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随着殖民统治的相继垮台,传统式的纵向联系的统治方式迅速中断,于是拉丁美洲_上层出现了“政治真空”,下层形成了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在这种形势下,究竞谁主沉浮?明显地摆到了拉丁美洲西班牙语各国的各阶级、各集团代表人物的面前,在缺乏政治调节机制下,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成为势所必然。原葡萄牙殖民地巴西与此相反,葡萄牙王室看到巴西独立已不可避免,便甩开葡萄牙议会,与巴西的大地产主、高级军官和天主教会等势力结成联盟,因势利导地宣布了独立,从而避免了出现政治真空,也就避免了考迪罗。

——摘编自陆国俊《略论考迪罗和考迪罗主义》

材料三:土生印度精英推动了一系列印度教改革运动,号召“重返吠陀”,试图将对印度传统文化的解释权从东方主义殖民者手中夺回,赋予《薄伽梵歌》等印度教经典以行动主义的自信、热忱与活力。以萨拉斯沃蒂、蒂拉克、甘地等为代表的土生印度精英提出“司瓦拉吉”(Swaraj,意即民族自治)是印度民族特有的“达摩”(意即使命),号召建立“印度人的印度”。

——陆洋《英属印度的殖民统治、法律移植与民族认同》


(1)结合所学指出拿破仑帝国覆灭的年份。充分利用材料-地图的信息(含图例),概括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政治局势。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9和20世纪的相关史实,围绕“战争对文化的影响”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6-0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重点中学拔尖学生培养联盟2023届高三6月适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勋章     大英政府陆军部寄给张全杭的信封

注:上图是一战结束后, 英国陆军部寄给张全杭一枚“战争勋章”。勋章为铜质,直径3.6、通长15.6厘米,正反面有不同图案,正面为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头像:背面图像为一名手持短剑的骑马士兵,上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马蹄下有骷髅等图案,这些数字和图案表示一战的时长以及战场上的人员伤亡。

材料二 “东北四省与台湾、澎湖群岛为已经失去五十年或十二年以上之领土,而能获得美英共同声明归还我国,而且承认朝鲜于战后独立自由,此皆为国民革命之主要目标与期望,而今竟能发表于三国共同声明之中,实为空前未有之外交成功也。”

声明正式公布后,立即引起国际舆论的极大反响,当地多份报刊纷纷加印版面,刊登三巨头以及蒋宋夫妻的大幅照片,并发表《日本帝国之丧钟》的社评,赞扬“中国在对日作战之地位极为重要”,亦“为亚洲方兴未艾之强国”。

——摘自高素兰编《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等

材料三 十八大以来,周边外交的一个巨大进展就是将中亚和东盟确定为两个优先方向,两个板块,一东一西,一个在海上一个在陆上,体现了周边外交的立体感。中亚和东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两个重点地区,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两个首倡之地。在经贸合作领域, 东盟连续三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自建交起已增长100多倍。地区政策的形成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进展,表明在中国的思维方式里,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动不再只聚焦于中国自身的利益诉求,而是以整个地区的共同利益为目标。更为关键的是,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制度化建设,不断深化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机制。

——摘编自方长平《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就》


(1)从史料载体的角度,指出材料一中“战争勋章”和“信封”的史料类型,并说明其历史价值。结合所学,写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有关中国问题的决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三国共同声明”的名称,并简述“空前未有之外交成功”的具体成果。从东方主战场的角度阐释时评赞扬“中国在对日作战之地位极为重要”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概括“将中亚和东盟确定为两个优先方向”的必要性。结合所学,举例说明21世纪中国在这两个地区参与“制度化建设”的努力。
2024-01-0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班牙、葡萄牙开辟美洲殖民地之后,大批移民带着发财的梦想涌入新大陆。到16世纪末,短短几十年内就有十万白人分散到美洲各地。不过,人口基数大以及后来对屠杀的限制加强,土著印第安还是这种基因融合的主要基础。西班牙、葡萄牙政府为了稳定殖民地社会,鼓励移民与印第安女子通婚,于是在合法的或暴力的结合之下,印第安女子产下了第一批印欧混血的后代。接着,混血人种又与欧洲人、印第安人,或者其他混血者结合,产生了进一步的人种融合。不久,大批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被卖到美洲,逐渐成为人种混合的另一群主要基因提供者。黑人与白人、印第安人、印欧混血人之间都产生了新的混血后代。

——摘编自蔺志强《新旧世界的交汇:大航海时代》

材料二   西方近300年的早期殖民扩张,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重大影响……欧洲的各种家畜(马、牛、羊)、农作物(小麦、燕麦、大麦及稞麦)和水果(橄榄、葡萄)等被带到各个殖民地。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南瓜以及可可等,也被带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

——摘编自马世力主编《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指出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人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新旧世界”的交流内容,并简析其影响。
4 .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艰辛的探索史和抗争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场久远的战争,中国耻辱的近代史序幕,就在一阵一阵枪炮声和呐喊声中拉开了。此后,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着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获得的特权,带着资本主义的“各类成果”来到了中国,在通过口岸及所侵略的地区,从多个方面都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结合所学,写出“两场久远的战争”的名称。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场久远的战争”“影响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的表现。
(2)材料二是某班学生绘制的“近代前期中国各阶层的探索”思维导图,其存在着明显不足,忽略了某些阶级或阶层的努力。请结合所学,仿照思维导图,增加两个重大事件,并且说明增加的理由。(要求:层次清楚,说明部分要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5 . “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严格来说,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要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分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五代时期,政治上有两大祸患:一是心腹之患,即禁兵;二是肢体之患,即藩镇。……为解决“肢体之患”,宋初名相赵普献上了“三大纲领”即“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纲领实施后,“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变化,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

——张其凡《中国大通史宋》


(1)阅读材料一,写出“封建的统一”所指的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秦朝中央与地方政治制度“大变动”的相关史实。
(2)阅读材料二,指出宋初“制其钱谷”的具体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宋初“三大纲领”实施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80天环游地球》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小说讲述了1872年斐利亚·福克先生在伦敦改良俱乐部和会友们打赌,从伦敦出发在八十天内环游地球一周的故事。


材料二:15世纪,德国商人古登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古登堡的印刷厂,最早印制的是拉丁文版的《圣经》印刷效果堪称精美。尽管如此,古登堡本人却没有因为这项技术赚到钱,因为当时绝大多数普通人读不懂拉丁文,所以印刷数量很少。再加上人工和纸张成本高昂,以及与投资人的纠纷,最后,古登堡破产了。到1521年,马丁·路德开始用德文翻译《圣经》,次年《新约》翻译完毕并出版。从此德意志信徒可以自己直接阅读《圣经》而不必再受到教会和神父的控制。马丁▪路德为印刷商们开辟了全新的市场,印刷商们则配合他快速传播新思想,二者相互促进,进而影响后续一百余年的欧洲政治格局。

——摘编自张笑宇《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材料三: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这时,一个巨大的新能源已为人类所获得,而且不久,人类还能开发储藏在地球中的其他矿物燃料,即石油和燃气。……实际上,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请你在答题卡的地图上为小说主人公设计一条环球旅行最佳线路,并说明理由。(要求:在答题卡的地图上用“一”清晰标示。)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相关史实,围绕“技术的力量”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5-07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届高三4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方汉人大姓与鲜卑政权之间,以实质上的共生关系维持了一个相当稳定的朝代;汉文化与鲜卑文化之间,有密切的涵化过程。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及全盘汉化,当然是一个高潮。 同时,草原文化对于汉文化的冲击,也留下相当深远的影响。 生活起居的方式,由席地而坐转变为据案坐倚,就是一例。这一文化涵化的过程中,自然因胡汉通婚之普遍,人口的血缘关系也有所融合。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文化与鲜卑文化”之间“涵化”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材料二根据藏文史书《藏汉史集》记载,忽必烈即位初期就派官员进藏,按照各地道路的险易、土地的肥瘠以及人口的多寡,仿照汉地驿站制度,在从青海的汉藏交界处至萨迦设立了27所驿站,其中乌思藏地区设有11所,由中央直接派官员管理。后来又设立军站,特为军事行动提供方便。驿站的设立,是元朝对西藏地方和其他藏族地区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之一。

——摘编自人民日报专访《西藏始终置于中央政权有效管辖——访西藏自治区社科院研究员、国际藏学会理事巴桑旺堆》(2008.04.29)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的驿站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当时设立这些驿站的重要作用。

材料三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引自习近平《在2023年10 月27日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讲话》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高度重视”民族关系问题,请结合所学列举两例作为其佐证。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并简述中共十九大将其写入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意义。
8 . 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处在不断的调整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代中央政府以下,设郡一级的统治机构。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刚统一时,秦朝政府“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这些郡大多是秦国和各诸侯国原置,而在统一后沿袭下来的。之后,随着边境的开发和郡治的调整,总郡数达四十六个。部分郡的名称、郡治及建郡经过列表如下:

郡名

郡治

设置经过

南海郡(广东珠江三角洲)

在今①

原为南越地,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灭南越后建郡

会稽郡(江苏长江以南,浙江金华以北)

在今②

原为吴、越、楚地,前222年秦取该地置郡

材料二   1757年,乾隆颁布《保甲法》:一、顺天府五城所属村庄暨直省各州县乡村,每户岁给门牌。 十户为牌,立牌长;十牌为甲,立甲长;三年更代。十甲为保,立保长,一年更代。士民公举诚实识字及有身家之人报官点充。……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形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 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

——摘编自《清朝文献通考·户口一》(卷19)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写出表格中①、②的所在,并结合所学简述秦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写出清代地方行政管理的层级,并概括乾隆时期基层管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在西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简析中国建设青藏铁路和墨脱公路的意义,并扼要说明青藏铁路和墨脱公路的建成与当今经济大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023-12-0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晚期出现的私学(与官学相对而言),为统治者培养政治家、战略家,孔子办学,为出身寒微的人才开辟一条从政之路,或许可以说是孔子最为了不起的成就。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那就是有教无类,而且教育的目标是安人安百姓,把教育个人与社会贯连起来,也就是后来儒家之书《大学》里所说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因为有这个使命,受教育的人,尤其是士大夫阶级,格外有一种尊严,愿意杀身以成仁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皇帝是旧中国的政治中心。所以康有为的实际政治工作是从抓住皇帝下手。他在严重的国难时期之中,再上书给光绪皇帝,大讲救国之道。光绪也受了时局的刺激,很想努力救国。他先研究康有为的著作,后召见康有为。……从戊戌四月二十三日到八月初康有为辅助光绪施行了百日的维新。

——摘自蒋廷黻《近代中国史》

材料三   新加坡于1965年正式独立并很快发展成为国际性的石油加工业中心、海运业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按照新加坡的官方版本,这种供国人遵循的共同价值观包括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等五项。奉行亚洲价值观的目的,是永远不希望新加坡成为一个西方式的、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的社会……为了继承传统,儒学经典在新加坡学校都被列入必修课程。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育人和文化传承两个角度阐述“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的理由指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在严重的国难时期”求变求新过程中所作的努力。结合所学,指出维新派“思想之战”的主要方式并分析其启蒙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经济发展策略和文化融合的角度分析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成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原因,并用一句话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特征。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在四川地区设立茶场司,陕西秦州建立买马司,负责茶马贸易。后因榷茶和买马的业务迅速发展,遂将二者合并于成都,设茶马司,负责茶叶的征榷、运输、销售及买马事宜……北宋前期,马的货源比较充足,一匹马通常需用50公斤茶叶来换。后来茶叶价格下跌,一匹马的价值等同于125公斤的茶叶。在特殊时期,马匹短缺,单匹的价格可以兑换到500多公斤茶叶……吐蕃是当时贸易的主要参加者,其规模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产品则多为青藏高寒草原地区的牛、羊、兽皮、药材和其他农副土特产品。汉族地区的绸绢、布匹、陶器、食盐和其他手工业品以及农副土特产品也大量流入少数民族地区。甚至远在红海的阿拉伯人也积极参与进来。他们贩运印度、缅甸地区的犀牛角到中国,再将西藏、云南的香料、香药转运到国外,获取利益。

——摘编自马巍《宋代丝绸之路新特点》

材料二   麦克法兰认为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与茶叶有莫大的关系。 人口膨胀,聚集居住,更容易引发各种传播性的疾病,但英国从18世纪中叶开始,许多疾病开始减少或消失,人口死亡率下降,这都归功于英国人的饮茶习惯。另外,饮茶避免了大量谷物被拿去酿酒的风险。……在18世纪20年代英国人广泛饮茶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英国的殖民地不仅囊括了澳大利亚、加拿大,还拥有了非洲的很多地方及南美洲、印度等地。……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垄断中国的茶叶生意,从1760年到 1774年,从中国输出了价值近300万两白银的茶叶,每年创造的利润达到 150多万英镑。

当英国人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帜, 力图撕开中国市场时, 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中国不需要外国的物资,但英国人却要中国的茶叶……鸦片、银子与茶叶三者的关系,即魏源所谓:“中国以茶叶、湖丝驭外夷,而外夷以鸦片耗中国,此皆自古未有,而本朝独有之。”……茶、银、鸦片的循环,最终引发了1840年鸦片战争。

——摘编自周重林、太俊林《茶叶战争》

材料三   英国历史学家艾伦·麦克法兰在《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中写道:“只有茶叶成功的征服了全世界”。茶,中国古代三大对外贸易拳头产品之一……公元16世纪茶传入英国,17世纪末进口不到6吨,到18世纪末进口达2万吨,一片小小叶子征服了英国人舌尖,改变了英国人生活方式……茶叶从药用发展到当今世界三大饮料,其价值已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文化等领域。茶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禅茶一味的最佳草本,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元素。茶叶不仅代表物质财富,而且代表精神财富,茶叶是世界分布最广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编自秦花《建设“茶叶江山”需要厚植“家国情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茶马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与茶叶有莫大的关系”,并从“茶、银、鸦片的循环”的视角阐释近代中国“以茶叶驭外夷”的失败。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阐述“茶叶成功的征服了全世界”。
2023-11-11更新 | 215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场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