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方汉人大姓与鲜卑政权之间,以实质上的共生关系维持了一个相当稳定的朝代;汉文化与鲜卑文化之间,有密切的涵化过程。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及全盘汉化,当然是一个高潮。 同时,草原文化对于汉文化的冲击,也留下相当深远的影响。 生活起居的方式,由席地而坐转变为据案坐倚,就是一例。这一文化涵化的过程中,自然因胡汉通婚之普遍,人口的血缘关系也有所融合。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文化与鲜卑文化”之间“涵化”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材料二根据藏文史书《藏汉史集》记载,忽必烈即位初期就派官员进藏,按照各地道路的险易、土地的肥瘠以及人口的多寡,仿照汉地驿站制度,在从青海的汉藏交界处至萨迦设立了27所驿站,其中乌思藏地区设有11所,由中央直接派官员管理。后来又设立军站,特为军事行动提供方便。驿站的设立,是元朝对西藏地方和其他藏族地区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之一。

——摘编自人民日报专访《西藏始终置于中央政权有效管辖——访西藏自治区社科院研究员、国际藏学会理事巴桑旺堆》(2008.04.29)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的驿站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当时设立这些驿站的重要作用。

材料三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引自习近平《在2023年10 月27日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讲话》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高度重视”民族关系问题,请结合所学列举两例作为其佐证。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并简述中共十九大将其写入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意义。
2 . 《史记·平准书》记载,“今半两钱法重四铢,而奸或盗摩钱质而取鋊,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B.政府垄断铸币权以增加财政收入
C.破产农民沦为盗贼或流亡D.汉武帝改革币制以巩国家的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希腊神话传说,克里特岛之王米诺斯修建了一座迷宫来幽禁一个半人半牛的怪物。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在克里特岛发掘出一座宏伟的宫殿,依据上述传说,该宫殿被定名为米诺斯王宫。该宫殿的发掘证实了早在公元前6000年就有人在该岛上居住的记载。这表明(     
A.文献记载须与考古发现相印证B.考古发现更新了历史认识
C.神话承载着人类对历史的记忆D.神话可以鉴别文献的真伪
4 . 一些国外学者认为夏朝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中的朝代,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支持。而国内的大多数学者则认为夏朝作为中国最早的朝代,它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目前,诸学者置疑夏朝存在与否的理由是,虽有《史记》等文献,但内容相对简略,缺乏夏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详实的记载,也没有明确的统治者列表,……君王陵墓等。以上信息表明(     
A.化解国外学者质疑还需更详实的史料支撑
B.文献资料在证实历史真相时难以发挥作用
C.历史研究鼓励百家争鸣,大胆假设和求证
D.考古发掘是探求夏朝是否存在的唯一途径
2023-12-05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东汉时期,史籍中出现大量“猛虎渡河”、“飞蝗出境”和“盗贼止息”的记载,以此表彰良吏施行德政。这种书写方式在随后的史籍中被广泛应用。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史事记载有程式化趋势B.皇权集中规范官吏任用
C.政治腐败导致贪官横行D.儒家思想受到佛道挑战
6 . 《东京审判法庭证据》记载:在内蒙古和内蒙古以外的华北地区制造自治政权……在华北是要使这五省脱离南京政府,建立一个在日本领导下同伪满洲国有密切关系的特殊区域。与该事件联系最紧密的是(     )
A.日本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B.国联提出了国际共管的方案
C.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国民政府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2023-09-1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宁波保国寺《寺志》记载,东汉世祖时骠骑将军张意之子中书郎张齐芳隐居于灵山,后舍宅为寺,初名灵山寺。唐武宗会昌年间拆毁寺宇,勒令僧尼还俗。唐僖宗广明元年复寺,并赐名为保国寺。该寺的由来与毁建反映了(     
A.佛教在中国完成了本土化B.佛教对中国儒家文化的改造
C.佛教融入中国的曲折历程D.中国文化对外的辐射力增强
2023-11-10更新 | 363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在《左传》的记载中,面对叔向的反对,子产只回应了一句:“若吾子之言,侨(子产自称)不才,(考虑)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关于子产铸刑书说法正确的是(     
①体现社会阶级的新变化②发生在战国时期③标志着中华法系的确立④法治适应时代需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关于老子和道家,教材的叙述是老子为“春秋后期楚国人”,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观点主要“见于《老子》一书”。但有学者说.“关于老子其人,记载歧异……其生活年代可能与孔子同时,但现在所见托其名的《老子》一书则写成于战国时期,有关思想观点的形成要晚于儒、墨学说”,由此认为,道家思想真正产生于战国时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对于有争论的历史观点,需要考古学的进展来证实与证伪
B.教科书的权威性大于学者的观点,故应以教科书的观点为准
C.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澄清
D.历史学应像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提倡百家争鸣,避免价值判断
10 . “色目人”的定义历史上有不同说法。宋人《南部新书》:“大中(唐宣宗年号)以来,礼部放榜,岁取二三人姓氏稀辟者,谓之色目人。”《元典章》记载:山东宣慰司询问中书省“未审何等为色目人”,中书省回复“除汉儿、高丽、蛮子人外,俱系色目人”。后又有济宁路询问“女真人张不花是否是色目人”,中书省答复“合与汉儿一体刺字”。对上述内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是佐证元朝施政随意的第一手史料
B.不同史料导致了历史真相趋向多元多样
C.历史事实应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
D.同一历史概念在不同时期内涵可能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