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族韧性,即柔而不弱、刚而不脆的精神特质,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有机组成,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和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在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形式表达。近代以降,帝国主义加之国内的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将中华民族的“弯枝”压到最低点,人民陷入亡国灭种的深渊,看不清中国要到哪里去。将历史的“弯枝”以救亡图存的保护机制、动力机制和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反弹出去,成为民族韧性指引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的最深刻的根据。

——摘编自《民族韧性:民族复兴进程的透视》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以“韧性”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2-2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图所示,在距今约4600-4000年的中国龙山文化时代,文化上的“逐鹿中原”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据此可知,龙山时代的中原地区(     
A.文明程度领先于周边地区B.存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
C.中央集权的城市国家形成D.铁制工具广泛应用于生产
2024-02-0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被誉为“春风第一枝”,理论界之“春雷”。该文在创作中经过了反复的研究论证,最终毅然决定将“唯一”写入标题。这一决定(     
A.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B.从根本上否定了文革的错误
C.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2024-02-0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强行以200∶1的比率将华南和华中地区的日伪货币兑换成法币,而比较适当的比率应该是此比率的一半,民众的存款和现金积蓄就这样骤灭了。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     
A.影响了战后政局发展B.限制了英美在华势力
C.构建了现代金融体系D.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2024-02-0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20世纪30年代,教育家梁漱溟在山东创办乡农学校,鲁西数万民众在乡农学校系统领导下,宣誓对日抗战自卫;1938年至1944年重庆大轰炸期间,众多难民自发参与救助,实践“抗战报仇”,甚至许多儿童也积极要求参加战时服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战时国民教育取得显著成果B.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C.大轰炸激化了中日民族矛盾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024-02-0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如表中毛泽东的“上山”思想的实质是(     
时间毛泽东的“上山”思想
1927年6月“在山的上山,靠湖的下湖,拿起枪杆子保卫革命”,第一次提出了“上山”思想。
1927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举行扩大会议,毛泽东提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
1927年8月八七会议后,瞿秋白曾邀请毛泽东到上海中央机关工作,毛泽东回答说:我不愿意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
1927年9月在秋收起义受到严重挫折后的文家市前委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上山做“特殊的山大王”的主张。
A.转变中国革命的工作重心B.倡导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C.暂时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D.鼓励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
2024-02-0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921年11月,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时,李大钊当即决定筹建北方铁路沿线各车站、矿山、城市党团组织。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为后盾,一线有难、各线支援,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场胜利(     
A.彰显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巨大作用B.展示了工农力量的强大
C.积累了中共领导革命的实践经验D.加快了中共创建的进程
2024-02-0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898年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建议在中央设立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康有为此举意在(     
A.完善清朝政府机构的设置B.扩大维新派的政治影响
C.规范清朝政府议事的程序D.界定光绪帝的权力范围
2024-02-0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明朝中期太湖地区稻田多采用人垦与牛耕相结合的套耕方法。但清中期后,这种套耕方法逐渐消失,在太湖地区南部一些地区基本不再使用牛耕。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A.国家赋税制度变革B.高产作物的传入C.农民思想观念保守D.人口的快速增长
2024-02-0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如表中的史料记述可以用来研究的时代主题是(     
内容出处
“辽之先,出自炎……奇首(辽先祖名)生都苍山,徙潢河之滨。”《辽史·太祖本纪》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 “孔子大圣,万事所尊,宜先。”《辽史》卷七十三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州、府、县。”《金史·百官志》
A.国家统一趋势B.理学创新C.政治制度弊端D.民族迁徙
2024-02-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