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陕西西安汉文帝霸陵共发掘23座动物殉 葬坑,发现动物种类共计11个属种,均为珍稀野生动物,既有现在仍生活在南方热带 或亚热带的动物如印度野牛、马来骥(目前簇在我国已经灭绝)和绿孔雀,也有“秦岭 四宝”中的三宝——金丝猴、大熊猫、羚牛。其中,虎、马来骥、牦牛、印度野牛在陕 西省属首次发现。从目前发掘资料来看,只有帝、后陵和太后陵有珍禽异兽出土。这次 发掘出土的动物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以及《汉书》《山海经》 等古文献中基本都能找到。史书记载,汉文帝特别爱好狩猎。这种把生活设施置于陵园 之内的埋葬制度,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是关中地区秦后期和西汉时期陵墓葬制的一大特点。

——摘编自胡松梅等《令人叹为观止的西汉皇家苑囿——霸陵与南陵出土珍禽异兽及其意义》

材料二   美国考古学会主办的《Archaeology》杂志新出版的2024年第一期,评选出了“2023 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汉文帝的地下苑囿”(即陕西西安汉文帝霸陵发现的动物殉葬坑)入选,这也是中国唯一入选项目。

——摘编自《“汉文帝的地下苑囿”入选“2023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华商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文帝的地下苑囿”考古成果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于“汉文帝的地下苑囿”入选的认识。
2024-01-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在普通人的思想观念里,社会生活一般是指,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组织的公共活动领域以外的社会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日常消费、人际交往、婚丧嫁娶、两性伦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民俗风情、宗教信仰、流行时尚、网络信息、医疗救治等。

材料二   经济就是人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物质精神资料的总称。这一概念微观指一个家庭的财产管理,宏观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在这一动态整体中,生产是基础,消费是终点。


回答问题: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列宁强调,“只有共耕制才是出路,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过渡到共耕制,过渡到公共的大经济”。战时共产主义结束后,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首次表述了他的合作社思想,指出“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农业合作社),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以及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展开,列宁对合作社的认识逐渐深化,其合作化思想也逐渐完善起来,并对后来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曹英伟、卢婕《列宁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对中国农业改革的意义》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当局在发展农业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但还是跟不上国内需求的增长。从“九五”计划(1971—1975年)期间农业的执行情况看,农业产量的增长率就已经放缓了,“十五”计划期间农业的表现更糟糕。“九五”和“十五”计划期间,谷物产量的增长都比既定指标差多了。为了弥补国内消费的短缺,苏联不得不大量从国外进口粮食。苏联购买的要在1972年7月1日到1973年11月1日交货的粮食已大约有3100万吨,它的硬通货价值在20亿美元以上。整个“九五”计划期间,谷物净进口为 5500万吨,“十五”期间达到1.02 亿吨。从 1973年起,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

——摘编自赵健《20世纪70—80年代中苏农业体制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农业合作化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80年代苏联出现农产品供应困难局面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苏俄(联)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2023-07-2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的河南地区尚未大规模种植棉花。明万历六年(1578年),全国征收的棉花中,山东、河南、山西、河北四省占比已达85.9%。清代河南棉花种植区域已遍及全省。如豫北彰德府内黄县棉花产量大,“出贩于山西泽潞诸州县”;林县“户无贫富,妇女皆以纺织为主业,所制棉布质坚耐久,名曰家机布,除备服用外,运销泽、潞等处”;卫辉滑县“所有输出物产,不过棉花一种”;许州五女镇不仅是棉布交易市场之一,而且有“染工三四百人,终岁操作供给秦晋布客之所需要”,所产出的丈六布“行销秦晋两省极多”;石固镇的二八布被“秦晋布商,终岁搬运。许昌东、北两区之织妇亦极终岁勤动矣”。

——摘编自王林林《明清晋豫商路兴衰探析》

材料二   影响晚清时期河南植棉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京汉、汴洛两铁路相继开通后,中原地区和外部的交流日益增多,不止棉花的品种得到改良,棉花向外输送也变得便利和快捷。20世纪以后,国内大型纱厂不断建立,到1911年有十几家纱厂,35万枚纱锭。英、美、日等国纱厂也迅速增加,如日本1892年有39家纱厂,38万枚纱锭,年耗棉量就达88万担。

——摘编自刘西峰《清代河南棉花的种植与运销研究》

材料三   1978年,河南棉花种植面积大约是900万亩。1990年,河南棉花种植面积大约为1234万亩,此时新疆的棉田只有652.8万亩。1992年,河南省棉花种植达到巅峰,棉花种植面积飙升至1872万亩。2000年,新疆的棉花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33%,河南的棉花产量则为16%。2008年,新疆季节性采棉工有68.6万人,最大的省外采棉工团队来自河南省,达18.1万人,仅次于新疆本地的22.8万人。2010年,河南棉花种植面积大约只有700万亩。2020年,新疆棉花机械采摘率已达69.83%,其中北疆95%的棉花是通过机械采摘的。

——据《河南统计局棉花种植30年报告》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河南植棉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晚清时期河南棉花种植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河南植棉业兴衰的认识。
5 . 纺织业是人类生存中的重要行业,也是近代以来国际上竞争激烈的领域。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植棉逐渐成为国家战略,直到英国的工业革命,中国的棉纺织技术都处于世界较高水平,我国的棉纺织品不仅为百姓提供了精美的衣着原料,而且销售到东南亚以及欧美各国。在长达三个多世纪的过程中,中国棉布的外销数量持续增长。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棉纺织机及与之配套的复杂的机器系列相继问世及大地提高英国棉纺织业的生产力,……经历百年的抗争后,印度彻底从棉布出口国变成进口国,英国还将目光投向当时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到1831年,中国棉纺织贸易首次由出超变入超。鸦片战争后,“美国棉”“英国纱”“东洋布”充斥在中国市场上,中国本土棉花产业急剧萎缩。

1893年,张之洞从美国引入陆地棉种子,在湖北试种初步获得成效。此后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及一些棉纺企业,不断大量从美国引入陆地棉种子。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国家采取了扩大棉田面积、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更换优良棉种等措施,棉花播种面积扩大一倍多,为中国成为大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出口国及消费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已由产棉大国变为产棉强国,形成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新疆三大产棉区。目前,我国棉花产销一体化成熟,郑州交易所取得了棉花这项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新疆长绒棉是由海岛棉培育而来,具有暖和、透气、舒适的特点,而且纤维柔长、洁白光泽、弹性良好,深受市场欢迎。2020—2021年新疆棉产量520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占国内消费比重约67%。自人工合成纤维诞生以来,棉花占全球纤维消费的比重逐渐下降至30%左右,今天,全球每年约生产5200万吨的石油基合成纤维,几乎是全球棉花产量的两倍。21世纪20年代,美国以人权为借口,“抵制新疆棉花和纺织工厂”,实际上是想要将中国从全球纺织龙头的宝座上拉下来,打击中国对全球纺织业的绝对支配地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黄金生的《棉花:曾经改变世界格局的“神奇之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明清以来影响中国棉纺织业发展历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1世纪20年代“中美棉花战争”认识。
2024-01-22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的工人运动,被侵略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运动进入新阶段。但在西欧,受修正主义的影响,第二国际内部出现思想混乱,工人运动出现了分化并陷入低迷。在俄国,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人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俄国革命日益高涨,社会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俄国实际相结合,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列宁主义,带领布尔什维克党和广大人民夺取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等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积极探索。

——摘编自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于中国大地、开花结果,这决不是偶然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民为邦本的民本观的贯通、融通;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的贯通、融通;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

——摘编自董永在、马丽娜、徐国政《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列宁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并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决不是偶然的”的理解。
2024-01-1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持续时间远远超出了1914年时的预想,也最终让欧洲人从那种普遍弥漫的乐观情绪中猛然惊醒。不过,很多欧洲人还是重新打起了精神。一个永久性的外交圆桌会议在日内瓦设立,这就是所谓的国际联盟。作为一个以和平为目的的议会,国际联盟可能是截至那时的所有国家历史上最为勇敢的一次试验。然而,国际联盟虽然背负着全世界自由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的厚望,却只成了一个辩论俱乐部。

——摘编自【澳】杰弗里.布莱内《世界简史:从非洲到月球》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在自由和平理论指导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通过稳定行动介入冲突后国家的建构,推动西方式民主政权改造。在二十多年中,从波黑的战后重建到阿富汗战争的失败,随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其安全利益认知的变化,稳定行动在目标、内容、标准、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从征服者模式殖民者模式演变的特点。美国、法国等通过对联合国维和行动话语权的控制,尤其是通过控制稳定特派团的安理会决议,将不同的稳定行动模式引入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使各时期的联合国稳定特派团执行不同模式的稳定行动,导致联合国维和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西方大国维护其安全利益的工具。

——摘编自何星《稳定行动的演变及其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联盟成立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前联合因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与国联的差异,并谈谈你对改进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活动的建议。
2023-07-16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979-1997年,中国产业呈现出均衡发展态势,第二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占GDP比重维持在45%左右;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从1979年的21.6%上升到1997年的34.2%;农业比重下降,从1979年的31.3%下降到1997年的20%以下。从轻重工业的比重来看,重工业比重由1979年的56.3%下降到1997年的51%,伴随着重工业比重的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人均收入由1979年的419元上升到6420元。经济的高速增长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的商品短缺问题。1997年下半年,国内贸易部对我国613种主要商品的供应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发现供不应求的商品仅占1.6%,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占66.6%,供过于求的商品占31.8%。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肖翔、武力《大国视角下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述1952—1976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阶段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9—1997年中国产业均衡发展的原因,并谈谈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结构演变的认识。
2023-07-2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工业革命初期英国支柱产业的棉纺织业,从1820年起已呈现下降趋势;1830年进口棉花价值14亿英镑,1840年仅445亿英镑,而随着英国对出口机器禁令的解除和允许技工出国(1824年)、取消机器出口税(1843年),加上19世纪30年代以来欧美兴起了铁路热,英国出口的主要商品变成机器、军火与铁路设备,这些产品的内需和出口带动了机械、冶金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北美新英格兰、法国北部等地的机器纺织业从19世纪30年代已经兴起,并以廉价劳动力同英国纺织品竞争。上述国内外市场条件的变化必然使资本从棉纺织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附加值高、外国尚无力与英国竞争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机械、冶金、造船)流动。资料显示,1830年前,英国私人投资集中在棉、毛纺织工业和运河、道路建筑;1830年以后对运河投资显著减少,而对铁路和海外投资增加。

——摘编自张跃发《英国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产业结构的两次转换》

材料二

   

——摘编自陈晓东、邓斯月《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

材料三   中国已经完成从一二三产业结构向三二一产业结构的转变,步入了服务型经济社会。从产业政策演变可以看出,中国产业政策的重点任务逐渐由产业结构调整转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手段逐渐由政府管控转向市场主导,经济增长方式逐渐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发展阶段由数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惠宁、刘鑫鑫《新中国70年产业结构演进、政策调整及其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19世纪30年代英国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19世纪30年代英国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呈现不同特点的历史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2023-07-16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510月,意大利不宣而战,发动全面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同年11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甫抵陕北,毛泽东即预言“帝国主义间的矛盾走向大战”。

193777日,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毛泽东认为接下来就是希特勒同各大国打,而且确定无疑。“目前的战争发展到世界大战之间,是不会间断的,人类的战争灾难不可避免。”

19383月,德国侵吞奥地利。同年10月,毛泽东明确地将世界上的国家分为两类:一类是法西斯国家,另一类则是民主国家。他再次预言“世界一定会打更大规模的战争”。

——摘编自王树林《毛泽东预言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据材料,选择毛泽东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条或多条预言,谈谈你的看法,并予以论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