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1 . 2015年经过考古人员的不懈努力,在良渚古城外围发现了中国迄今为止最早的水利系统,也是世界最早的防洪水坝系统。良渚古城外围的大型水利系统通过平原低坝和谷口高坝两级水库将水拦蓄形成湖面,对保护古城和农田灌溉发挥作用。此发现可以说明当时(     
A.开始了聚落定居生活B.有较强的社会组织力
C.产生了早期国家形态D.出现了严重贫富分化
2024-01-2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晚清洋务运动所开启的,是一条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不归路,一旦开启,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就绝不会止于清末种种改良与改革举措所规定的界限之内。其“师夷之长技”的实质是经济变革,经济的变革、发展与其迟早必然引发的政治变革与维护清王朝统治之间的矛盾,对于清廷统治集团来说无疑是一道无解之题。所以,只有当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方式使其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清廷统治集团才被迫以接受“优待条件”而无奈地退出历史舞台。但辛亥革命中存在诸多弱点,对旧制度的扫除并不彻底,传统守旧的政治势力并未退出历史舞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继续有待于新的时机与新的推动力量。

——摘编自李学智《清末改良与辛亥革命后的建设:以宪法、国会为中心的考察》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准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2023-12-16更新 | 15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考古学家在印度河谷的摩亨佐·达罗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前的棉织品。而与此同时,南美的秘鲁也有类似发现。最新的基因技术证实,不同地域的人类可能早在8000年前,就同时掌握了棉花种植技术。这一发现说明(     
A.早期世界文明具有一体化特征B.区域文明演进具有一定相似性
C.现代科技决定历史研究进展D.技术传播与人类迁徙存在关联
2023-12-15更新 | 1302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从20世纪40年代起,中国农民由“被启蒙”变为启蒙者,他们再也不是愚蠢落后和麻木狭隘的代表,而是获得了独立身份,有价值尊严、理想抱负的主体。出现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下的意识觉醒B.国民政府进入宪政时期
C.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D.根据地民主运动的发展
2023-12-05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秦代里吏有典、老二职,典、老由里人推举同里居民担任,通过乡啬夫上报,由县级长官除授。秦律明确规定,典、老除特殊情况外必须在本里中产生,无须避籍,与县乡长官在地方行政体系中的定位不同。此举(       
A.完善了地方治理体系B.有利于地方的治理
C.体现了一定民主色彩D.便于政令迅速传达
2023-12-05更新 | 16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专门描写商人形象的商贾小说。在一些作家的笔下,商人既有正面的形象、也有负面的形象,他们有的唯利是图,有的讲究诚信,无论哪一种,大都被作家刻画得有血有肉、形象丰满。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B.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C.心学对小说创作的影响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IMF份额”决定了成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项决定中的投票权。2010年12月IMF理事会会议上,通过了第十四次份额改革,金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份额从9.8%提高到14.3%,中国的份额上升至6.39%,成为第三大会员国。这反映出(       
A.欧美丧失国际金融主导地位B.全球治理民主化趋势加强
C.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亟待改革D.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的《日本变政考》中指出,甲午败后,对西方列强之强“在政体之善也”。“心思者主谋议,立法者也;手足者主持行,行法者也;耳目者主视听,司法者也。三者立以奉元首,而后人事举”。据此可知,康有为(     
A.对三权分立的西方政体有一定认知B.主张“将全国制度全行变革”
C.倡导顺应世界大趋势建立法治国家D.宣传维新主张照搬日本政制
9 . 如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后期的历史叙述。对此解读准确的是,唐后期(     
白居易《重赋》租庸者,谷帛而已……(今)国家定两税(指户税和地税),本意在爱人。厥初防其淫,明教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旧唐书·宪宗传》元和六年(811年),注意维护宣官神策中尉之权,但拒绝接受处州刺史进贡的助军钱绢,并颁布抚恤百姓德音以革弊立防。
《南郊赦文》唐文宗(809—840年)(时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文宗领诏令)天下除二税外,不得辄有科配,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
A.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B.政府重视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C.政治斗争加剧农民起义D.土地兼并盛行威胁租庸调制
2023-11-12更新 | 844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宋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变化莫过于改道为路,每一路各设四个监司官,称为帅、漕、宪、仓,分别掌管军政、财赋和刺举、邢狱、常平仓和农田水利等诸多事务。诸司互不统属、互异互补、互申互察。这一设置在当时(       )
A.推动了刺史制度的形成B.出现了权力失衡的现象
C.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D.造成了运行机制的迟缓
2023-11-11更新 | 979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