心,培育民族精神,还可为中华文明融入世界、走向世界,提供强大有力的精神支撑。

——引自张造群《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根基
思考:依据材料,归纳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①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构建多元文化体系和世界文明新秩序。
____
____
④为中华文明走向世界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2022-09-2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4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选必3-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中外农业科技史专家的研究结论,人类在渔猎、采集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只能养活2人;进入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50人;进入连续种植的农业文明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1000人,而在资本技术集约型经营的现代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供养的人口猛增至5000人……世界农业现代化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历史演进过程

——摘编自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探究:根据材料,归纳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2022-09-2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7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选必2-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5 . 中世纪西欧伦理与教化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在神学统治的年代,盲目信仰、禁欲主义成为至上的美德和追求,人类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生活。

——张成岗《从神本到人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解读》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中世纪西欧伦理与教化的特征。
2022-09-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3法律与教化-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6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综合认识

材料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的,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思考
(1)据材料,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1)特点:
____
②内容具有丰富性。
____
④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
⑤时间具有长期性。
(2)积极影响
____
②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2022-09-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7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选必2-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7 . 综合认识:

材料一 正是儒家文化注重德治,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主要宣扬和倡导一种绝对无偿的进贡以体现对国家的忠心,使得古代中国的治税思想具有明显非法制的性质,剥削阶级往往以赋税为名进行横征暴敛。

——摘编自《中西方税收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税收的特点。
____;
②缺乏法制观念,随意性较强;
____

材料二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征收),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明史·食货志》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
①内容:
a.____;
b.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
c.____
②意义:
a.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
b.____
c.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以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2022-09-2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5货币与赋税制度-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8 . 中国古代法律建设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中国成文法传统源远流长,从《法经》到《唐律疏议》,再至《大清律例》,一脉相承,沿革清晰。除律外,令、格、式、典、敕等也是国家制定法的重要形式,这些法律形式虽名称不一,但在法的效力渊源上基本相同,都是由皇帝和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发布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为了维护至上的皇权和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统治者采用各种手段强化政治控制,因而以惩恶为目的的刑法被特别强调,刑法体系既发达又严密,而对维护封建统治作用不大的民事行为,统治者则不够重视,涉及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较少。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法律建设的特点。
(1)____
(2)国家法律形式多样,体现国家意志。
(3)____
(4)刑法体系发达,民法发展滞后。
2022-09-2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3法律与教化-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35一位英国人撰文评价东印度公司采用公开考试竞争原则选拔文职人员时说:“这种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在印度的充分发展预示着或许将来有一天它会像火药和印刷一样在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①。”1836英国观察家默德赫斯特在著述中说:“假如我们的文职官员和副职官员在得到委任之前,能够采取某种三级考试的选拔,那么他们就不会经常出错了。”19世纪中后期②,英国政府颁布了两道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③,逐步建立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强化培训知识更新等颇具西方特色的近代文官考试制度④,并被其他西方国家纷纷效仿

——据马桦《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研究》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探索的特点。
10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____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2)改革开放新时期:先后开展了“____”运动、文明创建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中共十八大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