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推动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兴趣小组成员在布展过程中对相关的议题展开来热烈的研究与讨论。
(1)研究: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下列表格)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世卿世禄制没落,军功爵制盛行
C铁犁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D分封制崩溃,向中央集权转型

●社会大变革

(一)背景:__________

(二)表现:

i工具与技术变革:__________

ii.制度变革: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上:__________

(3)人才选拔上:_________

iii.军事变革:车阵式讨伐式微,骑步兵袭杀兴起

iv思想变革:百家争鸣


(2)若就该提纲展开研究,以下哪些是直接史料?
     
直接史料(填写字母):____________(不定项选择)
(3)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士阶层崛起,他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请将以下观点与人物配对(填写字母)
A、“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人性善,倡“仁政”
D、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
E、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若此,则天下治。
F、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
墨子______     荀子______     孟子______   老子______   孔子______   韩非______
2023-11-0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动乱分裂下的民族大融合。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融合共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迎来大融合。

(1)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将我国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权按正确顺序排列。(填序号)

材料一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都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色的衣服。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汉族人民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2)在民族交融的大背景下,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在生活习俗上也相互影响。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

材料二   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力推动民族交融。


(3)图1和图2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鲜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4)根据以上结构图,指出B、C处应填的内容,并从A、B、C、D中任选一例,结合具体史实,对结构图进行说明。
2024-02-2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2·上海·模拟预测
3 . 追求富强之路。

“富强”是通贯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概念,也是先进的中国人矢志追寻的伟大理想。

材料一   溯自庚申之衅,创巨痛深,当时姑息羁縻,在我可亟图振作。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为自强之言。

——总理衙门奏折(1874年)

材料二   天下之势已日趋于混同矣,吾欲富强,西洋富强之政有在也,何不踵而用之。

——严复《原强》(1895年)

材料三   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下社会大梦初觉,稍有智识者,多承认富强之策,虽圣人所不废。……继今以往,国人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者,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之最后觉悟》(1916年)

材料四   中国急需把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克服目前的危机,动员和统一全中国的抗日力量,有力地和同盟国配合作战,打败日本侵略者,使中国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概括“自强”思潮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严复追寻富强的途径。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陈独秀为何断言“伦理的觉悟”是“吾人之最后的觉悟”?
(4)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追寻富强之路?
2023-10-17更新 | 123次组卷 | 7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等级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历史事实是既定的,但是看待历史的角度则可以是变化和多样的。

视角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

视角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1)按照视角一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事件做出较高的评价?(举两例)
(2)按照视角二,从背景、内容、影响三个方面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
2023-06-21更新 | 116次组卷 | 6卷引用:上海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二)教育与时局

材料一: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不辨, 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

——《奏请创设同文馆说》1861年

材料二:京外大小文武各学堂,均应钦遵谕旨,以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无论为士为农为工为商,均上知爱国,下足立身,始不负朝廷兴学之意。

——《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1904年

材料三:1912年3月,《临时政府公报》公布: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 颁行之教科书, 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 子中学、女子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 正规教育之不足。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清廷创设同文馆的主要目的是____,理由是____ ; 材料二中,清廷奏定新学堂章程的主要目的是____,其奏设的背景是____依据材料三,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____
2.综合上述材料,你怎样看待晚清民初的教育改革?
2022-12-1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四、西方政治制度之演变

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演进过程。某高中学生收集了一些相关历史资料。



1.根据如上图所示制度产生的先后顺序,对其进行排序。(填写字母)
D——_____——_____——_____
2.C制度背景下的西欧,占统治地位的主要是三股势力:一个是西欧社会的精神统治者,一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还有一个是实际掌握地方实权的贵族。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指的是(     
A.国王B.基督教会C.庄园主D.城市贵族
3.“男人在田间劳动,女人操持家务;大家一起去教堂做弥撒,听牧师布道;享用一日三餐(三餐的内容不尽一样)或领主为酬劳农奴的收割而提供丰盛的晚宴……”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A.古代希腊城邦B.西周诸侯国
C.中世纪西欧庄园D.印度种姓制度
4.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其制度构建可追溯于(     )时期。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科学革命
5.下列资料中,能作为研究美国早期政治实践的原始史料是 ______。(双选)
ABCD

美国《独立宣言》

杜宏宇《美国总统选举政治研究》
孟德斯鸠:“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就不存在了。”
1787年美国宪法
6.“(美利坚合众国)在邦联时期,国内经济濒临崩溃,债台高筑,人民的生活陷于困境,终于激起了谢斯起义;外部的英、法、西等国虎视眈眈,伺机侵犯年轻的共和国。”这一材料说明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标是(     
A.实现公民的民主平等B.实践先进的政治理论
C.建立强大的世界帝国D.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7.下面有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知识结构示意图中,①②处应分别填上(     
A.独立战争、南北战争B.南北战争、彼得一世改革
C.南北战争、德意志统一D.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
8.抓关键词和制作学科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在下图的问号处填写你概括的时代主题(                  
A.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建立起来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022-11-1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7 . 春秋战国,社会裂变,思虑百端;思想与时代,交相呼应,共奏华章。

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下列表格)
A.精神觉醒,百家争鸣             B.世卿世禄制没落,军功爵制盛行
C.铁犁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D.分封制崩溃,向中央集权转型
E.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社会大变革


(一)背景:_____①______
(二)表现:
1.工具与技术变革:______②______
2.制度变革: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上:_______③______
(3)人才选拔上:_______④______
3.军事变革:车阵式讨伐式微,骑步兵袭杀兴起
4.思想变革:______⑤_______
2.若就该提纲展开研究,以下哪些是直接史料?


直接史料(填写字母):______(不定项选择)
3.名家辈出,名言流芳。请你将下列思想家和他的言论配对。
2022-11-0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第二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从1965年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从49个增加到111个。这一变化的背景 包括
①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②两极格局瓦解,冷战随之结束
③中美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 下表是史学家对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叙述,材料中的“它”指的选官制度是
学者内容
徐中约它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
张岂之它杜绝了隋唐之前选官制度中“唯门第是准”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封建王朝官员队伍的素质。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21-02-17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兰花草》是1919年胡适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后写的,就当时社会背景以及胡适的理想而言,“兰花草”比喻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经世致用
C.德先生与赛先生D.民主共和
2021-02-1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