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材料一涉及的机构是什么?该机构的设置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美近代以来的重大事件

时间事件
14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
17世纪初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1687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8世纪启蒙运动发展到高潮
18世纪80年代瓦特成功改进蒸汽机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出现新古典主义美术
1815年以后欧洲出现浪漫主义美术
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
1831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
1859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美术
20世纪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

——根据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归纳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所拟论题必须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1-0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大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法律制度不仅确保了人类社会文明成果,还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二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在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特别是被征服者,由于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对罗马统治者表现出强烈的不满。随着版图的扩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生活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为巩固统治,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予适当的司法保障。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应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科书

材料四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014年10月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

(2)材料二所述内容与材料一中的哪一基本原则相违背?为什么?该内容揭示出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民法逐渐取代公民法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律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关条约》签订后,驻台清军将领刘永福表示“万死不辞”,“愿合众志成城”,反对日本割台湾。台湾新竹秀才姜绍祖自散家财,招募义军,组织抗日。台湾苗栗秀才徐骧率义军与敌人浴血奋战,中弹跌倒时,仍然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在日本统治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人教版历史必修①

材料二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连日烧杀抢掠,北京城一时成为强盗肆虐的世界。紫禁城、颐和园等皇家宫苑的大量珍宝,成为侵略者的囊中之物。联军官兵携带刀枪,三五成群在大街小巷挨家挨户搜寻财物。他们翻箱倒柜,将想拿走的东西席卷一空。侵略者还肆意纵火,疯狂屠杀居民,甚至以杀戮难民为乐。当时的北京城到处残垣断壁、尸骸枕藉

——人教版历史必修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马关条约》是在什么战争结束后签订的?台湾人民组织抗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精神?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结合条约内容说明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的主要内容?
(3)请用一句话概括两次战争签订的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87年宪法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等等。人们对美国1787年宪法有过种种评价,19世纪的一名英国著名政治家说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恩格斯则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人教版历史必修①

材料二   《临时约法》尽管未能提出反帝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的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反封建纲领。但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其精髓在于它通过立法程序,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的组织形式,以及人民的民主权利。其实践意义在于在中国第一次开创了以法治国的先河。其思想启蒙的意义在于促进了人民的觉醒,鼓舞人民起来为维护自己的权利而斗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宪法的性质?恩格斯和材料中认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伟大的历史功绩。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邓小平从世界经济多极化的格局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梯度的开放政策和对外资的优惠政策,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多层次的梯度推进,……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陈钺、汤秀莲《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富民强国之路》


材料三  从1978 年算起……,我国曾有过两次思想大解放,(一)1978 年,一篇署名文章打破“两个凡是”神话,拉开了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的序幕。(二)1992 年,邓小平南巡谈话触动姓“社”姓“资”,导致了第二次思想大解放潮流的形成。

——节选于《改革开放30 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思路,并指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思想大解放的不同作用。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示,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有助于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结构。下面是王明同学依据初中教材而绘制的我国古代部分朝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至明清,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渊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1)材料一中的示意图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一是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2018-10-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成就
14世纪意大利“文学三杰”: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
15世纪-16世纪意大利“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1597年出现了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教科书《炼金术》。
17世纪1632年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出版;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1690年早期启蒙思想家洛克《改府论》出版。
18世纪1733年伏尔泰的《哲学通信》出版。1748年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出版;1762年卢梭《社会契约论》出版。1781年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出版。
19世纪1831年法拉第在一次会议上展示了他发明的圆盘发电机。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1859年达尔发表《物种起源》。

——据人教版《历史必修3》等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9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丰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


材料三 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有什么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走相反的道路”指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根据材料回答,共产党选择这条道路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的运动与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0 .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已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全会指出我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所以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经济的“守夜人”的角色足矣。

——人教版《历史》必修2


材料三、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市场配置依照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为何说“尝试失败了”?试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角度,说明与“冲击的办法”相比,“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做法有何特点。
(2)材料二中主张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与之相关的政策是什么?材料二的说法正确吗?试用后来西方政府与市场关系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
(3)试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说明我国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