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周时期,王者立四时之序而化天下。《礼记·月令》记载了周天子一年四季的礼仪活动,当时许多风俗由专职官员负责。秦汉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更把传统节日变成了转移阶级矛盾视线的手段。中国的节日基本上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进行。春节雏形是庆丰收;“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七夕节反映了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家庭模式。除夕全家守岁,清明祭祖扫墓,端午系五色丝、涂雄黄,七夕看牛女相会,中秋团圆,重阳把出嫁的女儿接回。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仍以家庭为组织进行,新节日则以单位和学校为主组织进行。

     ——摘编自秦永洲著《中国社会风俗史》

材料二   西方国家,虽有类似中国全家团聚的重大传统节日如圣诞节、新年、感恩节等,同时“‘狂欢’‘新奇’‘神圣’‘浪漫’等是其节日精神的主要内核”,注重“情感宣泄”,有“较强的娱乐性”。如狂欢节是基督教“谢肉节”的世俗化称呼;情人节是纪念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万圣节是为了纪念教会所有圣人;圣诞节是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中国人欢庆并无中国文化渊源的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西方节日,同时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受。2007年春节前夕,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贺词中说:“2月18日,我们将欢度中国新年。”

       ——摘编自唐小晴《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比较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与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并分析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特色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节日文化出现的新变化及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晚清时期,在中国出现了一种新颖的文学品种——“理想小说”。如表为部分代表作品的情况(     
作品及成书时间作者对未来社会的描述(片段)
《新中国未来记》
(1902年)
梁启超1962年,“中华民主国”举行盛大的开国五十年纪念庆典。
《新纪元》
(1908年)
碧荷馆主人1999年,所有沿海、沿江从前被各国恃强租借去的地方,早已一概收回。
《新中国》
(1910年)
陆士谔1951年,海、陆两军,都是全球第一、国势强盛。军民一德,上下一心。
据此可知,当时的“理想小说”
A.促进了社会风俗变迁B.带有强烈的政治关怀
C.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D.引领先进的思想潮流
2024-03-19更新 | 705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女杰、女权运动先驱一张竹君


                      张竹君年谱(节选)
1900年,在广州博济医院医科班毕业,24岁开始行医;
1902年,创办南福医院,成为中国第一位创办医院的女性。同时议论朝政,抨击时弊,倡导新学,提倡女权;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随万国红十字会深入东北救护受害的中国人;
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进行反清斗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张竹君发起成立中国赤十字会,组织、率领救护队员前往武昌,救治受伤士兵达1300余人;
1926年,上海霍乱肆虐,张竹君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1932年淞沪抗战与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时,她依然在战火硝烟中抢救伤员;
......
她终生不嫁,却收养了20多名孤苦儿童,并将他们抚养成人;她深受民众的推崇和赞誉。不仅享有“女界之梁启超”“中国的南丁格尔”等美誉,民国初年,她还荣获孙中山颁发的“立国纪念勋章”,军民们亦赠予她“巾帼伟人”的匾额。

我要做男女平权的运动者,一切以身作则,要打破数千年来禁锢妇女的封建枷锁,把不平等的旧思想、恶习惯,彻底扫除。那些头脑冬烘、思想陈腐的礼教奴隶,我要和他们搏斗,替女同胞杀开一条新路。那么,任何非讥诋谤,任何耻辱牺牲,我都是不管的。

——张竹君《妇女的十一危难事》(1909年)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说明张竹君女士为何深受民众推崇,并谈谈如何实现“张竹君”们的女性解放梦。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正式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口号,并明确提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从自身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重新塑造自己的结构与形式,达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界融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要靠传单布告、戏剧电影学校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文化形式、要组织补习学校、识字运动、体育运动、创办地方性通俗报纸来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觉悟,强调文化必须为工农群众服务。毛泽东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路径的论述,既有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探索与深刻思考,也有与近代以来中国各种文化思潮、文化运动,以及国共双方在对抗中对文化领导权的争夺等历史背景相关联的内容。

——摘编自李清扬、欧阳光明《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路径》

材料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共为反对国民党的文化专制主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在党的号召下,自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知识分子奔赴延安,形成了抗战时期特有的延安知识分子群体。1938年5月,中共中央设立了马列学院翻译部,负责马列主义著作的编辑和翻译工作。据统计,从1937年到1945年,翻译出版的马恩等人的著作共192种。同时,延安知识分子还利用报刊、出版社,发表或出版翻译马列主义文章,举行纪念经典作家的活动,创办中央党校等文化教育机构来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除此之外,知识分子还依托各种学术研究团体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抗战时期,广大知识分子还通过秧歌剧、皮黄、诗歌、文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艺术形式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摘编自王海军《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基本路径探析-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马克思主义文化宣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共产党进行马克思主义文化宣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意义。
2023-09-2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镇安中学等11所重点校2024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时表示,要以中华民国国民的身份致力于两件事,一是享中华民国“国民之自由”,一是尽中华民国“国民之本分”,即发展实业,为实现全民共享幸福和安乐打基础。1923 年以后,他认为,在辛亥革命以后十二年之中,人民不但是没有享民国的幸福,并且年年都是受痛苦,“就是由于革命没有成功”,“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令中国深入半殖民地之泥犁地狱”。

——摘编自胡雪莲、邱捷《孙中山对辛亥革命的回顾与反思》

材料二   抗战时期国民党认为纪念辛亥革命就应“完成辛亥革命之目标,发扬辛亥革命之精神”, 因此“吾人必驱逐日寇收复失地,……始可谓完成先烈( 指辛亥先烈) 之志事”。国民党认为要完成中国革命应从辛亥革命中吸取教训,“革命决不能中途妥协”。

中共把抗日战争视为辛亥革命事业的继续,认为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把各方革命力量组织联合在一起并能互相尊重、互相策勉,“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正是目前中国所极端需要的”。辛亥革命的惨痛教训,却可以为中国的民族抗战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必须发动广大民众起来参加战争”,不能因为日军暂时优势而发生动摇的妥协倾向。

——摘编自夏卫东《政治符号:辛亥革命与近代国共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思想认识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纪念辛亥革命”认识上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他们形成一定共识的意义。
2023-01-12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黄道婆,元朝时上海乌泥泾镇人。后流落到崖州,学得当地植棉、轧花、弹花、纺纱、织布等技巧。回乡后传授乡里,使上海在此后逐渐成为了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在她逝世后,乡亲们建 造了黄母祠来纪念她。下列关于当时社会生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棉花开始在内地种植起来B.稻麦复种制在北方已普及
C.已烧制出青花瓷和釉里红D.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
2022-12-1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严济慈(1901―1996年)生平

1901年严济慈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
1918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师从数学家何鲁、熊庆来,物理学家胡刚复等人。
1923—1927年1923年去法国巴黎大学学习,仅用一年时间,就同时考得巴黎大学3门主科微积分学、理论力学和普通物理学的文凭;于1925年夏获数理硕士学位;1927年获博士学位。严济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精确测定石英压电定律“反现象”的科学家,也成为第一位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1930年严济慈回到北平,任国立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专职研究员兼镭学研究所所长,开创了中国的放射化学研究。30年代是严济慈科学生命力最强盛的时代,他在压电晶体学、光谱学、地球物理学以及压力对照相乳胶感光的效应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成果,在美、英、法、德各国科学期刊上发表了53篇论文,奠定了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基础。
1937—1945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严济慈公开提请世界舆论谴责日本侵略者,并在昆明领导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全体人员,全力从事军需用品的研制工作。他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光学
工人,为后来新中国第一个光学精密仪器研究所的建立创造了条件,是我国光学仪器工作奠基人之一。
1948年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出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和北平科学工作者协会理事长。
1958年担任中国科技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开学后,亲自讲授普通物理学和电动力学,一讲就是6年。后来根据讲义出版了《电磁学》《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等书。
1980年担任中国科技大学第二任校长,着手进行学校南迁和恢复工作,为新中国培养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博士。还与李政道教授合作组织中美联合招考赴美物理研究生项目,
为科研人才赴国外深造创造条件。
2012年一颗国际永久编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严济慈星”,以纪念他的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济慈为中国科学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严济慈被称为“科学之光”的原因。
2022-12-1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重点高中新百年竞优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A卷)
8 . 早在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人便利用酒歌(soklia)纪念哈默迪乌斯和阿里斯托格同两位英雄,称他们杀死了僭主,让雅典的法律变得平等。酒歌是会饮中最后被演唱的诗歌形式,只有精英中最有才学的人才有资格吟唱。这种在酒歌中歌颂诛杀僭主者的传统,一直被保留到公元前5世纪末期。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受贵族政治文化传统影响B.注重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C.反对僭主成为公民的共识D.平民与贵族矛盾十分尖锐
9 .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在中国古代是极其重要的事项,祭祀典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的祭祀有祭天地、祭圣贤、祭先祖等。下表所示为有关中国祭祀活动的图片及介绍。   

图片介绍
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中国古代有“冬至日,祭天于地上之园丘”的制度,被后来中国历朝历代帝王所奉行,祭天成为统治者的专有权力
孔庙又称文庙,是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传统的中国城市都有文庙,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黄帝被称为中华人文初祖,清明节祭祀黄帝包含着华夏儿女报本返始、慎终追远和民族认同的深刻意涵
宗祠是供奉与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产生于周代,在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倡导 下逐渐普及化。明清社会宗族及宗祠在凝集社会力量、维持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取表中一幅或多幅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18年11月,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集会上首次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李大钊也发表演讲,热情歌颂劳动者的价值;次年,《新青年》等报刊出版纪念劳动节专号,一些专为劳动者创办的刊物出版发行。一时间,“劳工神圣”“劳农神圣”响彻思想界。知识分子此举意在(     
A.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B.为社会变革寻找新的力量
C.讴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D.动员群众参加国民大革命
2022-11-21更新 | 860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营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