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文帝即位后,屡诚百官守令劝课农桑,提倡节俭,并连续下诏令减轻农民的负担。政府对百姓鳏寡孤独穷乏之人举行赈货。朝廷多次下诏提倡重视农业,并派遣使者到各地慰问孝悌、力田、三老等乡官和廉吏。在春耕时节还到京城的“籍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上举行皇帝亲耕仪式,称为“籍礼”(注:古代吉礼的一种。春耕之前,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向天下表示皇帝奖励力农。政府还招募天下民众,规定凡是能为国家提供粮食多的可以赐爵,可以赎罪。边塞粮食充足了,可以储备在郡县;郡县储足一年所需的粮食,即可免收田租。文帝十二年,朝廷宣布免去当年田租之半。文帝十三年六月,下诏免收天下田租。共免收全国田租十三年。文帝时期,粮价大大降低,史载每石“粟至十余钱”。而且,当时“吏安其官,民乐其业,蓄积岁增,户口增殖”。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发展农业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发展农业举措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书有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记述

记述

出处

“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其爵名:一为公士,二为上造……十九关内侯,而是为彻侯。”

《史记·秦本纪》

汉武帝即位后,“诏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才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

《汉书》

“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

《三国志·魏志》

材料二   隋唐在官吏选拔上最大的贡献是创建了科举制。科举制为自我推荐,即史书所谓的“怀牒自举”,以考试定取舍。唐代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两种人:一是由中央到地方各级学校的在读生员,二是身家清白符合报名条件经州县审查合格的普通百姓。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者记述的选官用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科举制创建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