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金史·食货志》记载“天辅五年,以境土既拓……遂摘猛安谋克中民万余,使宗人婆卢火统之,屯种泰州。”材料侧重说明猛安谋克(     
A.对宋战争的作用B.组织生产的能力
C.兵农合一的特点D.高效的执行实力
2 . 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有一段文字记载“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箫鼓喧空,几家夜宴。”这说明北宋东京城(     
①商业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     ②城市经济职能得到了增强
③出现了较完善的娱乐设施     ④政府不再对经济进行管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改汉姓”“定籍贯”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学者目前共查到128篇北魏元氏墓志,其中明确记载籍贯为洛阳的有108篇,籍贯缺失的墓志有17篇,另有3篇墓志籍贯不明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鲜卑皇族积极支持孝文帝改汉姓B.改汉姓巩固了拓跋氏的核心地位
C.籍贯缺失反映当时对门望不重视D.鲜卑元氏贯彻籍贯改革程度较高
4 . 据尚书记载:帝尧善于治理天下,宽宏温和,光辉辐射四方,不仅亲善自己的氏族,也能辨明部落联盟百官的优秀,以至“协和万邦”。舜“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由此推知部落联盟时代(     
A.具备国家初始形态B.以禅让制推选首领
C.权力实现高度集中D.尚未出现阶级差别
2023-11-2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西周时期的青铜铸造工艺精湛,比较显著的特点是器物上铭文较长,铭文内容丰富,字体优美奔放。依据如表所列并结合所学,对其解读、分析合理的是(     
器物所在时期字数主要内容
大丰簋西周初期78字记述武王克商,西归宗周,颂扬先王功烈、祭祀赏赐等
何尊成王时期122字记载成王营建东都洛邑的事
曶鼎恭王时期410字记载了五个奴隶相当于一匹马加一束丝
毛公鼎宣王时期497字记述周宣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的事
①铭文文字成为在中国出现的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
②器物上的文字价值主要体现在史料、书法价值上
③铭文为真实事件的记录,属于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④丰富的铭文恰好补充了西周传世文献记载的不足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泰莱是北洋海军旗舰“定远”号上的“司令”(传号令者)。管带刘步蟾对外人有戒心,不重用泰莱,他因此怀恨在心,于是黄海海战后,他在回忆录中说刘“怯懦”,擅改队行,攻击刘步蟾。但史学家综合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和海军提督丁汝昌报告等所载,并非如泰莱所说。由此可见(     
A.回忆录记载失真,不能成为史料B.记录者的主观性影响了历史叙述
C.时代环境决定历史叙述的价值取向D.确定历史事实须综合多种历史叙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赫梯法典》记载,自由人受到伤害甚至死亡,首先安葬死者,再提供奴隶作为赔偿;如果打死的是奴隶,则赔偿相应数量的奴隶。这反映出当时(     
A.赫梯社会矛盾激化B.政府注重人文关怀
C.法律渗透民主思想D.阶级歧视色彩浓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据《晋书》记载,前秦苻坚是一个博学多才艺,有经济大志的君主,在汉人王猛的辅助下,苻坚一度统一北方,王猛也官至丞相、尚书令、领司隶校尉等。根据上述材料可以推测出的信息是(     
A.少数民族政权采用中原模式的统治B.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C.魏晋时期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D.前秦政权在民族交融中逐渐壮大
2023-10-08更新 | 178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繁露》记载:“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无其质,则王不能化。无其王教,则质朴不能善。”这一观点()
A.否定了先秦儒家学说中“性善论”B.意在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C.强调君主实行德治教化的必要性D.蕴涵了内儒外法的特点
2022-07-1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采用户籍制度。 在秦国及秦皇朝时期,并不是所有民户都允许单独立户,允许立户的要求:第一,必须不是商人、开客店者及赘婿、后父。第二,立籍的对象必须是土地的拥有者或是官府授田的对象。秦时除有一般的民户户籍外,还有其他不同类别的特殊户籍。民户户籍有两种:“敌秦人”和外来人。除此,还有官吏的“宦籍”,官吏子弟的“弟子籍”,有爵者的爵籍,属于王族的“宗室籍”,属于贾人的“市籍”及其他贱口的户籍等。凡列入“弟子籍”者,既有被任用为官的权利,又有某种免役的特权。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唐代前期实行的基本赋役制度是 租庸调。据《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总人口为52 918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竟有44700 988人之多。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鳏寡悖独不支济者,准制放免。共丁租庸调,并入两税。”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腐杂徭悉省”,改变了过去“日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行两税法后,“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及其引发的赋税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