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62 道试题
1 . 经济全球化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出口贸易中工业制造品占89%。同期的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61%,食品占33%。英国的贸易伙伴,除了欧洲国家外,主要是美洲国家及其殖民地。英国的出口工业商品,从日常消费品到各种机械设备,几乎无所不包。由于英国商业信息灵通,往往可以以最便宜的价格购买到美洲和东欧的小麦和玉米、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肉类、中美洲的热带物产、马来西亚的锡、南美洲的铁等。英国的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版)》

材料二   1870﹣1992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每位就业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单位:小时)

年份

英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1870年

2984

2941

2964

2945

1913年

2624

2584

2605

2588

1950年

1958

2316

1867

2166

1973年

1688

1804

1717

2042

1992年

1491

1563

1589

1876

——摘自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的成功者》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中期“英国的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员年均工作时间的变化趋势,概述其变化的原因。
今日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 .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东北,毛泽东曾经表示,宁愿丢几个南方根据地,也要占领东北根据地,中央指示东北局, “约法八章”,如“所有私人资本开设的工厂、商店、公司、企业、银行及其附属的仓库、货栈等一律保护,准许照常营业,不受侵犯”。该材料可说明(       
A.国民党政权所面临的危机B.革命统一战线壮大的原因
C.中共得以立足东北的缘由D.国共力量消长变化的趋势
2024-02-0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宁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之际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汉魏之际,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理论对生死问题提供了一种解答,颇能满足士大夫的心理需求。加上佛教与玄学有相通之处,故佛学传播渐广。中国人在消化佛教哲学的同时,也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融入佛教,使佛学本土化。南北朝时期,佛教更盛,寺院经济发达,寺院拥有大量的土地和依附人口,由此引发了统治者的灭佛行动,但灭佛行动并没有改变佛教流行并在中国扎根的趋势。到了隋唐,佛教进入鼎盛时期,隋唐的佛教学说最大的特点,是把儒家的心性佛教化。佛教文化的输入促成中国文化内容与形式重大变化的同时,其自身也变成中国化的佛教文化。唐宋之后的诗、书、画的发展,常常与佛教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材料二   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

——欧阳修《本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迅速发展的原因,并简要说明汉代以来佛教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
2023-12-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一)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人口变化情况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万户)人口(万户)
西汉2470.6859985785
唐代3920410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摘编自葛剑雄等《中国人口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有三次大的人口迁徙,第一次是南北朝时期的“永嘉南迁”,第二次是唐朝时的“安史之乱”,第三次是“靖康之变”。这几次南迁都是因为北方战乱不止,在求生的欲望下,北方人民纷纷向南迁徙。 而南迁带给中国历史的影响不只是人口重心的变化,更导致了文化和经济重心的变化。优秀的北方人去到南方,不仅带去了优秀的文化,而且将那块未开化的地方变成了经济的重心,直到今日还处于中国经济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刘建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变化的观点。
5 .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从汉朝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到唐代台谏相辅,到明清演变为台谏合一的体系,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了谏官的谏诤职能。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加强B.避免造成机构的重叠
C.台谏分置的弊端D.加强监察制度的权威
2023-08-18更新 | 292次组卷 | 35卷引用: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图中变化所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A.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B.疆域历经变动基本定型
C.民族间差异逐步消失D.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图为“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解读不正确的是(       
A.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
B.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专制和民主的斗争上
C.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D.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根据战后新的力量对比,建立的战后国际关系新体系。《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等确立了战后列强在欧洲、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各种和平条约总是由战胜国拟订,惩罚敌人是和平条约中惯用的手段。战争导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又导致了新的战争。

-摘编自万楚蛟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脆弱性-从体系建制角度分析其弊端》

材料二 二战期间,美、苏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通过许多宣言、公告和协议,最终确立了国际新秩序-雅尔塔体系。它们根据自己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划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处置战败国时,它们吸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教训,既要确保德国和日本不再对新的国际秩序构成威胁,又要避免强加在其身上过多的重担。它们非常重视战败国的民主建设,战后五十年间,雅尔塔体系下的国际秩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摘编自黄玉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之比较》

材料三 20世纪70-90年代初期,是旧的两极化世界由动摇走向解体、新的多极化世界初露端倪的交替时期……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它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思、希望及雄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作用及局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异同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交替时期”国际力量出现的新变化。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建议。
22-23高三下·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1919年,英、美、法三国领导人控制着整个世界;而100年之后,将不会再有能够行使类似权力的政治小集团,任何这样的集团将不是由3个西方人组成,而是由世界上7个或8个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的领导人组成。这一观点成立的主要依据是(       
A.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的崛起B.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对抗
C.区域集团发展,局部冲突加剧D.力量对比变化,多极化趋势增强
2023-06-12更新 | 359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在全球范围内,安格斯·麦迪逊对人均GDP 估量是较权威的具有广泛性和可比性的GDP数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图2分别为1500~1900年欧洲和印度的GDP总量和人均GDP。人均GDP是衡量生产率的标准,也是生活水平的指标。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统计学》


(1)选择恰当的时间尺度对图1中1500~1900年欧洲和印度CDP的总量对比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理由。
(2)指出图2所反映的1500~1900年间欧洲和印度人均CDP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2023-05-28更新 | 29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