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天命这一名称是由周人提出来的,但它源自上古时期人们对“帝”这一神灵的信仰与崇拜。西周以前,“天命”高高在上,具有绝对权威。西周以后,“天命”逐渐具有“德”的内涵,“德位相配”成为时人共识。这一变化(       
A.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力有所提升
B.表明君权神授观念迎合专制加强的需要
C.有助于为政权转移的合法性创造理论依据
D.折射出德才兼备成为选任人才的主要标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东汉时期,外戚利用皇帝幼弱,专擅朝政,宦官拥立幼主,操纵政权的现象时有发生。东晋时期的政治舞台上外戚、宦官的身影,就黯淡下去了。这一现象折射出东晋(     
A.宗法观念淡化B.君主集权削弱C.门阀士族衰落D.监察制度周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秦统一时,秦始皇收六国冠服赐予近臣御史、侍中或郎中使用,不同职事承担者使用不同冠服。这表明了当时(     
A.贵族等级制受到冲击B.统一多民族国家确立
C.军功授爵制发展完善D.官僚政治重人不重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工代赈”简称“工赈”,是清代重要的、辅助性的赈济措施。清乾隆时期,“工赈工程之修举,先事豫筹,别其缓急轻重,遇灾则欲办工赈无难,次第举行”,“凡系官修者,俱照各省河工定例准给”。在工赈具体执行中,各地官府可因地制宜加以调整。为避免下层官吏在工赈中贪污腐败中饱私囊,朝廷明确规定基层工赈官员必须从有收之家,即生活尚能维持的人户中选择。

——摘编自周琼《乾隆朝‘以工代赈’制度研究》

材料二   1920年,面对西北五省的严重旱灾,北洋政府救灾不力,灾情十分紧急。925日,北五省灾区协济会上大总统书,提议仿照国外设立“通行税”,以此税为抵押,向欧美各国贷借外债,用以办理工赈工程款项。1921年,各地华洋救灾机构进行合作,促成了华洋义赈总会的成立。华洋义赈总会除了在国内外劝募赈款,还把“防灾寓以救灾”的理念贯穿在救灾活动中。华洋义赈会仅在陕西、甘肃两省就修建公路700多英里,还与西北军共同负责,用工赈方式修建了西兰公路。但是“工赈”的进行受制于资金、工程选取等因素,并非是可以完全取代急赈的全能救灾办法。

——摘编自杨延宇《救灾与防灾的中间手段:民国时期的以工代赈》

材料三   1978年以来实施的工赈项目,仍包含救灾减灾的政策设计,但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扶贫措施。目的在于强化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并为贫困者创造就业和收入。“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央和地方总投入以工代赈资金335亿元,用于农村中小型基础建设、林田草场建设等项目共计2.5万个。提供短期就近就业岗位110多万个。“十四五”期间,政府还将继续加大投资以工代赈项目,聚焦于巩固脱贫成果并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

——摘编自朱玲《以工代赈思想与实践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以工代赈”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与清代相比,概括20世纪20年代北方地区“以工代赈”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时期“以工代赈”的成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以工代赈”的发展趋势,并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秦始皇下令没收、销毁各地的兵器,拆除内地长城与军事要塞,要求决通各国过去在河流险要地方修筑的堤防、疏浚鸿沟并勒令全国十二万富豪家族迁徙到成阳。下列对秦始皇采取的这些措施解读最准确的是(     
A.意在消除原六国地区的分裂因素B.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反映了地方政权存在失序的风险D.实现了对全国地区的有效治理
6 . 秦汉时地方长官可以自由任命属吏,而到了隋文帝时,“(吏部)尚书举其大者,侍郎铨其小者,则六品以下官吏,咸吏部所掌”,结束了之前地方长官可以私聘佐吏的历史。这一改变有利于(       
A.杜绝官员贪渎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D.提升决策能力
7 .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职责明确、组织完整,三省六部既分别有独立的官署,又有明确的统隶关系,这改变了长期存在的“三公”“九卿”职权笼统、施政混乱的现象。这表明三省六部制的实行(       
A.规范了国家行政B.促进了官僚政治模式的形成
C.保障了吏治清明D.否定了三公九卿制的合理性
2022-12-20更新 | 288次组卷 | 17卷引用:重庆市铜梁一中等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某时期,北京城内"凡卖洋货者均皆逃闭",人们纷纷将家里的洋货自行销毁,"各种煤油灯砸掷无数,家家户户尤恐弃之不及,致贻祸患"。时人记述,"城内商铺招牌‘洋药局'改为‘土药局',‘洋货'改为‘广货',‘洋布'改为‘细布',诸如此类甚多"。作为直接证据,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A.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的民众反应B.清末农民运动的民族义愤情绪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残酷暴行D.反帝爱国运动中群众抵制洋货
9 . 明朝中后期,政府刊刻的日用类书籍摘引了许多古代贤达关于童蒙教育和四礼仪节方面的著述,如《司马温公家仪》《袁氏家范》等,使得“原来均属上层社会教育其子弟,维系家门及延续家风必采之道,如今亦见之于士民通用的民间日用类书籍中,以为四民共同参考使用”。明代政府这一做法(     
A.推动民间教化,利于基层治理B.旨在使儒学思想实现世俗化
C.降低法律效能,发挥名门作用D.体现了基层管理的礼法并用
2022-10-14更新 | 1450次组卷 | 21卷引用:重庆市铜梁区铜梁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客卿是战国时期出现在各国统治机构中的新的官职。胡三省曾对秦国客卿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他说:“秦有客卿之官,以待自诸侯来者,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也。”他以为,客卿乃一特定的官名,专为他国来仕者而设,非指一切异国来仕者。据此可知,“客卿”的出现(     
A.反映出血缘关系退出政治舞台B.表明传统等级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致使“尚贤”成为当时主流思想D.有利于促进官僚政治体制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